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算是WiFi 6元年,不僅華碩、網件、領勢全球三大路由品牌推出了諸多WiFi 6新品路由,就連華為、小米、360等互聯網廠商也紛紛入局。在平民售價和高頻的市場教育作用下,身邊更換路由的小夥伴也都果斷上了WiFi 6的車。
到了2021年,華碩、網件、領勢依舊在高端細分市場裡一決高下,但華為卻給我們交出了一份出人意料的答卷,推出了一款全屋WiFi路由新品H6,讓原本最難架設的全屋WiFi方案變成了即插即用,讓華為H6成為了目前全網最省心的AC AP方案,這可是普通用戶的福音。
作為一個路由資深玩家,我也終于在近期深度體驗了華為的H6,接下來的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在産品體驗之前先來為大家解惑兩個問題,也是被問及頻率最高的兩個問題。
華為路由H6到底是不是AC AP方案?可以明确的是華為路由H6屬于全屋WiFi中的AC AP方案。那麼既然是AC AP方案為何官網商詳介紹從沒有提及AC AP?甚至還取名為子母路由/分布式路由。
華為之所以采取這種命名方式,主要是考慮到“AC AP”是一個相對專業的詞彙,部分普通消費者甚至都沒有聽說過,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或者說教育成本較大,為了讓消費者一看就懂因此才取名為“華為H6分布式路由”。
憑什麼說是全網最省心的AC AP方案?正如标題所述,華為路由H6被我個人評為“全網最省心的AC AP方案”,那麼到底是不是言過其實呢?下面說說我的個人理由。
從我以前分享的路由知識中相信大家已經了解到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全屋WiFi方案隻有兩種:AC AP和Mesh網絡。AC AP的優點是穩定性好,酒店多數使用這種方案,無縫漫遊;缺點是必須要提前布線。
而中國家庭裝修的普遍做法是在各個房間預留一個86網口面闆,可市面上的AC AP方案在安裝時基本都要對家裡現有的86網口面闆進行改造。别看這小小的一步,可難倒了不少普通用戶,一方面不想破壞現有的裝修,另一方面缺乏對應的專業知識,甚至連對應的工具都沒有。
華為路由H6的做法相對簡單粗暴,并不需要改造現有的86網口面闆,而是将華為H6裡面的子路由(AP)通過亞克力膠直接站在現有的網口面闆上,免工具、免拆卸。澆水的方式其實并不算高明,甚至會被部分網友和友商嘲笑,但是除了這種方案還有更好的解決方式?
除了安裝簡單外,H6還秉承了華為的互聯網産品思維,将原本複雜的AC AP設置整合成“一鍵式”,用戶隻需要像設置一款普通路由一樣即可完成H6 AC AP一整套的設置,将即插即用這個簡單的理念發揮到了極緻,成為了家庭安裝入門最簡單易上手的選擇。
開箱曬物:一拖三 可拓展 鴻蒙系統回答完上述兩個問題,下面就進入正式的“開箱曬物”流程,希望這次的極緻簡約風符合大家的審美。
華為路由H6的包裝依舊很“華為”,純白色的包裝盒,正面中心是産品的渲染圖,但僅從渲染圖上并不能完全理解H6這套産品,因為産品重疊位置較多;渲染圖上方是産品名稱和對應的三大特色:全屋WiFi6 、華為鴻蒙Mesh 、子路由即插即用。
包裝左下角有一個明顯的“HarmonyOS”标志。毫無懸念,華為路由H6采用的是華為鴻蒙系統,也是首款鴻蒙路由産品。
背面依舊是一些産品介紹,從産品規格中可以了解到産品分為母路由、子路由Pro和子路由,以及各個路由的詳細規格參數。
打開包裝即可看到四款路由:1個母路由 1和子路由Pro 2個子路由标準版,所有路由均采用了純白簡約設計,同時也沒有外置天線,造型上也追求方正,與市面上“奇形怪狀”的路由産品差異較大。
包裝内除了以上四款路由外還有一系列的配件。紙質說明書和三包憑證自然不會缺失。
一根長約1m的超五類面條狀網線,一對備用亞克力膠以及一根長約15cm的定制圓形備用網線,備用網線用在子路由與86網口面闆之間。從實際體驗來看,随機贈送的亞克力膠偏少,畢竟說也不敢保證不會二次安裝,特别是遇到強迫症用戶,畢竟将子路由與86網口面闆整齊對應也不算一件簡單事。
