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之中,世間的萬事萬物,似乎都有着某種聯系
偶爾看到一則舊物翻新的小視頻,頓時被吸引。
視頻記錄的是一個名叫“戰斧哥”的舊物修複 “大神”,修複一隻鏽迹斑斑的老打火機的過程。這可不是一般的打火機,它是一個舊物發燒友,在千裡之外的法國諾曼底海灘,用金屬探測器探到并挖掘出來的古董,初步判斷,是二戰時盟軍士兵使用的一種煤油打火機。
“寶貝”剛挖出來時,覆滿凸凹不平的青綠色銅鏽,看着很是脆弱,有種一戳就破的感覺。“戰斧哥”慶幸地說,還好是銅制機身,腐蝕得也不算嚴重,要是鐵制的,就沒有修複的餘地了。
拆卸、修複這個打火機的過程,其難度絕不亞于在雞蛋殼上做雕刻:先用細毛刷,将機體上的灰土及銅鏽簡單清理;再用噴槍給機身上鑲嵌的徽章加熱,配合刀片輕輕剔除,放到醋酸裡靜置24小時,去除鏽斑和雜物;底部的螺絲釘,因年代久遠,已和機身鏽蝕為一體,得先用弱酸将連接處的銅鏽溶解掉一些,再用噴槍加熱,配合錘子輕輕敲擊,以松動螺紋,最後用螺絲刀小心使力,才成功地将這顆呆了大半個世紀的小螺絲釘擰了下來。
整個拆卸過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損壞原件。拆卸完畢後,再根據各零部件的特點,采用抛光、打磨,或醋酸溶解等手段,去除物體内外的鏽迹和雜質,最大限度無損還原。
在修複過程中,發現機身裡竟然少了一節頂火石用的彈簧,也就是說,這個打火機被丢掉之前,就不能正常使用了,難道前主人也曾經拆卸過?而讓人欣慰的是,經過對修複後的徽章形狀的辨認,可以确定它就是二戰時期美國海軍陸戰隊專用的打火機。
“二戰、美國海軍、諾曼底”這幾個線索一交彙,讓我聯想到著名的“諾曼底登陸戰”。在那場代号為“霸王行動”的二戰時期最大的海上登陸戰中,盟軍及納粹雙方投入的總兵力有三、四百萬之衆,傷亡及失蹤士兵總數不少于五十萬。尤其是在被稱為“D日”的諾曼底登陸戰當天,僅在奧馬哈海灘一處,盟軍一個小時内就損失三千多人,血腥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不難想見,這隻打火機的原主人就是士兵中的一員。這名可憐的戰士,極有可能剛下船就死在灘塗邊,後續部隊處理遺體時,打火機掉了下來,留在原位。又或是他運氣很好,随着部隊沖上灘頭,攻下德軍堡壘,接着轉戰其他地點,而他不知道的是,因為沖鋒時激烈的肢體動作,心愛的打火機被甩了出來,在原地沉睡了将近八十年。
不妨再做一個有意義的假設——雖然不太可能——我們憑借打火機的特征與細節,及機體上的編号,幾經波折,最終聯系到了舊物主人的家人。想象一下,他的家人在收到長輩在二戰戰場上使用過的,甚至還殘留着一絲硝煙氣息的老打火機時,該是怎樣一番悲喜交加的心情?再合理推斷一下,假設舊物主人參軍時是23歲(二戰時美軍入伍的平均年齡),再假設他足夠幸運,在戰場上存活下來,退伍之後,又能活到100多歲的話,再見到這個77年前用過的打火機的概率,也不是沒有。
視頻末尾,“戰斧哥”将修複後煥然一新的打火機,裝上棉芯、火石、煤油,點燃了一支紙煙。袅袅的青煙升起,我竟有點恍惚了,感覺冥冥之中,世間的萬事萬物,似乎都有着某種聯系。一隻小小的打火機,竟能跨越近八十年的東西方,讓一些本無交集的人,奇妙地聯結在一起。
作 者:項偉
主 播:趙熤
制作人:詹磊
出品方: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報刊社
武漢市紅十字會
專業支持:漢口學院傳媒學院
總出品人:金寶傑 陳耘
總 編 輯:呂進福
總 監 制:王鶴 王超
總制作人:趙熤 郜雨婷
編輯部主任:餘振權
責任編輯:陳曉亞 耿豔菊 張拓宇
稿件統籌:柯涵
新媒體統籌:張立光
平台管理:王曉肖 李思凡
來源:《博愛》 圖片:網絡
編輯:張拓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