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保定出名的甑糕

保定出名的甑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4 03:28:36
河津驚現“老賈甑糕”傳統小吃杏黃旗重返市場 體驗宋金時代河津老城風情

保定出名的甑糕(河津驚現老賈甑糕)1

看《水浒》武松打虎一節,景陽崗臨山小店挂着一面杏黃色招牌旗,上寫大字“三碗不過崗”。今天閑來無事過市場,見一特别的地攤上寫着“老賈甑糕”的杏黃旗子,瞬間感到回到武松生活的年代,一種古香古色的民族感由然而生,大約宋金時代,河津城想必也是如此,大街兩旁的商鋪懸挂着各式布做的招牌,吸引大街上熙熙攘攘行人,透着河津城水旱碼頭的繁華。

甑糕是陝西名吃,棗香撲鼻,綿軟粘甜。滋補強身,補中益氣。在關中地區,村民逢集趕會,都要吃一盤甑糕,返回時多用虎皮葉做包裝帶甑糕回家,以便與家人同享口福。在西安,甑糕以市内蓮湖區穆斯林制作的為最佳。既要會蒸,還要會鏟,會裝碟,用專用鏟刀将甑糕鏟得棗米交融,紅白相映,裝入碟中,誘人食欲。而地區山西的河津,即不同于高寒的太原一帶晉中的風俗,也不同于被太行山相隔的河南中原地區風俗,恰恰因為黃渭平原的水陸交通發達,與隔河相望的陝西渭南平原習俗十分相近,有關中平原的習俗特色。

保定出名的甑糕(河津驚現老賈甑糕)2

其實無論“甑糕”還是“晉糕”,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子叫“勁糕”,因為這種糕做起來十分講究,成糕粘勁大,好吃費勁。鏟甑糕也是項技術活兒,熟練的老師傅能用小鏟子鏟出恰到好處的米、棗、豆,吃一口既有棗香,又有米味,還有豆子的綿軟口感。從進料到做工都非常的講究,原材料從每一顆蜜棗、芸豆,再到每一粒大米都要親自挑選,這樣蒸出來的甑糕才會色澤鮮潤、黏軟香甜。甑糕米棗交融,老幼鹹宜,營養豐富,滋補性強,色澤鮮潤,綿軟粘甜,濃香撲鼻,久食不厭,風味獨特。

相傳,“甑”是黃帝發明的,三國時,谯周的《古史考》中就有“黃帝作釜甑”的記載。甑是一種底部布滿小孔,狀似深口大碗,可放置在鍋裡蒸食物的古老炊具,黃河流域俗稱勁子,故而甑糕也叫勁(jing)糕。最早的甑是陶甑,到商周時代是銅甑,而到宋代時就是鐵甑了。過去中原地區是沒有小麥的,甑主要用來蒸小米,在小麥沒有傳入我國之前,小米飯是中國的主要食物。甑糕從什麼時候開始有,已無從考證,但用甑制做食物卻是從原始社會一直流傳到今天,真正的甑糕不斷經過用具的改良,名子一直沒有變化。

河津文化很獨特,與相臨的萬榮、稷山、鄉甯差别還是相當大的。表現在文化上的,也有飲食上的,在習俗交彙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與大區域文化差弄,表現在文化上有“蒲劇”這一地方劇種,在飲食上融彙發展,如“晉糕”這類小吃食。文化相近,習俗類似,河津吸收了大量關中文化,從而形成自己特有的地域文化,與相鄰地區即有相象又有差别,當然萬榮稷山也有關中文化的影子,也許是唐代西安做了京城強大的文化輻射力。另一個表現性格,比如,河津人笑萬榮人“掙氣大”,說稷山人“娘娘腔”,而萬榮、稷山人擠兌河津人“航”。甑糕在河津人叫晉糕,但真正的甑糕與晉糕還是有區别的,大約在用料上甑糕比晉糕多了豆類參雜其中,用棗則是平鋪在上邊,晉糕是間雜在米中的差别。而甑糕大量用豆,增強了綿軟度和口感。

宋代大詩人陸遊的《秋花歌》中有“長碓搗珠照地光,大甑炊玉連村香”的詩句。生活中每個平凡的人們每天起來的第一件事莫過于吃早餐了,而我大河津的早餐也是十分具有當地特色的,當然也有很多外來的美食在河津紮根,但經過了多年的經營也漸漸發展結合了本地特色,從而衍生出了一些富有當地特色的“進口美食”,勁糕現在已成為河津早餐除豆汁、包子之外重要的食品之一,很多婚喪嫁娶早中餐便是勁糕了。可見,勁糕在老百姓生活中的喜愛程度。美食帶來的快樂,有很香很香的味道。往往旅行至一處陌生之地,隻有那街頭巷尾的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保定出名的甑糕(河津驚現老賈甑糕)3