還為母路由配了一個碩大的電源适配器,個頭堪比筆電的電源适配器。電源适配器輸出标準是52.5V/1.75A 92w。母路由正常待機的功率并不大,之所以采用如此大的電源适配器,一是因為子路由是通過POE供電;二來華為H6母路由最多可以一拖六。
回到路由本身,華為H6母路由為純白“闆磚式”設計,正面僅有一個“HUAWEI”字樣,由于母路由隻承擔有線路由的功能,所以正常母路由一生就待在多媒體箱中。
背面有相關的參數和設置IP地址。
所有的接口布局在機身背面,共有1個自适應千兆WAN口,1個IPTV接口和6個自适應千兆LAN口,而所有LAN口均支持POE供電,網口左右分别是DC電源接口和重啟按鍵。
整個華為H6母路由僅有一個電源指示燈,位于機身正面中心位置,用戶以此來判斷母路由當前的運行狀态。
三個子路由(2個标準款 1個Pro款)在外觀上幾乎保持一緻,尺寸上與家中的86面闆等大,隻不過更厚了一些。安裝時過膠帶固定在網口面闆上,既美觀也不占用額外的空間。
子路由正面同樣僅有“HUAWEI”和“WiFi6 ”字樣,極緻簡約風,與母路由保持一緻。
子路由背面有大面積的散熱格栅,上下各有一個亞克力膠條,中間為内凹設計,便于隐藏網線,默認狀态下子路由已經連接一個定制網線。
子路由底部還提供了一個千兆有線網口,可以用來有線連接其它設備,這也算是用一換一的設計了。
在子路由的頂部還有WiFi快速配對鍵,同時也是LED指示燈(可在設置中關閉燈光),按下按鈕即可和華為手機快速配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H鍵。
子路由标準版和Pro版本在外觀上保持一緻,而内部差異化主要集中在兩方面。在散熱上,标準版為被動散熱,而Pro版則是主動散熱,在機身背面内凹處能看到一個小的渦輪風扇,大家可不要小看了這個風扇,因為它的存在幾乎内部電路需要重新設計。
另一方面則是在信号上,Pro版共有四顆高功率信号放大器,完美滿足2.4G和5G Wi-Fi的需求。标準版則僅在兩根2.4G天線各添加了兩顆中功率信号放大器。
安裝:一撕一貼
華為路由H6母路由是一款有線路由,承擔着AC的角色,因此正常安裝時,母路由放在家中多媒體箱,接在光貓上即可。
而子路由連接好網線直接粘貼在家中86網口面闆上即可,母路由通過預埋網線給子路由供電和信号傳輸。
在使用建議上,子路由Pro版本建議用在客廳等多終端聯網的位置,而标準版則放在其它位置(房間)。假如說家裡是豪宅擁有超過3個房間以上,華為官網也提供單獨的子路由。需要注意的是華為H6母路由最多支持一拖六。
連接配置:插線即用,增添個性化功能
正如上文所述,華為路由H6除了安裝簡單,在配置上同樣追求簡化,隻需要像往常一樣配置母路由即可,子路由隻需要正常插上網線即可自動完成配置。可以說整個配網過程已經是最大程度的傻瓜式。
雖說配網簡單,但H6畢竟是一套AC AP系統,所以華為在設置項中依舊定制了一些個性化功能。例如智慧生活APP中自帶了網絡熱力圖功能。
首先我們隻需要在智慧生活APP中根據我們房子的戶型手動繪制一個對應的戶型圖,然後通過調整母路由和各個子路由在戶型圖中對應的位置,APP會自動生成一個戶型網絡熱力圖,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自己家各個房間的網絡情況,判斷不同區域的信号強弱程度。
如果發現智慧生活APP自動生成的戶型網絡熱力圖不夠精準,APP中還提供了戶型位置信号實測功能,通過用戶手動測試再生成戶型網絡熱力圖。從上圖中可以觀察到我家的戶型以及各個位置對應的信号強度,華為H6一拖三基本覆蓋了我整個房子。
除了戶型網絡熱力圖功能外,華為路由H6内置了維護檢測工具,可以檢查路由器的工作狀态,發現問題并且修複。
在體檢中,華為路由H6會自動對主路由和子路由的諸多設置項和網絡參數進行檢測,同時還會對路由下的所有連接終端進行檢測,發現問題後就會在結果中展示出來,點擊排障可以針對性的尋找目前的網絡問題,直接選擇聯網設備進行進一步的排查。
