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充滿兒時記憶的風箱

充滿兒時記憶的風箱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23:47:22

文/走在田野上

充滿兒時記憶的風箱(從農村出來的你)1

風箱,是一種通過壓縮空氣而産生氣流的裝置。最常見的風箱一般由木箱、活塞、拉杆、活門構成,通過人工來回拉動鼓風,使爐火更加旺盛。随着鼓風機的問世,風箱已經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

風箱的曆史起源和發明者何人無從考證,但在宋代名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反映明初時期移民場景的《應诏遠徙圖》等曆代繪畫藝術作品中,都依稀可見風箱的影子。八十年代初期,鄄城南部的富春、鄭營等幾個鄉鎮引用黃河水於灌改良土地,灌區村莊臨時整體搬遷。那段時間,我們經常看到一家老小用地排車拉着簡單的生活用具去投親靠友。地排車上最顯眼的除了衣服被褥,就是一隻風箱和一口鐵鍋。人們無論漂泊到哪裡,生火做飯都是當務之急。可見,在漫漫的曆史長河中,風箱曾經是人們生産生活不可或缺的主要工具之一。

八十年代的農村,高壓電還不普及。燒火做飯、打鐵冶煉、茶水爐子、賣飯鋪子等,凡是用來生火鼓風的設備一般都是以風箱為主。偶爾也有一些走村串戶打爆米花、煎雞蛋餅的,使用一種手搖的鼓風機,已經是非常新鮮先進的了。在煤球爐、燃油爐和燃氣竈等炊事竈具進入家庭之前,風箱一直是家家戶戶的主要炊事工具之一,一日三餐都離不了它。結了婚的年輕人,要和父母分家另過時,做家長的首先要給小兩口置辦一個風箱和一口鐵鍋等炊具。

風箱根據用途的不同,規格也不一樣。鐵匠鋪子和茶水爐子一般用大号的,有一人多高,拉起來需要費些力氣。家庭做飯使用的風箱體積相對小一些,寬約三十公分、高五十公分、長八十公分左右。箱體全部用幹燥的桐木闆做成,拉杆則是選用硬質的洋槐、棗木或者楝樹枝幹。風箱兩端底部各有一個進氣的四方小孔,并有一塊木闆懸挂在透氣孔内側。風箱的活塞用一塊木闆做成,周圍鑲嵌雞毛做填充。來回拉動風箱杆,兩端的木闆一開一合,啪嗒作響。産生的氣流從箱體中間靠下的出氣孔吹出來,把竈底的火苗吹的呼呼作響,像紅綢子一般舔舐着鍋底。假如老鼠不小心鑽進風箱裡,因為兩端的氣孔一開一合,很難有機會再跑出來。民間有一句歇後語,叫做老鼠鑽進風箱裡—兩頭受氣,說的就是這種風箱。

買風箱也是非常有講究的。做為家裡的大件工具,人們往往要精挑細選,非常挑剔。首先是不能有縫漏氣,其次是風力要足,其三是拉動靈活,再就是箱體輕巧便于搬動。我朋友史軍的爺爺是鄄南什集一帶著名的木匠師傅,老人家不僅為人正派,品格高尚,而且心靈手巧,技藝精湛。一生從事木工活計,對技術精益求精,對活計絕不糊弄,可謂德藝雙馨。尤其制作風箱有着拿手的絕活,史記風箱全部選用上好桐木闆材,絕不偷工減料。一隻風箱的制作時間大概要一周左右,一斧一鋸,一刀一刨,都精雕細琢,用心打磨。每一隻風箱都傾注了老人的真心真情,凝聚着心血和汗水。整個風箱不用一滴膠和一顆釘,全部用木材隼隼相扣。做工考究,渾然一體,輕巧靈活,嚴絲合縫,風力強勁,結實耐用,可謂是美輪美奂的工藝品。哪怕是風吹日曬雨淋,幾十年也不會變形損壞或者拔縫漏氣。史記風箱被當地人口口相傳,尊為名牌産品,家家戶戶以買到和使用史記風箱為榮。老人家制作的風箱不用去集市上銷售,光是十裡八村的訂單就夠他忙活一整年。要想買到史記風箱,不提前預訂等上一年半載是拿不到貨的。

充滿兒時記憶的風箱(從農村出來的你)2

現在,随着沼氣、液化氣和燃氣竈具進入農村家庭,風箱在農村也成了稀罕物。我的朋友康征老師還把老家用過的風箱當作文物,帶到北京保存起來。我少年的青蔥歲月,也是伴着風箱的啪嗒聲走過來的。小孩子不經餓,每到放學的時候就三步并作兩步急着往家跑。每當聽到風箱啪嗒啪嗒的響聲,看到家中竈房裡冒出的袅袅炊煙,咕咕叫的肚子就得到了安慰。又能吃到熱乎乎的飯菜了,一種安全、踏實和溫暖的情愫頓時彌漫了全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