老賈甑糕顧名詞義,做甑糕人姓賈。老賈蒸甑糕時,将甑放在一個大口鍋上,鍋中添水,再将浸泡好的糯米、紅棗鋪在甑底。具體地說,要先鋪紅棗一層,再鋪糯米一層,如此一層夾一層,共鋪七層 (三層米四層棗)。鋪完後蓋上濕布和鍋蓋。用旺火燒開,上汽後取濕布灑上清水,反複灑水三次,最後用文火焖蒸,五六小時後即可蒸成。這樣制作出的甑糕,不僅層層軟硬适度,而且色澤鮮潤,吃起來粘甜适口,滋味特美。我不知道這種做法是不是古做法,但單從杏黃旗的考究,想必是極具會做小吃的老師傅,仰或是祖傳多少輩的老做方法。在民間,此類做法是秘不傳人的,各種小吃都有自己稱做“秘方”神秘的技藝。

老賈甑糕的原料是糯米和紅棗。其比例是:糯米65%、紅棗35%。制作技藝比較别緻,尤其要掌握好泡米、裝甑、加水與火功等幾個環節。做甑糕要會蒸,還要會鏟,會裝碟,用專用鏟刀将甑糕鏟得棗米交融,紅白相映,裝入碟中,如琥珀,似凝脂,誘人食欲由于紅棗和糯米營養豐富,滋補強身,因而甑糕受到各階層消費者的好評。當年馮玉祥将軍把“西安甑糕”譽為“平民階層的燕菜”。西安、關中地區開會,早點多食甑糕。村民趕集赴會,都要吃一盤甑糕打點;返回時還買上一兩盤,以虎皮葉包裝,帶回家裡讓家人同享口福。在河津常有做飯煩了的主婦,随手上街買幾碗糕,回去喂飽一家老小,省事方便,不耽擱下午做做面模,與小姐妹唠唠家常。尤其逢年過節,自己必親自做一盆,展示手藝。

保定出名的甑糕(河津驚現老賈甑糕)4

甑糕除了炊具古老以外,它又是由中國3000多年前西周時期王子專用的食品“糗餌粉糍”演變而來的。《周禮·天宮》有羞笾之食糗餌粉糍的記載,“粉糍”是在糯米粉内加入豆沙餡(古時叫豆屑末)蒸成的餅糕。先秦的“粉糍”是在糯米粉中加入豆沙餡蒸成的糕餅,并不放棗,到了唐代才發展成棗米合蒸。唐代,韋巨源宴請中宗皇帝的“燒尾宴”中的“水晶龍鳳糕”和如今的甑糕一脈相承。不久前,有一部《那年花開月正圓》當上了網紅。劇中周瑩最愛的甑糕一出場就十分搶戲,騰着熱氣的糕體和滿滿當當的紅棗,不知道勾起了多少人的饞蟲。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最想念的,也許就是粘牙的甑糕或者綿軟的晉糕,糕體柔軟有勁,還混合着紅棗的香氣,好像春天的味道,又好像回到了小時候。

保定出名的甑糕(河津驚現老賈甑糕)5

說了這麼多,我還是想說說那杏黃小旗。戊己杏黃旗是上古人皇所設之旗,是《封神演義》裡僅次于天地玄黃玲珑塔的防禦第二法寶。鴻鈞老祖于分寶岩分寶時,将此旗賜予元始天尊。此寶威力無窮,以此護體:諸邪避退、萬法不侵。《外儲說右上》,說有個宋國人開了家賣酒的店,不但量具很公道,酒的質量不錯,待客的态度也好,而且“懸幟甚高”,這個幟便是作為酒旗。旗子上寫字招客本是文人雅士以為俗的商業之舉,但卻喜将其化入風雅的詩畫之中。韋應物有“碧疏玲珑含春風,銀題彩幟邀上客”之句,辛棄疾則描寫了“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杜牧不但發現了“水村山郭酒旗風”,還在清明時節思飲尋酒家而問及牧童,“牧童遙指杏花村”,定是指酒旗。杏黃旗寫上字也叫幌子、望子、帷幔。舊時挂在店鋪門外高處,表明店鋪性質和表明商店所售物品或服務項目的标志。河津是個誠實的城市,來吃一碗熱甑糕,體驗一把河津人的待客之道。(馮永紅)

保定出名的甑糕(河津驚現老賈甑糕)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