除了以上兩個定制化功能外,華為路由所具備的網課加速、遊戲加速、IoT專屬通道、Hilink智聯、測速等功能全部得到保留。
在體驗中能夠發現,華為路由H6的設置正處于優化階段,例如用戶在繪制戶型圖時操作還是比較繁瑣。并且在部分設置項中存在重疊,例如套裝管理和路由設置這兩項的大部分功能都是重疊的。希望華為後期能夠快速優化。
IPTV拓展:解決多數家庭布線不足問題IPTV作為一種電視新看法,正日益受到寬帶用戶的歡迎。但是我們在使用IPTV業務時,往往被不合理的室内布線問題所困擾,主要集中在多媒體箱到客廳電視櫃之間隻預埋了一根網線,而目前IPTV基本都需要額外的一根網線。如果多媒體箱到電視櫃之間的網線用于IPTV就沒法增設路由或者AP面闆。
雖說在各大技術論壇均有對應的解決方案,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高階玩法”對于普通用戶實現起來還是有不小的門檻。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華為路由H6特地做了優化,在母路由上額外增加了一個IPTV網口,再通過相關設置可以将任一子路由的LAN口變為IPTV網口,從根本上解決了一根網線無法同時滿足IPTV和路由的問題。
從實測效果來看,完美運行,将客廳子路由Pro的LAN設定為IPTV網口,此時客廳子路由Pro的AP功能保持不變,而電信的IPTV也能成功識别到。
硬件配置&拆解:AX3系列全家桶華為路由H6母路由CPU:淩霄 Hi5651T 四核芯片
RAM:256MB
ROM:256MB
系統:華為HarmonyOS
網口:千兆WAN自适應網口*6 千兆LAN自适應網口*1 IPTV接口*1
組網方式:有線
尺寸:193*80*28mm
重量:289g
功耗:<12w
華為路由H6子路由
CPU:淩霄 Hi5651L 雙核芯片
RAM:128MB
ROM:128MB
無線:2.4GHz 2*2 MIMO最大速度574Mbps;5GHz 2*2 MIMO 最大速度為2402Mbps
系統:華為HarmonyOS
網口:千兆WAN自适應網口*1 千兆LAN自适應網口*1組網方式:有線
尺寸:86*86*30.9mm
重量:167g
功耗:<13w
從硬件規格參數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華為路由H6母路由搭載華為路由 AX3 Pro 同款的淩霄 Hi5651T 四核芯片,子路由均采用 AX3 同款的淩霄雙核 Hi5651L 雙核芯片。
說到華為AX3系列就不得不說他們的發熱量,既然H6采用了同款設計,那麼在發熱量上自然也不會小。從實際體驗來看,不管是母路由還是子路由,在室溫30℃時,溫度均達到了50℃左右,體感上已經非常燙。但是大家不要過于擔心路由器的發熱,隻要溫度不太過分都不會影響産品的使用和壽命,還記得UBNT AC AP的全家桶嗎,溫度都接近70℃了依舊“穩如狗”。
申明:拆解配圖并非我個人拆解,而是直接引用了KS論壇B站上的拆解視頻截圖,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行浏覽。
信号實測:實戰兩室兩廳兩衛小家
測試環境:建築面積為81平的兩室兩廳兩衛房子,戶型示意圖裡的深褐色為承重牆。三個子路由分别放在戶型圖中的圓圈位置(紅色為Pro版子路由,綠色為标準版子路由,綠色五角星是母路由位置)。測試位置分别是A、B、C、D、E。
負載情況:智能家居終端全部切換到測試路由,保持35個終端在線(不進行大流量交互),模拟真實環境;
測試設備:小米10至尊版;
傳輸強度:穿牆;
測試網絡:電信300M光纖;
(2.4G信号強度:圖中順序對應ABCDE位置)
(5G信号強度:圖中順序對應ABCDE位置)
從全屋信号強度測試數據來看,在我家布局三隻子路由已經實現了全屋良好的WiFi信号覆蓋,随着終端移動會自動尋找并切換至信号更好的子路由身上。
