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
龍口人一直對美食情有獨鐘
更有一種民間小吃起源于明代
在龍口流傳了四五百年!
它曾出現在街頭小吃攤
也登上過高檔賓館的餐桌
它不光味道鹹鮮可口
而且還是煙台市級非遺項目
是啥呢?
就是它
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
和好吃的食物一樣
真正會做美食的高手也都大隐于世
家住諸由觀鎮徐格莊村的王尊華
是黃縣肉盒的傳承人
讓她來講講黃縣肉盒的故事吧!
▼
黃縣肉盒咋來的?
王尊華:應該是始于明代,迄今已有四五百年的曆史。當時,一些家境殷實的人家,在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生日慶典等重要儀式中,通過制作這個肉盒子招待賓朋,因為是起源于咱黃縣,所以後來就把他叫黃縣肉盒。
後來,随着清代膠東首富“丁百萬”在全國各地陸續開辦“典鋪”,逐漸把這項手藝流傳到全國各地,黃縣肉盒也由知名地方小吃變為全國人民都喜歡的家常便飯。
上個世紀初,在黃城南街路東開辦的“鳳聚園”肉盒鋪制作的肉盒最為正宗,久負盛名。解放後,黃縣西大街飯店曾專設肉盒門市部加工銷售。後期因制作成本昂貴,制作程序繁雜,利潤微薄,随着因城市改造飯店搬遷、停業等原因而逐漸停止制作。
黃縣肉盒有啥特點?
王尊華:先說面,肉盒需要用冷、熱水和油分别調面,再把這三種面混合到一起。這樣一來,就能讓肉盒皮酥脆香。餡則分很多種,籠統的說就是素餡和肉餡。
咱的肉盒主要是制作精細,講究造型,口味 純正。做好的肉盒色澤金黃,餡鮮汁多,皮酥脆香。最重要的是,肉盒不是炸出來的,而是煎烙。這樣做出來的肉盒不油膩且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另外,肉盒餡的肉要肥瘦相間,才能最大限度提味,還要多切少剁,才能保證汁水不流失。油鹽的比例也很重要。
做黃縣肉盒啥最難?
王尊華:主要還是不怕燙。因為制作肉盒,需要将大鍋燒至七八分熱,再放入少量的油,待油變熱改用慢火加熱,将肉盒一個一個擺進鍋裡,先煎有褶的一面,再煎另一面,等到反正兩面都烙成金黃色了,再将肉盒豎起來,一邊轉一邊烙,直到肉盒通體都變成一個色,成六面型,基本就八成熟了,然後把所有肉盒都取出鍋,再放點油,将肉盒全部推開反複翻煎至全熟。
特别是在轉、烙的過程中,不是一個一個烙,而是一排十幾個,這就看藝人的手法和經驗了。
黃縣肉盒傳女傳内
王尊華:我是跟母親學的,我媽則是跟我姥學的。就這樣一代代傳下來,都說我們是“傳女傳内”。現在我的兩個妹妹還有女兒、兒媳都是我培養出來的接班人。其實,我覺得學做肉盒難也不難,首要的是耐心和堅持。畢竟制作過程比較瑣碎,用時也很長,比如烙,就需要在廚房裡不斷重複,能忍受這些,才算有資格入門學做肉盒。畢竟肉餡配方調料很快就能學會,但技巧手法必須經過年複一年的磨練。
正宗黃縣肉盒幾乎絕迹
王尊華:其實,現在真正的黃縣肉盒幾乎沒有了。肉盒店裡很多都是用油炸出來的,根本不是正宗肉盒。現在很多面包、蛋糕之類的西式面點湧入我國,保存期較長,而黃縣肉盒沒有加入任何防腐劑,保存時間短,而且最好是趁熱吃,所以挺難銷售的。
正宗的黃縣肉盒制作程序繁雜,利潤微薄,在同等條件下,很多飯店甯肯選擇比較容易加工的包子和水餃進行銷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