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孩子睡覺時有“特殊癖好”,比如 摸着媽媽肚皮、乳房、耳朵、胳膊才能睡着,不然就翻來覆去的像有心事一樣睡不着……而孩子的這類“怪毛病”也讓不少媽媽很苦惱、很困惑,總疑慮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呢?
我有個朋友,她家孩子從小就是必須得摸着媽媽的腋窩才能睡着,一直到六七歲還這樣,直到分房睡後才慢慢糾正過來。
孩子必須摸着媽媽才能入睡,讓多少媽媽紮心了!
的确,有不少孩子有類似的“戀物”行為,總得摸着媽媽身體的某個部位,或者有一個固定的“安撫物”睡前必須得摸着或者抱着才能睡着、才睡得踏實。
網友媽媽:我娃已經5歲了,每天睡覺之前都得得抓着我耳朵才能睡得踏實。
網友媽媽:摸臉、摳臉、掐臉,每天睡覺之前都被娃折騰一頓,她才能睡着。
網友媽媽:我娃睡前是摸我頭發,有時候他睡着了,一翻身我被扯得生疼。
網友媽媽:我兒子是戀毛毯,走到哪兒都要帶上,沒毛毯就睡不好覺。現在都快九歲了,毛毯用了九年,破了又補,說給他買個新的一模一樣的,他都不肯。
你家有沒有同款娃?是不是也紮心了?
有類似“怪毛病”的孩子,是不是有問題?
之前潘陽參加一個育兒節目,在節目中分享了三件“育兒神器”,第二件是一個安撫巾,她說“小石頭從小就離不開安撫巾,已經用破好幾個了,但買新的必須一模一樣的,到哪兒都得帶着,不然就沒有安全感”。
現場 心理專家金韻蓉老師 聽到這裡,也分析了孩子使用安撫巾和安全感的心理,她說“對于小朋友來講,他需要安撫巾,是因為 他需要抓住一個東西,這是孩子的一種心靈慰籍。但并不是說不抓這個東西就沒有安全感了”。
她還分享了自己外甥女的例子,她已經36歲了,事業和生意都很好,之前在英國上研究生的時,但凡有考試,她就得把她那個小破被繞在她的脖子上複習功課,等到去考試時就會覺得很有安全感。
其實,這樣的孩子真的沒有問題,每個孩子可能都需要一個“很熟悉的東西”,比如睡前摸媽媽的身體、摸媽媽的耳朵、搓媽媽的手……這樣的表現并不說明孩子就沒有安全感,有心理問題,因為“觸覺是孩子感知世界的一種方式”。
孩子的這個“怪毛病”,是在表達“另類饑餓”
孩子的這種“戀物”習慣和成人的“戀物癖”并不一樣,是孩子心理發展的一種正常現象,有這樣的行為不一定是孩子缺乏安全感,但有些不一定是個好習慣,比如必須摸着媽媽身體(甚至乳房)入睡的孩子。
也有人稱這種行為為“肌膚饑渴症”,但并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情感上的“迫切需求”,以肌膚基礎的方式來獲取一定的安全感。
尤其這幾種情況下,孩子更容易出現“肌膚饑渴症”,如 斷奶後的孩子、缺失媽媽陪伴的孩子、經常被媽媽批評的孩子。
改變方法:忌“簡單粗暴”,宜“溫柔退出并強化日常親密陪伴”
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不少家長會覺得不好,尤其“摸奶睡”的孩子;的确,到了3歲後,孩子的“性意識“已經萌芽,如果孩子還保持這樣的習慣入睡,對他的身心發展都不利。
因此,有些家長會直接一頓訓罵,粗暴的制止,這樣的糾正方法并不提倡,畢竟也要考慮孩子的感受,可以選擇溫柔的方式幫孩子糾正,并且也要加強日常對孩子的親密陪伴。
1. 轉移注意力
比如喜歡摸着媽媽身體入睡的孩子,可以在睡前給孩子講故事,同時把孩子的小手悄悄拿開;如果不能立馬戒掉的,也可以把寶寶小手拿下來後放在自己的手裡,讓寶寶摸着媽媽的手;再逐漸到什麼都不摸。
當然,這個過程可能會很長,甚至孩子可能會因此有哭鬧情緒,家長就需要很有耐心,逐漸地幫孩子糾正。
2. 多些日常陪伴
不要總是以忙為借口,平時多花些時間陪伴孩子,并且是要 高質量的陪伴,不看手機、真誠地陪孩子玩,讓孩子從你這裡得到他想要的那種“心理滿足”。
另外,也可以 使用一些 “親密接觸”的小技巧,比如經常撫摸孩子,日常擁抱、和孩子一起打鬧,看着孩子的眼睛表達你對他的愛,如說“我愛你,我喜歡和你在一起”等。
你家孩子有沒有這樣的睡覺習慣呢?你覺得有沒有必要糾正呢,來說說你的看法和建議。
,關注「京媽說」,學習更多專業實用又接地氣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要給京媽點贊并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