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論文我們應該都碰到過不少。最近幾天,有篇新的奇文一直不停地出現在書評君的視野裡。這篇題為《“夢中的‘王馬’——對古今‘奇人’的對話與互證”》的論文洋洋灑灑九千字,從外形、出身、經曆、價值觀等方面論證了馬雲跟明代哲學家王陽明之間身心契合的緊密關系。然而,讀者讀完之後,仍然忍不住發出“雷人”的感慨。
學術論文的标題故作驚人之态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有的學術論文能夠深入淺出地論證一個“非主流”的學術題目,讓人覺得取一個抓人耳目的題目是便于大家閱讀。但是,更多的“标題黨”論文則隻是标題黨,讀完之後讓人覺得是故作驚人之語。
今天,書評君整理了一些流傳甚廣的“奇葩”學術論文,大家奇文共賞。但願這些讓人驚歎“這樣也行?”的學術論文,以後還是少些為好。
穿越型
《“夢中的‘王馬’——對古今‘奇人’的對話與互證”》
作者:錢明;魯壵
院校:浙江省社會科學院、中國計量學院
這篇論文把阿裡巴巴總裁馬雲跟明代哲學家王陽明這一對“奇人”放到一起,讓他們隔空進行了一場“認親”。作者通過洋洋灑灑九千字的論證,得出結論是馬雲的骨髓裡有王陽明的DNA。得出這一結論的證據包括:馬雲跟王陽明都有“奇人異象”、都屬龍、都參加過三次科考(高考)等。而讓讀者不由得“虎軀一震”的論證還有王陽明及其弟子曾在杭州講學,而馬雲畢業的杭州師範大學可以追溯到清光緒年間的書塾,由此推論,“馬雲的成功是王陽明基因轉換和重組的結果。” 馬雲的互聯網營銷模式則诠釋了王陽明“心物合一”、“知行合一”、“聖凡合一”的哲學思想。
不是說馬雲跟王陽明就不可能像作者說的那樣是跨越古今的一對“靈魂伴侶”。但是,關鍵是看完了作者九千字的雄文論證,這結論無奈還是沒有說服力....我們這心裡飄的仍然全是“這都哪兒跟哪兒啊”....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
新技術研究中的指導作用》
作者:瞿金平;彭響方
院校:華南理工大學
專業:高分子材料
奇葩指數:★★★★
專業指數:★
上面的論文是時間的穿越,這篇則是跨學科的穿越。作者通篇論證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如何指導了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技術。書評君先截取一段論文,你們感受一下:
結構是功能的基礎 , 功能是結構的表現 。結構合理 , 其功能才可能正常發揮 , 結構優化 , 才會有優化的功能。功能不是消極的 , 它對結構又有反作用 , 并影響結構的組成與變化 。掌握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 就可以通過功能來設計或推測其結構 。
讀完是不是有種@#¥%&*亂碼了的感覺。這篇論文的結論是“認識和研究聚合物成型加工技術的過程 , 實際上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 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 ”,論證則分為“整體與局部的辯證關系 , 結構與功能 辯證關系 , 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系”三個部分 。 整篇文章的文風就是,你說的都對啊,但是都是廢話啊,用不用寫篇論文來論證啊?
吃貨型
《八角茴香對鹵雞肉揮發性風味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
作者:孫靈霞
院校:陝西師範大學
專業:食品研究
奇葩指數:★★★★
專業指數:★★★★
跟上面的論文相比,“吃貨型”的論文其實可愛多了,就算标題奇葩,可至少内容誘人。這篇長達八萬字的博士論文研究的是八角茴香(簡稱八角)跟鹵雞肉之間的關系。簡單地說,就是研究香料對傳統醬鹵肉制品風味的影響。
八角茴香
論文引起很多網友的吐槽,“鹵雞肉吃了多少年了,還需要你論證?”、“你這得浪費多少隻雞才能寫成這篇論文?” 不過,随後有學者指出,其實這篇論文的專業性還是很強哒,在食品研究領域也是很實用哒,它可以幫助食品加工時,讓風味實現可控,産品質量達到一緻性和穩定性,幫助傳統的醬鹵肉制品走上規模化工業生産的道路。
如果是這種兼顧“美味”跟專業的論文嘛,雖然論文标題是奇葩了點兒,我們也就選擇忍了。
《蚵仔煎特征與經緯度對應變化關系研究
——以泉州、廈門、漳州為例》
作者:施潤周
院校:海南大學
專業:旅遊管理
奇葩指數:★★★★
專業指數:★★
這篇論文從“食材破碎度”、“典型色值”、“蚵仔雞蛋荷載”以及經緯度等指标來分析了何為“最優蚵仔煎”,以及廈漳泉三地蚵仔煎的不同。
論文的作者施潤周表示他自己是個“吃貨”,覺得旅遊美食不分家,希望通過這篇論文宣傳閩南文化。他表示本來打算把這篇論文投稿到學術期刊,争取個“菠蘿科學獎”的,但沒有成功。
雖然說為了讓文章看起來有理有據,施潤餅專程在寒假期間跑到廈門、漳州、泉州三地試吃、調查、搜集了很多資料,不過,整篇論文看下來,書評君還是覺得...專業度很薄弱。作者自己也說,這篇論文,額,就是在“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潮流型
《說“雷人”》
作者:劉銀鎖
院校:暨南大學
奇葩指數:★★★★
專業指數:★
這種類型的“奇葩”論文,其特點是喜歡分析網絡流行語的來源、演變和功能。可是分析專業得就很少見了,大部分讓人忍不住發問“這也能寫一篇論文”?
