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描述張生與崔莺莺的愛情

描述張生與崔莺莺的愛情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1 22:32:45

說起古代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自然是代表。

崔莺莺和張生在普救寺一見鐘情,他們勇敢地沖破了封建禮教的藩籬,在紅娘的幫助下終成眷屬。

漫漫歲月,穿過籠罩在西廂下的旖旎月光,依稀可以看到有情人的團圓模樣。

繁華褪去,往日的糾葛早已随風而去,隻剩下兩顆赤誠之心譜寫的經典愛情。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重溫西廂,聽聽這相思入骨的傳情絕調。

描述張生與崔莺莺的愛情(風流才子多春思)1

初遇和詩

相傳唐貞元年間,前朝崔相國病逝,崔老夫人攜小女崔莺莺送丈夫靈柩回鄉安葬,途中因道路受阻,暫住在蒲關的普救寺中。

那一年,崔莺莺年方十九,不僅面容姣好,更是針織女紅、詩詞書算無所不能。

一日,崔莺莺和侍女紅娘在蕭條的佛殿前閑逛,暮春時節百花凋零,莺莺不禁感歎:

“花落流水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

就在這時,一牆之隔的院子裡,有一名叫張生的男子正癡癡地望着凄冷前殿中的一抹嬌豔。

張生原是禮部尚書之子,然而父母雙亡,如今是“書劍飄零,功名未遂,遊于四方”。

他隻身一人赴京趕考路過蒲關,想到自己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此地,又聽聞普救寺“過者無不瞻仰”,便過來參觀,卻不曾想會在這寺廟中巧遇一生的情緣。

張生初見崔莺莺時,《西廂記》中這樣描述莺莺的美貌:

“似呖呖莺聲花外啭,行走一步可人憐。

解舞腰肢嬌又軟,千般袅娜,萬般旖旎,似垂柳晚風前。”

如此嬌美,張生不禁看呆了。

莺莺的侍女紅娘突然察覺牆壁之外有人,又因崔家家教嚴格,紅娘便催促莺莺趕緊回去。

“蘭麝香仍在,佩環聲漸遠。”

美人已經走遠,然而情根才剛剛在才子心中深種。

張生為了追随愛情,沒有再去進京赴考,反而在普救寺裡住了下來,而且他的住所和莺莺的西廂僅有一牆之隔。

張生雖是個讀書人,卻并不呆闆,他不僅生性放蕩不羁,還善于尋找機會制造偶遇。

莺莺至孝,每天夜裡都會到花園焚香祈願。

于是,每當夜深人靜之時,張生就在湖畔的牆角邊等待,隻為在莺莺焚香時能偷偷看一會。

有一次莺莺焚香祈願之後倚欄長歎,一牆之隔的張生全都看在眼裡,他随即吟詩一首:

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香。

如何臨皓魂,不見月中人?

人傷春悲秋時最易動情,莺莺也随即依韻作詩:

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應憐長歎人。

一個是内心孤寂且未經世事的閨中小姐,一個是善解風情的俊雅書生,經過詩詞唱和,彼此的心裡都悄悄生了愛慕之情。

初見張生,莺莺竟欣喜相迎,紅娘怕崔老婦人責怪莺莺失了儀态,便催促她趕快離開。

崔莺莺是家逢變故的妙齡少女,父親在世時,已将她許配給崔老夫人的侄兒鄭恒。

如今她即便知道礙于禮教,還是用“臨去秋波那一轉”傳遞了自己的芳心暗許。

此舉雖失了當時女子的矜持,卻也體現了莺莺的勇敢。

或許就是這輕輕一瞥,才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緣。

描述張生與崔莺莺的愛情(風流才子多春思)2

描述張生與崔莺莺的愛情(風流才子多春思)3

匪驚賴婚

少女總是最多情,《西廂記》中這樣描述莺莺見了張生之後的狀态:

“神魂蕩漾,情思不快,茶飯少進。”

相思之苦就這樣煎熬着兩顆年輕的心,直到崔老夫人為亡夫做超生道場,兩人才有機會再度相見。

隻見張生顧着貪看莺莺,心思全不在燒香之上,莺莺也是一再把目光放在臨月作詩的張生身上。

就在這一瞥一躲間,相思又加深了許多。

自道場做法之後,莺莺滿心滿眼都是張生,竟然“香消了六朝金粉,清減了三楚精神。”

自古情深多磨難。

在兩人戀情還未明了之時,又平生多了一道阻攔。

叛将孫飛虎聽說崔莺莺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顔”,竟率領五千人馬将普救寺層層圍住。

