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狗年新年将至的前幾日,一位身在北京的作者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了一個自己親身經曆的小故事。故事是這樣寫的:
他在我前面推著電動車走,走二三十米,便停下來,手揣進兜裡暖一暖,又繼續走。
我并肩趕上他,問:“你是不是車壞了?”他說是,送餐到客戶那兒時車壞了,現在要返回店裡“報單”,已經推着車走了二十多分鐘。這時,彼此都聽出來了,咱倆是承德老鄉。我問:“過年了,你咋不回家?”他說,想回去,可是老闆怕春節沒人送餐,扣着一千多元工資沒發,大年初一才發,發了再回。我又問:“過年後還來嗎?”他說,不來了,這個冬天咋這麼冷……這個活不好幹,送一單掙4元錢,遇到投訴就沒錢了,人家可不管你什麼原因。
陪着他走到店門口,我說:“老鄉,你辛苦了。”他說,沒事,你早點回家啊。
同行十分鐘,長安街路燈明亮,我們聽得見彼此的鄉音,他卻看不到我快流淚的眼睛。
這條朋友圈還配有三張圖。圖中,送外賣的快遞小哥正背着碩大的快遞送餐箱,推着電動車,行走在燈光微亮卻已空無一人的街道上,漸行漸遠。
那一刻,年雖未至,但在這樣一個連南方都如此清冷的夜裡,我的心裡像生了個小暖爐般溫暖起來。長安街夜色中的這兩個人,讓我想起清代袁枚的一首小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我們周圍的許多人,普普通通,就像潮濕角落裡的那些綠絨一樣的苔,不被看見。即便如此,如果用顯微鏡放大出來,他們真的像一朵一朵的小花,很美很美。
《知識窗》作者:鄧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