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長安十二時辰是甜劇嗎

長安十二時辰是甜劇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9 12:27:25

長安十二時辰是甜劇嗎(長安十二時辰中)1

網劇《長安十二時辰》中,下屬對上司的應答“喏”被讀作(rě),但在其它的一些古裝劇中,卻多讀作(nuò) ,那究竟誰對誰錯呢?

在字典中,“喏”有兩個讀音,一是讀(nuò) ,同“諾”;一是讀(rě),表示敬意的呼喊。

所以,“喏”是讀作(rě)還是讀作(nuò) ,是“喏(rě)”與“諾”字意的區别。

“諾”字隻有一個讀音(nuò) ,有答應、順從、允諾的意思,早在春秋時期便有使用。

《老子》中記載: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呂氏春秋》也有記載:

劑貌辨答日:敬諾。

所以,在古中國的早期,讀“諾(nuò) ”是正确的。“諾”與“唯”是用在一起的,與今天的“是”字一個意思。

長安十二時辰是甜劇嗎(長安十二時辰中)2

《韓非子·八奸》中記載:

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這也是成語“唯唯諾諾”的由來。至于“唯”和“諾”二字的用法,《禮記》記載:

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

清代的文學家朱駿聲認為,“唯”多用于下級對上級,“諾”多用于上級對下級或平輩之間。但在影視劇中,并沒有“唯”字的出現和使用。

所以,在古中國早期,“諾(nuò) ”的出現和使用要早于“喏(rě)”。

長安十二時辰是甜劇嗎(長安十二時辰中)3

像《長安十二時辰》中,“喏(rě)”字的出現,據說是興于東晉士族子弟之間,而後流傳開來,盛于兩宋。

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記載:

君,貴,尊,三者具而謂喏也。

可見,“喏(rě)”是下對上、幼對長的稱呼。

《長安十二時辰》是以唐代為曆史背景,晚于東晉時期,所以讀“喏(rě)”是正确的。

如果是以東晉以前為曆史背景的影視劇,像講述秦漢曆史時期的影視劇,則當用“諾(nuò) ”。

即,東晉之前讀“諾(nuò) ”,東晉之後讀“喏(rě)”。

長安十二時辰是甜劇嗎(長安十二時辰中)4

“喏(rě)”字指“唱喏”,指古人相見時,雙手作揖,口念頌詞。所以,“喏(rě)”很可能是一種打招呼或慰問的方式,不隻是單單的一個“喏(rě)”字了事,會有幾句吉祥話或問候語,不然顯得太單調。

而且既稱“唱喏”,其中應該也有語氣、語調的豐富變化,所以也有小喏、長喏、肥喏之分,隻是如今難以再考究詳情。

當然,這是一種比較廣泛的說法,像宮玉海就在一篇博文“喏和諾不可混淆”中,發表過獨到見解,認為至始至終都應是讀“喏(rě)”,而非“諾(nuò) ”。

長安十二時辰是甜劇嗎(長安十二時辰中)5

其實,從讀者或觀衆的角度來講,是讀“喏(rě)”還是讀“諾(nuò) ”,并不影響對内容的理解。真要辨出個黑白,分出個對錯,這是語言學家的工作。

不過,細細思量一下,漢語拼音的發明不過是近現代的事情,普通話的規範化也僅有幾十年的時間。俗話說: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語。單獨拿出一個字來考教千百年前的讀音變化,這該是如何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更何況,即使是同一個讀音,放在不同的區域,依着不同的方言,便有了多種的讀法,又以哪一區域的讀法為标準呢?難不成,也像普通話一樣,以北京地區的讀音為标準嗎?

長安十二時辰是甜劇嗎(長安十二時辰中)6

如果以當朝的首都方言為标準,那秦漢時期,是不是就得以陝西西安方言的“諾(nuò) ”的讀法做标準?

“喏(rě)”的讀法,是不是需要以東晉當時的都城建康,即今天的南京方言為首創标準?何況唐宋時期,都城多有變遷,西安、洛陽、開封、杭州等地均有建都曆史,“喏(rě)”的讀法是不是能一直保持不變?

在時間能倒流或人能穿越之前,曆史中的一些問題大概是考教不清楚的。即使哪天人真的能像電影複聯4當中一樣穿越回去,對于“喏(rě)”還是“諾(nuò) ”的問題,大概也因為方言的存在,而不會有一個統一的答案。

長安十二時辰是甜劇嗎(長安十二時辰中)7

小說、影視劇的創作講究一個準确,曆史劇的準确,即是時代背景的準确還原,這更是一種創作态度的體現。

“喏”應該讀(rě)還是讀(nuò) ?不會造成觀衆的理解障礙,但會體現出制作方的一個态度問題。有句話講“魔鬼在細節”,所謂的“良心劇”,不可不在細節上做文章,而“水劇”多“水”在細節。

由“喏”應該讀(rě)還是讀(nuò)這個問題來看,《長安十二時辰》的成功還是有其必然性的。“良心劇”首要對的起良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