他想強擄莺莺為妻,揚言三日内不交出莺莺,就放火燒了寺廟中僧人和崔氏一家。

崔莺莺是個剛烈的女子,她甯願去死,也不願被賊人搶去。

情急之中,崔老夫人聽從莺莺的主意,許諾不管是什麼人,隻要能殺退賊軍,就将小姐許配給他。

這時張生挺身而出,以崔莺莺有父喪在身不能嫁人為由,用緩兵之計暫時穩住孫飛虎。

之後,張生又寫信向故交杜确求救,杜确當時任征西大元帥,統領十萬大軍駐守在蒲關,幸虧有杜确解圍,這才讓崔家幸免于難。

危難之中的相救,讓彼此又增加了幾許生死相依的情份。

本以為有情人這次終能相守,然而酬謝筵席上崔老夫人嫌棄張生是一介書生,臨時又變了卦。

她以“莺莺已許配給鄭恒”為由,讓張生和崔莺莺結拜為兄妹,并且贈給張生金帛,讓他另擇佳偶。

張生失望至極,竟病倒了。

描述張生與崔莺莺的愛情(風流才子多春思)4

描述張生與崔莺莺的愛情(風流才子多春思)5

卧病聽琴

有情人不能比翼雙飛,是這世上蝕骨之痛。

“系春心情短柳絲長,隔花陰人遠天涯近。”

雖然兩人之間隻隔了一道花蔭,卻像是天涯海角一樣不可觸及。

張生相思病日益嚴重,在榻上竟一卧不起。

莺莺心裡也念着張生,連妝容都懶得打理,竟然有些神情恍惚。

侍女紅娘早已經看出二人之間的情愫,便打算暗中幫助這對苦情戀人。

她先是安排張生在夜晚彈琴訴衷腸,後來又替張生捎信給莺莺表明心迹。

崔莺莺憐惜張生,終于鼓起勇氣寫詩回贈: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

扶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幾經波折,在紅娘的幫助下,兩人終于互通心意,決定瞞着崔老夫人私下幽會。

那一日,張生無比希望太陽能早點下山,甚至希望用後裔的弓箭射掉太陽。

莺莺也是從日出時就盼望着月亮出來,好能早點見到意中郎。

“捱一刻似一夏,見柳梢日頭遲遲下。”

待月,何嘗不是待愛。

那一日初嘗愛情,莺莺低聲叮囑張生:

“此身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見棄,使妾有白頭之歎。”

嚴厲的家規和名門閨秀的身份并未将她桎梏,所以,内心深處渴望自由的莺莺才敢如此大膽追愛。

封建禮教的高牆一旦被翻越,人性禁锢的大門就會被打開。

莺莺敢于随心随性地主動追求愛情,展現了那個時代所罕見的小姐形象。

描述張生與崔莺莺的愛情(風流才子多春思)6

描述張生與崔莺莺的愛情(風流才子多春思)7

功成團圓

陷入愛情的莺莺由于想念而不能相見,每天神情恍惚,崔夫人有所懷疑,便叫來侍女紅娘逼問。

紅娘是個智慧的女子,先是巧妙地說老夫人不該言而無信,又據理相争替張生和小姐求情。

崔老夫人得知小姐已和張生私定終身,無奈之下隻能以“崔家三輩不招白衣女婿”為由讓張生去進京趕考,隻有考取功名,才可以迎娶小姐。

那時兩人正是如膠似漆,張生為了兩人的未來,也隻能暫時離開莺莺。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暮色蒼茫,夕陽照着古道,莺莺在十裡長亭為張生送行,兩人揮淚灑别。

她再三叮囑心上人:

“休要停妻再娶妻,一春魚雁無消息。”

這世間最痛,莫過于情濃時的分離。

長亭送别之後,張生行至草橋店,夢中與莺莺相會,醒來不勝惆怅。

《西廂記》中這樣寫:

“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

雖然眼底人千裡,且盡生前就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淚,心内成灰。”

分離雖苦,如今終是有個盼頭。

“春宵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

終于,張生得中了狀元,随即寫信向莺莺報喜。

然而在張生未歸來之前,崔老夫人的侄兒鄭恒捏造謊言說張生已被衛尚書招為東床佳婿。

崔老夫人大怒,再次将莺莺小姐許配給鄭恒,并且擇日成婚。

恰巧成親那天,張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歸來,征西大元帥杜确也前來祝賀。

真相大白之時,鄭恒羞愧自盡,張生終于能光明正大地迎娶崔莺莺。

一曲《西廂》,百轉千回的故事牽出多少纏綿婉轉的情思。

一對屢遭阻撓的才子佳人,終于在戲曲裡收獲了圓滿的結局。

這世上沒有一人不期待美好的愛情,有時候勇氣反而比緣分更重要。

曾經在一本書中看到過這樣一句話:

“愛情的王國是無情和吝啬的,軟弱者永遠進入不了。”

願你我在愛情中都有一顆勇敢的心,敢于擁抱愛情才是對愛最大的不辜負。

永老無别離,萬古常相聚,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