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巧妙解決難題

巧妙解決難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9:04:09

巧妙解決難題(小小妙招解難題)1

團員志願者桶邊值守,檢查垃圾分類情況。

早晨7時,是小區集中投放垃圾的時間。如今,平谷各個社區都整齊劃一地設置了垃圾分類集中投放站點。同時,為解決投放過程中不衛生、桶站因高溫有異味等問題,部分小區還給居民配備了擦手紙,在每個桶站噴灑消毒液降異味,并給每個垃圾桶蓋安裝“小拉手”,設置踩踏式垃圾桶,實現投放全程不觸碰,居民配合度顯著提升。

日前,記者從區城市管理委獲悉,按照居民出行規律和意見建議,全區各街道、鄉鎮合理排布桶站點位,已在城區149個居民小區配備分類垃圾投放桶站520餘組。此外,還強化“桶邊”值守,引導公衆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

巧妙解決難題(小小妙招解難題)2

社區保潔員正在對垃圾分類集中投放站點進行消毒。

妙招1

定點投放 解決小區環境髒亂難題

迎賓街1号院小區面積較大,住着千餘居民,以前隻有20多個桶位,垃圾桶周圍非常髒亂。

“雖然隻設置5個集中投放站點,但我們花了近兩個月時間反複斟酌、踩點調整、聽取意見才确定的,最遠的隻需走50多米,最大程度上兼顧了居民利益。”平谷鎮嶽泰嘉園社區黨支部書記侯滿利介紹,5個垃圾分類集中投放站點設置過程中,居委會着實下了一番功夫,綜合考慮了多方面因素。如,站點要位于主幹道,方便清運車收運,但又要遠離居民窗戶,還不能讓某一棟樓的居民倒垃圾走太遠,且盡量不影響小區車位等,為此,居委會數次踩點,初步定了基本點位,又根據居民意見進行多次調整,最終才形成現在的方案。

社區居民們表示,定點分類投放對生活環境改善很大,蚊蠅蟲子少了很多。如今,大家幾乎都能積極配合,在家便模拟分類投放,把垃圾分門别類後壓縮、清理幹淨再裝袋,從源頭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據了解,平谷區各街鎮按照居民出行規律和意見建議,對垃圾分類集中投放站點進行合理排布,已在城區内149個居民小區配備分類垃圾投放桶站520餘組。

妙招2

安裝“神器” 解決廚餘垃圾破袋難題

一鈎、一拉,用單手就能完成廚餘垃圾的破袋和分類投放,興谷街道樂西社區的騰龍源城小區物業維修人員陳利的一個小發明,化解了廚餘垃圾破袋的尴尬。

“之前因裝廚餘垃圾的袋子要分類投放,令居民頗為尴尬,甚至還發生了不愉快,所以我制作了這個小工具。”陳利說,設計初衷就是為了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以前破袋時,很容易弄髒手,一不小心廚餘垃圾還落到垃圾桶外,清理起來也不方便。”居民孫鷗說,如今,隻要用“神器”勾住垃圾袋,稍稍用力往上一拉,整個袋子就被“開膛破肚”,垃圾瞬間入桶。

雖然大家都說它是“神器”,但其結構很簡單:由一節20厘米長鋸齒狀的鐵片固定鐵欄杆一頭,用于破袋,另一頭則安裝了搭扣與螺栓,可将破袋器固定在廚餘垃圾桶上。“結構簡單、制作方便、便于清潔、成本低,用起來方便……”對破袋器的優點,居民們如數家珍。

不僅如此,現在的垃圾桶,還加裝了腳踏闆和手拉環。據了解,為解決投放過程中不衛生、桶站因高溫有異味等問題,部分小區給居民配備了擦手紙,在每個桶站噴灑消毒液降異味,給每個垃圾桶蓋安裝“小拉手”,并設置踩踏式垃圾桶,實現投放全程不觸碰。

部分小區還在投放點安裝了聲控——小喇叭。隻要有人投放垃圾,小喇叭便會自動響起垃圾分類宣傳口号,形成視聽同步的立體宣傳效果,讓垃圾分類的理念融入居民們的日常生活,轉化成一種良好習慣。

妙招3

實時監控 解決居民精準分類難題

高樓林立,樹木環繞,環境整潔,居住在濱河街道金谷東園社區紫貴莊園小區的居民們常說,這樣好的環境,少不了電子“監督員”的作用。

在該小區7個垃圾桶點位旁邊,記者實地見證了這一高科技武器——電子攝像頭和實時視頻監控。

他們是如何督促住戶對垃圾進行精準分類呢?據小區物業人員介紹,安裝的這套監控設備為200萬像素網絡攝像頭,帶移動檢測語音提醒功能,攝像頭自帶彩色錄像,支持互聯網功能。

在無人值守時,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手機App,查看與回放錄像,實時視頻監控現場垃圾分類情況。如果發現有住戶亂扔垃圾或者沒有将垃圾進行精準分類,工作人員将及時進行教育指引;對于屢次不改正的業主,還将發送相關錄像截圖或短視頻至居民微信群,進行播放曝光。

“以前,城市垃圾分類監管起來不容易。垃圾不分類或垃圾分類不到位,我們很難取證。現在利用遠程監控方式,不僅可以提醒居民規範垃圾投放,還能實現對點位實時精準監管、督辦整改。”金谷東園社區主任劉浩雪表示。

妙招4

守桶行動 解決良好習慣養成難題

習慣養成無法一蹴而就,除了“高科技”監管手段,平谷區整合了各方力量開展垃圾分類社區動員,強化“桶邊”值守,引導公衆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

“阿姨請您稍等,袋子裡的飲料瓶要拿出來,放到藍桶裡。”這是濱河街道志願者正在“守桶”。

濱河街道承平園社區以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投放準确率為目标,以怡馨家園小區為試點,發動各方人員有序參與到“桶邊”值守,創新“三分法” “輪值表”的新模式,實現了“每日活動不斷線,周末活動有聲勢”。興谷街道則采取“一小時接力五到位”的舉措,加強垃圾分類“桶邊”值守。以黨員帶頭示範,黨員們主動佩戴黨徽、口罩、手套,在桶站處對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宣傳和指引。平谷鎮聯合京谷京環公司開展“垃圾分類我承諾”活動,讓居民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促進垃圾源頭減量,共同創建優美的社區環境。

區委編辦、區農業農村局、區文化和旅遊局等部門單位也積極響應了“支部吹哨、黨員報到”工作機制,紛紛回社區參加“桶前值守”志願活動,協助社區引導居民有效處理生活垃圾,現場為居民答疑解惑,宣傳垃圾混雜的害處,垃圾分類的好處,進一步促進居民對垃圾分類要分得清、分得開的意識,杜絕垃圾随意丢棄堆放,确保垃圾分類準确。

據統計,截至目前,各鄉鎮街道共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1030次,發放社區(村)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品414208份,參與村居民197314人,簽訂垃圾分類承諾書29971份。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培訓709場,培訓23655人次。參與社區(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社區社會組織219支,參與桶前值守黨員17577人次,社區工作人員5389人次,物業企業人員5380人次,群衆志願者7056次。開展“五帶頭”行動活動716次,參與黨員35607人次。

文、圖/杜鵬輝 陳文平

編輯 馬浩歌

來源:平谷區融媒體中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