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山東省壽張縣境内(今山東省梁山縣北、東平縣西北和河南省台前縣東南),由梁山、青龍山、鳳凰山、龜山四主峰和虎頭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黃山等七支脈組成,占地面積500平方公裡。古典名著《水浒傳》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梁山泊原址已經幹涸,橫跨東平、台前、梁山、汶上四縣的古東平湖和梁山縣馬營鎮的“水泊遺址”均為古梁山泊的遺存水域。
“梁山泊”最早見于《資治通鑒》: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4年)浚五丈渠,東過曹濟、梁山泊,以通青郓之漕。”它的形成,是從五代石晉開運初至北宋,因黃河在滑、郓、水庫澶、濮等地多次決口,河水彙集梁山周圍,與源于梁山東南的張澤泊(後稱南旺湖)連成一片,形成了以梁山泊為中心的巨泺,統稱為梁山泊。《宋史》卷九十一載:“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黃河又從滑州決口,岸摧七百步,漫溢州城,曆澶、濮、曹、郓、注梁山泊。”北宋晚期,梁山泊的水域最闊、水勢最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