雖說在E點的信号強度相對弱一些,但是隻要信号強度沒有低于-75dBm都算良好,導緻此類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有承重牆和沒有預埋網線無法增設子路由導緻,後期可能會考慮用隐形光纖來做有線回程。
從2.4G信号強度和5G信号強度上可以明顯感受到5G信号要弱于2.4G,再一次驗證了5G更容易受到無線幹擾和穿牆能力弱。
(2.4G信号SpeedTest測速:圖中順序對應ABCDEF位置)
(5G信号SpeedTest測速:圖中順序對應ABCDEF位置)
SPeedtest 5G信号速度方面與信号強度測試一一對應,在A、B、C、D四點上行和下行均達到了滿速狀态,在E點由于信号強度有所衰減,速率方面也衰減至50%。從以往的無線回程Mesh網絡測速經驗來看,有線回程的穩定性和優勢在華為H6身上體現得淋漓盡緻。
注:其實隻要下行速度超過300Mbps/s,上行超過30Mbps,基本就可以斷定速度已經達到了滿速,之所以這樣決定是因為下行速度超過300Mbps之後就很難斷定是因為路由信号衰減而造成的速度下降還是因為電信光貓自身的壓制作用。
漫遊測試:無感漫遊根據華為官方介紹,針對網絡漫遊華為H6擁有兩個黑科技:華為HarmonyOS Mesh 超級無縫漫遊技術、華為微秒級智能定位天線技術。
前者能夠将華為路由全屋Wi-Fi高效地聯合起來,組成一個統一協同的整體,每個子路由的Wi-Fi名稱隻有一個,在家裡走動的時候即便切換了子路由的網絡你也是察覺不到的;後者能夠快速精準地定位你在家裡的位置,也就能根據你所在的位置,找到網絡信号最好的子路由。那麼具體效果如何呢,下面就理論測試一遍。
測試環境:建築面積為81平的兩室兩廳兩衛房子,戶型示意圖裡的深褐色為承重牆。三個子路由分别放在戶型圖中的圓圈位置(紅色為Pro版子路由,綠色為标準版子路由)。測試位置分别是A、B、C、D、E。
負載情況:智能家居終端全部切換到測試路由,保持35個終端在線(不進行大流量交互),模拟真實環境;
測試設備:小米10至尊版;
傳輸強度:穿牆;
雙頻信号:雙頻合一;
測試網絡:電信300M光纖;
測試軟件:WiFi魔盒;
走位情況:從D——B(第一次漫遊),B——A(第二次漫遊),A——D(第三次/四次漫遊),D——E(第五次/六次漫遊);
第一次漫遊:從次卧子路由的5G信号切換到主卧子路由的5G信号,耗時510ms;
第二次漫遊:從主卧子路由P的5G信号切換到客廳子路由的5G信号,耗時942ms;
第三次漫遊:從客廳子路由的5G信号切換到書房子路由的5G信号,耗時340ms;
第四次漫遊:從書房子路由的5G信号切換到主卧子路由的5G信号,耗時787ms;
第三次漫遊:從主卧子路由的5G信号切換到客廳子路由的2.4G信号,耗時271ms;
從漫遊測試來看,不管是在子路由切換速度和準确性上華為路由H6的表現都要優于以往測試過的Mesh路由,也颠覆了我以往對華為路由Mesh成績的印象,看來這一年華為是下足了功夫。
吞吐測試華為路由H6所有子路由均支持160Mh頻寬,因此正常的協議速度最高可達到2.4Gbps(需要有WiFi6網卡)。将子路由與華碩AX58BT網卡放在相距2cm的位置,中間沒有遮擋物。
在這樣的環境下,協議速率确實可以達到2.4Gbps,但是速率并不穩定,在1.9Gbps—2.4Gbps之間浮動,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自然與無線衰減和網絡環境有關系,畢竟我家可不是一個無線封閉空間,加上160MHz自身的抗幹擾能力也不強。
為了更好的展現華為路由H6的吞吐量,我也通過IxChariot6.7做了一份不完整的測試:
測試環境:無線客戶端:華碩AX58BT
無線服務端:Intel AX200
系統:均是Win10專業版,關閉所有防火牆;
測試軟件:IxChariot6.7
測試腳本:High_Performance_Throughput.scr
吞吐數據彙總,便于大家查看。
母路由Lan to Lan(單向)
母路由Lan to Lan(雙向)
單隻标準版子路由5G to Lan(上行)
單隻标準版子路由5G to Lan(下行)
單隻标準版子路由5G to Lan(雙向)
