李商隐寫作風格?古代才子努力工作,非常希望可以早日實現心中的夢想,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卻總是難以遂願于是他們悲觀惆怅,也借詩歌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愁悶之情晚唐詩人李商隐就是這樣一位悲劇人物,他成名很早,也得到過一些王公大臣的提攜,本該是柱國之材,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李商隐寫作風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古代才子努力工作,非常希望可以早日實現心中的夢想,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卻總是難以遂願。于是他們悲觀惆怅,也借詩歌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愁悶之情。晚唐詩人李商隐就是這樣一位悲劇人物,他成名很早,也得到過一些王公大臣的提攜,本該是柱國之材。
可是命運多舛,讓他陷入了牛李黨争,縱然自己奮力掙紮,也難以擺脫這個漩渦。有一次他去拜谒武侯廟,忽然就很有感觸,下面分享李商隐技法高超的五古,借物寫人,表達了生不逢時的慨歎。
武侯廟古柏 李商隐
蜀相階前柏,龍蛇捧閟宮。
陰成外江畔,老向惠陵東。
大樹思馮異,甘棠憶召公。
葉凋湘燕雨,枝拆海鵬風。
玉壘經綸遠,金刀曆數終。
誰将出師表,一為問昭融。
李商隐擔任東川節度使幕府時,曾被差遣到成都當過推獄,詩人就順便遊訪了武侯祠。武侯廟坐落在成都,廟前有兩棵參天柏樹,傳說是諸葛亮親手種植。
詩人來到此處,立刻驚奇地看到眼前的古樹,然後又細細觀賞,更頗有感受,于是揮毫潑墨,留下了這首傳世之作。
前四句先點明題目,然後細膩地描繪了古柏的外形。丞相祠堂前面的柏樹拔地而起、虬枝盤曲,作者将其比作龍蛇,無論風霜雨雪,都忠誠地守衛着武侯廟。
古柏陰翳繁茂,長成于岷江之畔;勁拔蒼老,正朝着東邊的惠陵(劉備墓)。這兩句分喻諸葛亮的功績蔭庇蜀人,而且終生都效忠于劉備,可見古柏正是諸葛亮的象征。
中間四句化用典故,表達對諸葛先生的敬仰之情。據《後漢書》記載,馮異為人謙遜,大家每次宿營時,其他将軍坐在一起讨論功勞時,馮異經常獨自退避到樹下,軍中稱其為大樹将軍。詩人看到古柏,就自然地追思起諸葛亮的武功、以及其謙遜謹慎的品德。
《詩・召南》中曾贊美周宣王時的召(shào)穆公,據說他巡行南方,推行文王之政,有時止息于甘棠樹下。後人思念他的恩德,就非常珍愛這棵古樹。這裡借召穆公比作諸葛亮,面對古柏,令人追懷丞相的不朽業績。
可是時光飛逝,人世間也經曆了滄桑巨變,古柏的枝條因狂風的搖撼而開裂,作者以龍蛇般的古柏受到風雨摧殘,暗示英雄不遇時勢。
“湘燕雨、海鵬風”,也化用典故,闡述古柏雖然遭受狂風暴雨,卻依然屹立不屈,作者也借此委婉地贊賞諸葛亮的高潔品質。拆,同“坼”,裂開的意思。
最後四句抒發詩人的感慨,義山認為,武侯在玉壘山運籌帷幄,早已成為過往,劉漢的天下也曆經劫數而終結。于是他悲歎,誰來重新書寫出師表,再次向帝王表達忠心?金刀,指劉漢王朝(“劉”,系卯金刀三字合成)。
詩人欣賞諸葛先生治蜀具有宏偉的規劃,作者因樹及人,深情追憶并贊美其治蜀的功績和統一華夏的遠略,頌揚其忠于劉備、功高不伐的政治品質,并為其遭逢末世、志業不成深緻痛惜。
李商隐的這首詩技法高超,作者活用典故,并托物寓意、借物寫人,既表達了對先賢的敬仰和惋惜之情,也委婉地傳達出自己生不逢時、難有作為的感慨。前幾句雖然都在寫樹,卻采用了比興手法,贊美丞相的高風亮節,也含蓄地哀歎自己的不幸身世。
義山深慨諸葛亮悲劇的一生,融入了自己對現實的強烈感受。晩唐危機深重,朝堂中少數有才略的人物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很難有大的作為,更無法挽回大唐王朝日漸衰落的頹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