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紹翁一首詩,驚豔了整個春天,無一句用典卻皆神來之筆,美醉了
冬去春來,萬物蘇醒。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百花相競盛開,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到處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驚豔美醉了!
在這姹紫嫣紅的花朵中,你最喜歡什麼花呢?是“惆怅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梨花、是“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的桃花、還是“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的梅花?
本人偏愛杏花,不隻因杏花與疏疏春雨相關,如“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也不隻因杏花與風姿有關,如“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而是跟宋代葉紹翁的那句“一枝紅杏出牆來”有關。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葉紹翁很經典的一首詩《遊園不值》,全詩如下: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這首詩描寫春天旖旎的風光,帶給人幽靜閑逸的惬意,以及詩人對春天的向往與熱愛之情。
古代交通落後,不像我們現在電子時代這麼發達,拜訪之前都會用電話等工具聯系對方,以免撲空。
詩人風趣幽默,分明是拜訪好友不遇,卻說成是主人愛惜園内的青苔以及花草,擔心詩人的腳踐踏它們,所以有意拒絕,久敲門不開。其實這樣寫是為後二句作鋪墊,這是詩人的技法高超之處。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春天來了,萬物生機勃勃,長勢兇猛,擋都擋不住,開得正旺的紅杏有一枝伸到牆外來了。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萬紫千紅,花團錦簇,絢麗妖娆豔紅天,這才是春天的容姿。
陽春三月,草長莺飛,燕子呢喃,花絮漫天飛舞,詩人沉醉在這美好的春光裡。步子很悠閑,走着走着,居然已到了朋友家,擡頭一看,驚喜看見“一枝紅杏出牆來”,生動逼真地寫出了乍見時的喜悅。
這種驚喜情感,讓我想起辛棄疾的詞“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二句詩構思新穎、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拟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春色怎能關得住?“紅杏”必然要“出牆來”宣告春天的到來。這寓含着一個道理:即新生事物一定會沖破重重困難,脫穎而出,蓬蓬勃勃地生長起來。這兩句詩也因而賦予了新的内涵,流傳至今成了千古名句。
一首詩若蘊涵着道理,這首詩的主題便上升變得更有意義和價值。
如王安石的“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灣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等等。
這二句詩演變到現在,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即用來形容已婚的人出軌,居然變成貶義詞了。
因為詩歌鑒賞本身也是一種藝術再創造,讀者是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曆和藝術審美觀來進行解讀。有時會比原作者更豐富了詩的内涵,擴寬了詩的意境,或者引申詩句。對于這種現象,詩論家說:“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
例如《紅樓夢》,魯迅說“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闱秘”,這因人而異。即我們平常所說的,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這首詩選入小學教材,幾十年來未删,可見其藝術價值。
葉紹翁的這首詩寫出了春天的姹紫嫣紅與美好,驚豔了整個春天,也驚豔了我們的童年,醉了時光,美了流年。
字數:1294個字。2020/4/16 星期四 完稿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系删掉,衷心感謝!
作者簡介:納蘭唐兒、醉卧古典詩詞等筆名。多家校園雜志寫手,作品被《意林》等文摘轉載。喜歡佛學、藝術,癡迷易經、文學,是靠古典詩詞與戲曲滋養的女子。作品系本人原創,歡迎收藏、留言、轉發(隻限于本平台)。若轉發别的平台,請征求我同意,并署我名字以及注明出處,否則以侵權起訴。請關注我,會常常更新古詩詞,與你們穿越回到唐風宋月去,一起品味唐韻詩腳與宋阕音律,然後狂醉三千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