單隻标準版子路由5G to 5G(單向)
單隻标準版子路由5G to 5G(雙向)
單隻Pro版子路由5G to Lan(上行)
單隻Pro版子路由5G to Lan(下行)
單隻Pro版子路由5G to Lan(雙向)
單隻Pro版子路由5G to 5G(單向)
單隻Pro版子路由5G to 5G(雙向)
兩隻标準版子路由有線回程Lan to Lan(單向)
兩隻标準版子路由有線回程Lan to Lan(雙向)
兩隻标準版子路由有線回程5G to Lan(上行)
兩隻标準版子路由有線回程5G to Lan(下行)
兩隻标準版子路由有線回程5G to Lan(雙向)
兩隻标準版子路由有線回程5G to 5G(單向)
兩隻标準版子路由有線回程5G to 5G(雙向)
标準版子路由與Pro版有線回程Lan to Lan(單向)
标準版子路由與Pro版有線回程Lan to Lan(雙向)
标準版子路由與Pro版有線回程5G to Lan(上行)
标準版子路由與Pro版有線回程5G to Lan(下行)
标準版子路由與Pro版有線回程5G to Lan(雙向)
标準版子路由與Pro版有線回程5G to 5G(單向)
标準版子路由與Pro版有線回程5G to 5G(雙向)
文件傳輸測試無線客戶端:華碩AX588T
無線服務端:Intel AX200
有線客戶端:千兆網口
有線服務端:千兆網口
系統:均是Win10專業版,關閉所有防火牆;
文件:單個RAR文件;
母路由Lan to Lan
單隻标準版子路由5G to LAN
單隻标準版子路由5G to 5G
單隻Pro版子路由5G to LAN
單隻Pro版子路由5G to 5G
兩隻标準版子路由有線回程Lan to Lan
兩隻标準版子路由有線回程5G to Lan
兩隻标準版子路由有線回程5G to 5G
标準版子路由與Pro版有線回程Lan to Lan
标準版子路由與Pro版有線回程5G to Lan
标準版子路由與Pro版有線回程5G to 5G
總結:全網最省心的AC AP方案在WiFi6路由井噴時代,不僅三大路由廠商加快了新品步伐,就連手機廠商的Wi-Fi 6路由單品爆款也是層出不窮,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國家法規面前,再牛的單品路由也無法做到全屋WiFi覆蓋,更别說全屋滿速狀态了。而有心做全屋WiFi方案的路由廠商全都押寶在Mesh路由上,反觀最古老也最穩定的AC AP方案一直因為安裝門檻高而被束之高閣。
華為路由H6的出現直接将AC AP方案的安裝易用性做到了極緻,說華為H6對那些有大戶型全屋網絡覆蓋需求的用戶無疑是一本一鍵通關秘籍也不過分,即插即用,配網簡單,自檢功能強大,讓普通用戶也能搞定一整套AC AP。
而華為HarmonyOS Mesh 超級無縫漫遊技術與華為微秒級智能定位天線技術的加入,讓AC AP的無縫漫遊效果進一步得到提升。
從硬件上來說,華為路由H6并沒有一味追求頂配,而是利用自身優勢做了一次偉大的嘗試,聚焦在組網、連接、無線漫遊等方面,也算是一種取巧方案。最後說說售價,按照三隻AX3和一隻AX3 Pro來算,售價也應在1300元左右,現在定價1899個人感覺在可接受範圍内。
說了這麼多,基本都是華為路由H6的優勢,那麼這貨就真的沒有一點進步空間了?當然不是,下面說幾條我印象較深的點:
1、子路由對網線的要求過于苛刻,具體表現在市面上購買的成品網線基本插不進子路由的WAN口,主要是因為路由體積受限,在WAN口附近有一個坡度;另一個是子路由的WAN口對網線的線序有嚴格要求,需要嚴格的568B接線方式;
2、相信大家都領教過華為AX3 Pro的發熱表現,那麼華為H6的體積更小,發熱量自然更大。盡管正如上文所說這樣的溫度對産品的影響可忽略不計,但有太多消費者在乎運行時的溫度,所以華為還是要進行優化,畢竟消費者關注的都值得引起重視;
3、子路由隻提供了一個LAN口,數量上可以增加到2個會更好,同時考慮增加USB等拓展接口,可玩性更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