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集錦
生命成長<體驗堂>微信群
2019年7月15日
答:
首先,我們所看見的都是内心的投射,并不特定和陰暗面有關,它的意思是我們對事物的感受和我們的心智模型有關,不同的視角,看到的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這又會影響我們的意識和行為。
其次,至于察覺的部分,說難也不難,就是反過來,借由我們的行為和想法去反觀我們的心智模型,自我認知,我們平常對自己的認知一方面都是基于外在的表面現象,比如身高,體重,叫什麼等等,一種是主觀上“我認為”的自己,其實真正的自己是我們的行為和意念反射。
比如,通過你上面這段文字的呈現,依照我的認知來看:
一、二元對立的思維,非此即彼,非對即錯,一個單一的角度。
二、你比較容易從負面角度看待問題,用我的話說就是内心缺少溫暖和溫度。但是很多事,可能并不像我們理解的那麼單一,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智體系,而且各不相同,你認為的别人看你不順眼,制造麻煩,也不見得别人就是如你想象的。所以我們首先要練習客觀,全面的看待事物,認知自己。
三、如何處理,就要看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如果我們不想安于現狀,希望不斷進化自己,那就是不要糾結在這些現象中,而是通過現象看到自己心智上的不足,去做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該做的事。這樣不斷循環的練習,就會慢慢改變。
這個問題的答案,從道理上說非常簡單,難在知行合一,大家也可以一起分享讨論各自心得。
答:
你們說的都是很典型的情況。請問你現在是怎麼做的?
答:
你這種邏輯是一個悖論的。
答:
确實做到你說的這點是可以解決問題,但是還是存在一個如何做到的問題。
你們說的狀态是對的,但是路徑呢?怎麼到達這個狀态呢?有效的路徑和方法是重點!這也是成長的關鍵點,離開路徑和方法,都是空的。
其實,每個人基本都知道對的道理的,難在知行合一上。每次以自己的志向定自己的行為。也是狀态,發現嗎?所以,很多人一直沒有有效成長的問題就在這裡,落在狀态上成長,而非有效的路徑和方法。都是在“我”的想象中修煉。
答:
長期的定力練習。
1、 立志。記住我說的是立志,立志首先是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也就是你内心真實的向往,這是平時的功夫,不斷扣問内心。這種扣問目的是明白自己的心,同時也給自己動力。
2、通過所有的現象去反觀自己的模式,就是群友E說的認知和接納的部分,但不是感受,不是評判,隻是看見,一層層的去看,這個需要定力和功夫。
3、完善。當你知道志向的時候,也就知道了标準,然後去做,由心而出。但是不存在定在志向上的想法,如果還需要定,就不是内心真正的向往。可以體會一下“定”和“由心而出”的差别。
然後才是循環往複的練習,循環累積增長。不然就是原地打轉。
答:
可以有一個參照的人,但是如果你真的這麼想,就不是我和他的行為差距,而是我和我想成為的自己的差距,你可以體會下其中不同。
答:
非常對!離開這個,就沒有标準,也談不上路徑和方法。多關注路徑和方法,少關注狀态,不然都是“我”的想象而已啦。
答:
是的,這點非常重要,定力來自于平時的累積,臨時抱佛腳沒用的。這就是功理功法練習的重要性。很多道理看似簡單,做起來很難就是這個原因,一個是個體差異問題,另外這是一個功夫活,非常嚴謹。
答:
是的,修行是還本來面目,而非在一個個完美的幻相中。
答:
工作可以這樣,現狀-目标-行動計劃,基于思維的邏輯推理,成長不是這樣,心之所向,行之所動,自然而然,由心而出。
所謂的“真相”,隻不過是你眼中的世界這篇文章,大家可以回頭再看看。
多滋養自己的心,去聆聽内心真實的想法,而不是用主觀去要求。
以上答疑僅代表導師個人觀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