這篇論文分析的是“雷人”這個詞兒的含義和演變。一開篇,作者先是頗為專業地提出“雷人”這個詞兒在北宋的時候就有了。好,我們都很好奇“雷人”在北宋是什麼意思?
結果,它指的就是“廣東省雷州人”的意思.... 随後,作者指出,到了現代,“雷人”的意思就變啦,就變成讓人覺得很驚訝、很冷場的意思了。
可是,這前後兩個“雷人”有任何演變關系嗎?并沒有。就隻是字面上的巧合。請問這樣把“雷人”的古今意思往那兒一擺,有什麼學術深意嗎?作者的結論是:“‘雷人’一詞的出現,是為了适應新時期語言表達的需要,體現了漢語表意文字的獨特魅力。” 簡直又是一句典型的學術廢話啊。
這一類型的論文裡還有一篇流傳甚廣的是《網絡會話中“呵呵”的功能研究》,雖然也是奇葩了點兒,不過專業度稍強一些。有興趣的童鞋可以找來膜拜。
實用型
《論剪刀石頭布的制勝攻略》
作者:王志堅
院校:浙江大學
奇葩指數:★★
專業指數:★★★★
這篇論文咋看題目比較奇葩,可其實換一種說法,它就立馬高大上了。它實際上是通過“剪刀石頭布”這個遊戲模型來研究“可控實驗社會博弈系統中一些非平衡統計物理問題”。還是《論剪刀石頭布的制勝攻略》好懂一些是不是?
論文研究發現,人們在玩石頭剪刀布時有這樣的規律:赢家習慣于保持現狀、輸家傾向于做出改變,簡稱“勝留輸變”。掌握了這個規律,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出招。論文發表後,有記者去采訪論文的作者王志堅博士,據說他的治學态度也是相當嚴謹。這個課題在2012年申報成功,是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開放課題,是一個跨學科基礎研究項目。
《 金錢的符号力量:啟動金錢概念改變社會性痛苦和生理性疼痛 》
(翻譯一下題目:數錢能止痛)
作者:Kathleen D.Vohs;Roy F.Baumeister;周欣悅
院校:明尼蘇達大學,佛羅裡達州立大學,中山大學
專業:神經生物學,心理學
奇葩指數:★★★★
專業指數:★★★★
阿司匹林可以止痛,伏特加可以止痛,母親的吻可以止痛,但是,數錢也能止痛?
這篇論文論證的正是數錢緩解疼痛的效果。論文引用了很多心理學科學研究表明,數鈔票的确能夠緩解疼痛,而且心理、生理"雙管齊下"。論文發表在2009年6月的國際知名心理學期刊《心理科學》上,由三名神經生物學及生理學領域的專家合作完成。
這篇論文基于一個簡單的假設:一個人如果能經常想到他所持有的金錢數量,那麼他的社交體驗,特别是對社會接納和社會排斥的感覺,可能也會随之改變。這篇論文的研究者還通過實驗證明,數錢除了能減輕“心痛”,還能減少“身痛”。在“疼痛感測試”中,半數參與者被要求将手浸入較溫熱的水中,而另一半參與者則被要求将手浸入熱水裡。測試結果顯示,那些之前曾數過錢的參與者所報告的痛感較輕。
2012年5月,這項研究成果還獲得了果殼網策劃的中國版“搞笑諾貝爾獎”、“菠蘿科學獎”。
就地取材型
《失能的恐懼——一個研究生寫不出論文的反思》
作者:林依青
院校:中國台灣東吳大學
專業:社會工作
奇葩指數:★★★★
專業指數:★★
這篇論文堪稱“就地取材”的典型,寫不出論文怎麼辦?幹脆以寫不出論文為題寫一篇論文。這篇論文的作者表示,“因為無法寫出一篇對社會工作具有價值的論文,于是因緣際會之下,開始用自我叙事的研究方法書寫自己無法寫出論文的文本”。
“熬”論文
這名畢業生在論文裡将無法寫出論文的原因歸咎于“從小就将自己奴化的過程”,加之同時上課、打工的生活壓力,使自己陷入困境。在論文第四章“書寫的困境”中,作者寫出了許多研究生在撰寫論文過程中,必須不停的看文獻,鑽研其中的知識,再通過不停删删減減、與自己對話後才能夠熬出一本論文的心境。
台灣媒體稱“從标題中便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考”,不過,書評君還是覺得,作為一篇畢業論文,這是不是也太随意了點兒,這應當是一篇關于“社會工作”的專業論文, 而不是自我忏悔錄啊。怪不得許多網友看過論文後,發出的評論都是:“這也行”?
《麻将博弈對老年人血壓、
心率及血漿兒茶酚胺的影響》
作者:郭新苗
院校:天津醫科大學
專業:臨床醫學
奇葩指數:★★★★
專業指數:★★
這篇論文選了32例65-70歲的健康被試者(無器質性心髒病、高血壓病、糖尿病、甲亢、腎功能不全、免疫系統疾病等器質性疾病),按随機數字表将參與者随機分為4人/組,共8組,讓他們打麻将,并且觀測他們的心跳、血壓等身體特征變化。
實驗的結果是發現長時間打麻将的老年人心率、腎上腺素、血壓都會升高,結論是:患有高血壓、心髒病的老年人不适合長時間打麻将;老年人應當合理地安排休閑娛樂活動。
額,這個... 其實不用做實驗、寫論文,老年人們也都知道啦。作為臨床醫學的碩士研究生,也許大概可能可以研究點兒更有用的課題是不是?
本文整合與編輯:走走。圖片來自網絡,未經授權其它公号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