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供應鍊管理發展的四個階段

供應鍊管理發展的四個階段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7 09:26:21

全球供應鍊的持續中斷凸顯了供應鍊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供應鍊管理的成長史。

供應鍊連接着世界,疫情後發生的供應鍊中斷在全球範圍内都敏銳地感受到。在這裡,我們将回顧供應鍊管理的發展史——供應鍊:保持一切順利運行的藝術。

供應鍊管理發展的四個階段(供應鍊管理的發展史)1

1900 年之前: 本地供應鍊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供應鍊通常是僅限于本地的區域。随着鐵路使用的增加,貨物配送的距離也增加了。

1900-1950 年: 供應鍊持續增長

1900 至 1950 年,全球供應鍊開始形成,UPS 等企業敞開大門。行業領導者開始着眼于改進人工流程,研究機械化的使用,并展示分析在二戰後軍事物流中的好處。 直到 1950 年,“單位負載”的概念開始流行,後來擴展到運輸管理。

1960-70 年:物流配送

到1960-1970年,DHL與聯邦快遞(FedEx)一起加入了越來越多的物流供應商的行列。在這段時間裡,依賴時間的貨運轉變為卡車運輸,這導緻企業創造了“物流”的概念。

1963 年:重大突破

美國物流管理委員會成立。與此同時,IBM 開發了第一個計算機化的庫存管理和預測系統。

1975 年:第一個實時 WMS

家居裝飾公司 JC Penney 創建了第一個實時倉庫管理系統 (WMS)。這改變了遊戲規則。通過實時更新庫存,JIT減少了尋找庫存的時間,使公司能夠專注于發展業務。

1980 年:流入、流出和反向流動

随着個人計算機的發展,供應鍊可以更好地使用計劃功能,包括電子表格和基于地圖的界面。到 1980 年代中期,供應鍊被認為是一項昂貴、重要且複雜的功能。為反映這一轉變,全國物流管理委員會更名為物流管理協會 (CLM),以代表流入、流出和反向流動。

1982 年:供應鍊管理誕生

1982 年 6 月 4 日,Keith Oliver 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的 Arnold Kransdorff 采訪時使用了“供應鍊管理”一詞。Oliver 是一名英國物流人員。Oliver 将其定義為:“供應鍊管理是計劃、實施和控制供應鍊運營的過程,旨在盡可能有效地滿足客戶需求。它涵蓋從原産地到消費點的原材料、在制品庫存和成品的所有移動和存儲。”

1990-2000 年:技術革命和全球化

在此期間,供應鍊行業進一步發展,企業資源規劃和高級規劃與調度等解決方案以及全球進出口的增長。

1996 年: 發明了第一台協作機器人

協作機器人是用于人類交互的機器人。它們是由西北大學教授 J Edward Colgate 和 Michael Peshkin 于 1996 年發明的。他們的發明源于 1994 年通用汽車公司的一項計劃,該計劃旨在尋找一種方法使機器人或類似機器人的設備能夠安全地與人合作。

2010-2020:工業 4.0

雖然人工智能、數據和物聯網等在 2010 年之前就已經出現,但在過去十年中,它們的采用呈指數級增長,供應鍊也沒有被排除在外。世界各地的企業一直在使用工業 4.0 技術來推動他們的數字化轉型戰略。

2020: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在世界範圍内蔓延,供應鍊陷入停頓,沒有人懷疑這些至關重要的商業功能的重要性。新冠的爆發刺激了對本地化的投資,以及對數字化的進一步投資,以緩解疫情帶來的影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