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默裡大學,美國常春藤院校之一,全美十大老牌名校之一,有“南部哈佛”之稱。
電影的主人公克裡斯,今天就要從這所高校畢業,并且是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上台接受校長的撥穗。
優秀畢業生接受校長撥穗
當校長念到他的名字時,不同于其他人,他是跳上主席台的。台下的同學一片掌聲雷動,他的父親卻緊鎖眉頭望着他。
畢業典禮結束後,克裡斯開着他那輛老破車來到了餐廳和父母慶祝。
“我為什麼要輛新車?”
克裡斯扔下這句話開始了流浪生活。
他把自己的身份證燒了,大學基金捐了,舊車扔在了沙漠裡,僅有的一點現金也燒了,獨自一人背着行李包,一路向西。
西部,原始的味道濃烈。
(本文由頭條号電影故事是立根之本原創,禁止抄襲違者舉報)
一、旅程初體驗
皮革行者,流浪人對于徒步旅行者的稱呼。
在路上,他碰上了一對橡膠行者(開車旅行),簡和瑞尼。
女人叫簡,帽子在森林裡撿的
當夜幕降臨,三人在野外晚餐時,克裡斯被簡問起你的父母在哪?
在一個充滿謊言的地方。
克裡斯如是說。
簡看到克裡斯的行李中有一堆書,勸誡他不要想着依靠書本上的思想完成徒步旅行必須現實一點。
克裡斯則引用梭羅的一句話回答她。
我甯可不要愛情、金錢、信仰、名譽、公平,也要事實的真相。
第二晚,他在沙灘上留下一句謝謝,獨自一人,繼續前行。
二、田園的惬意
1990年10月份,他到達了達科他州東南的一個農場。
這裡,他學會了開收割機,忙碌之後和農場的雇工一起喝酒吹牛打牌。
在酒吧時,他和農場老闆說起自己想去阿拉斯加,想到一個沒有手表、沒有斧子、隻有藍天、白雲、河流、森林的荒野中。
他要追求一個沒有審判、控制、世俗間的一切對他無意義的精神空間。
在這之後要寫一本關于旅行的書,名字叫《關于逃離這個病态的社會》。
農場主以一個長者的姿态跟克裡斯說:
你太偏激了,你還太年輕,不能一直遊戲于血與火之間。
克裡斯明白他人無法理解自己,也放棄與他的争論。
一天,農場主因為私自架設衛星電視而被警察拘捕。
克裡斯背上行囊再次踏上阿拉斯加的路程。
(本文由頭條号電影故事是立根之本原創,禁止抄襲違者舉報)
三、愛情的溫潤
也許是緣分未盡,克裡斯和簡與瑞尼相遇在一個流浪者聚集的小鎮。
在這裡,他認識了一個女孩特雷西。
吉他女孩特雷西
那天晚上,克裡斯被特雷西的歌聲深深吸引。
特雷西也愛上了這個酷酷的青年旅行家。
這麼漂亮的妹子都沒留住作死的克裡斯
他們一起散步,一起做飯,一起去爬救世山。
也許留下會收獲一段美好的愛情
一天,特雷西在車廂裡脫下衣服告訴克裡斯自己的父母不在。
克裡斯笑着問她:你多大了?
那晚,在相遇的同一個地方,兩人合唱了一首歌後克裡斯背上了行囊繼續前行。
四、最後的歸宿
阿拉斯加的某處山脈中, 克裡斯發現了一輛廢棄的公交車。
第一次沒看懂,第二次痛哭流涕,第三次淚流滿面,再也沒有第四次
在這裡他體會到了生存的最原始形态,領悟到生命的意義。
每天與山水相伴,與鳥獸為友,為了解決饑餓自學書本上植物的介紹。
可惜,卻誤食野生甜豌豆導緻厭食、虛脫、全身麻痹最終餓死。
電影取材于發生在1992年的真實事件,一個理想主義和超驗主義者克裡斯多夫·強森·麥坎得勒斯因厭惡社會而在茫茫的荒野中流浪。
電影主人公原型,用相機自拍的唯一一張照片,死後兩周被獵人發現
他是尋求生命的本意還是逃避社會責任?
他是出于自由的向往還是個人私欲的泛濫?
這些分歧造成了電影兩級分化。
該電影在豆瓣評分8.4,有百分之八十的人給出了四星以上,甚至有人寫評論稱這部電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也有的人給了一星并痛罵主人公是一個極度自我,過度自負,對家人極不負責的無知青年。
電影的評判沒有标準答案,從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我想說,對于我們這些終身被房子、孩子、車子、票子壓着的人,什麼時候遵從内心的想法活一次?
甩下這些,你是一個不孝兒子,不負責任的丈夫,不忠于誓言的丈夫。
但,你為自己活了一回,而不是像那些把大海挂牆上的人。
等你老了,也許你會問自己這輩子都為自己幹了啥,咋光為别人着想把自己忘了呢?
問一個有點愚蠢的問題——這些責任是誰規定的?
電影插曲《guaranteed》直入人心底裡最柔弱的部位
看到那些逃離北上廣深的青年把房賣掉,毅然決然的奔向心中的聖地——大理、麗江,我想問下你們過的還好麼?那邊的房價有上漲空間麼?
(本文由頭條号電影故事是立根之本原創,禁止抄襲違者舉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