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穆桂英挂帥豫劇最後一段

穆桂英挂帥豫劇最後一段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23:54:38

穆桂英挂帥豫劇最後一段(穆桂英挂帥從豫劇到京劇)1

九十九歲高齡的豫劇大師馬金鳳,近日亮相央視戲曲頻道《角兒來了》欄目,與京劇、豫劇、秦腔、河北梆子等劇種衆多到場名家,共唱其代表作《穆桂英挂帥》,并再次重溫了其與梅蘭芳大師以這部戲為紐帶結下的師生緣,感動了全國無數戲迷。

特别有意思的是,梅蘭芳大師當年看過《穆桂英挂帥》後,不但收馬金鳳為徒,而且于1959年将部戲從豫劇移植到京劇,從而使京劇《穆桂英挂帥》成為他晚年的代表作,而且這部戲也成了梅派六十年來一直盛演不衰的代表劇目。這段梨園佳話證明,不同劇種之間劇目移植照樣可以出經典,關鍵是怎麼移植的問題。

穆桂英挂帥豫劇最後一段(穆桂英挂帥從豫劇到京劇)2

衆所周知,劇目生産是傳統戲曲藝術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對于一個劇種來說,劇目創作不外乎三條途徑,一是原創新戲,二是從其他劇種移植,三是整理傳統戲。其中原創無疑是一個劇種發展的核心競争力,但原創之難也是世所公認,因為一部新作從策劃、選題、編劇、立項、組班到搬上舞台,正常情況下沒有個三五年的打磨修改,很難出好戲,這種生産速度肯定無法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藝術需求。相比之下,從别的劇種一些已在舞台上取得成功的作品移植,就不失為一條補新鮮血液的捷徑。當然,這種移植不能是簡單的照搬和複制,必須根據本劇種的特色在劇情、場次、唱詞、音樂及表演風格上内化,方有可能使移植劇目變成本劇種的經典之作。

穆桂英挂帥豫劇最後一段(穆桂英挂帥從豫劇到京劇)3

梅蘭芳大師将《穆桂英挂帥》從豫劇移植成京劇的過程堪稱是教科書級的移植。但從豫劇到京劇的跨越難度也相當大,何況梅大帥志在将把這部戲打造成京劇經典。

《穆桂英挂帥》的基本劇情是:西夏侵宋,朝中比武選帥,楊文廣刀劈王倫奪魁。經寇準保薦,宋皇請穆桂英挂帥。年過半百的穆桂英因朝廷冷落本已心寒,經佘太君勸勉,慨然接印,整肅軍紀出征保國。

穆桂英挂帥豫劇最後一段(穆桂英挂帥從豫劇到京劇)4

當時梅蘭芳大師曾演過青年穆桂英的戲——《穆柯寨》和《槍挑穆天王》,所以對穆桂英這個角色并不陌生,但老年穆桂英的戲他還沒演過,而且穆桂英五十多歲又挂帥出征的戲在京劇中也是空白。為了在1959年給建國十周年獻禮,當時65歲的梅蘭芳覺得這個年齡更适合排演這出體現老年穆桂英愛國思想的戲。

穆桂英挂帥豫劇最後一段(穆桂英挂帥從豫劇到京劇)5

主創團隊首先對劇本故事進行了一番外科手術:原豫劇本隻有五場戲——《鄉居》、《進京》、《比武》、《接印》、《發兵》。京劇本則在《鄉居》的前面加了一場《報警》,又在《接印》後面加了一場《述舊》,另外還加一個衆将馳赴大營的過場戲--《聽點》。這樣,京劇本就成為八場戲。

穆桂英挂帥豫劇最後一段(穆桂英挂帥從豫劇到京劇)6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難題也出現了。因為劇中穆桂英有一個思想轉變的過程。從一個飽經憂患、退隐閑居的家庭婦女,一變而為統率三軍的大元帥,思想上有一個由消極轉到積極的過程。梅蘭芳認為,從她半百年齡和抑郁心情來講,在未挂帥以前,應該先以青衣姿态出現,挂帥之後由以刀馬旦形象立于舞台,同一出戲不同行當的角色,梅蘭芳還是初次嘗試。

穆桂英挂帥豫劇最後一段(穆桂英挂帥從豫劇到京劇)7

尤其是最精彩的“捧印”一場,戰鼓咚咚、人歡馬叫中,穆桂英的報國之心、愛國之意被充分激發出來,并且不可遏止、氣沖霄漢,這些内心變化如何通過京劇的唱念坐打恰當地表現出來,對于當時已到65歲的老人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梅大師以他堅實的基本功和多年舞台實踐,不但研究出一套既優美又威武的舞蹈動作,又配合一段淋漓盡緻的西皮快闆和散闆,終于将穆桂英這一巾帼英雄形象内外統一地鮮明有力地立在舞台上。

穆桂英挂帥豫劇最後一段(穆桂英挂帥從豫劇到京劇)8

在此要重點提及“捧印”一場這段豪邁氣十足的核心唱段,它經過梅大師的反複雕琢,而成為了六十年來各種京劇晚會上必然演出的精彩節目,被萬衆傳唱,且聽:“猛聽得金鼓響畫角聲震,喚起我破天門壯志淩雲。想當年桃花馬上威風凜凜,敵血飛濺石榴裙。有生之日責當盡,寸土怎能屬于他人!番王小醜何足論,一劍能擋百萬兵。我不挂帥誰挂帥,我不領兵誰領兵。叫侍兒快與我把戎裝端整,抱帥印到校場指揮三軍。”

穆桂英挂帥豫劇最後一段(穆桂英挂帥從豫劇到京劇)9

花開兩朵,各有神韻。這一核心唱段與豫劇《穆桂英挂帥》中的核心唱段“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一段,曾被梅蘭芳大師的兒子梅葆玖大師與馬金鳳大師兩位師姐弟拿來同台演出,讓京劇豫劇雙下鍋的梨園佳話天下流傳。可以說,梅蘭芳大師對豫劇《穆桂英挂帥》的移植,不但讓京劇又多了一部經典,也為各劇種之間的移植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穆桂英挂帥豫劇最後一段(穆桂英挂帥從豫劇到京劇)10

穆桂英挂帥豫劇最後一段(穆桂英挂帥從豫劇到京劇)11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三百六十多個地方劇種,已發掘出數萬個傳統劇目,加上這些年來的新創劇目,為各劇種之間的相互移植提供了一筆豐富而寶貴的礦産資源。當然,這裡面有一個因地制宜、因劇制宜的問題。正如梅蘭芳大師所說,“各劇種的風格不一樣,移植的時候,不要忘記了自已的本來面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黃體軍)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