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反腐一線的紀檢員

反腐一線的紀檢員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5 18:06:42

反腐一線的紀檢員?秦巴山區腹地,陝西省石泉縣奎星村,由貧困戶入股建成的奎星養牛場在滴滴答答的雨聲中迎來了第46頭小牛犢養牛場的工作人員圍在牛犢旁邊,商量過後給它起名為“春妞”,期望養牛場像春天一樣生機勃勃,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反腐一線的紀檢員?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反腐一線的紀檢員(他比自家人還親)1

反腐一線的紀檢員

秦巴山區腹地,陝西省石泉縣奎星村,由貧困戶入股建成的奎星養牛場在滴滴答答的雨聲中迎來了第46頭小牛犢。養牛場的工作人員圍在牛犢旁邊,商量過後給它起名為“春妞”,期望養牛場像春天一樣生機勃勃。

養牛場從辦起來到有起色,總是少不了那個沖在最前面的身影:養牛場忙不過來,他就頂着烈日和村民一起割牛草、鏟牛糞,雙手磨出了泡;為了搶救生病的母牛,他冒着大雪獨自開車翻山越嶺去買藥,卻不慎滑進山溝;第一批牛出欄,他動員妻子陪同養牛場工作人員一起去長沙賣牛……在奎星村扶貧的3年多時間裡,石泉縣紀委常委、縣監委委員吳昌權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地道的奎星人,為讓全村人過上好日子忙碌着。

“路一通啥都通,貧困戶脫貧有希望了! ”

奎星村距縣城40多公裡,中間還有漢江阻隔,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諸多因素,全村292戶919人中,貧困戶就有100戶284人。2015年12月26日,在成為奎星村脫貧攻堅工作隊長的第二天,吳昌權就帶着鋪蓋被褥、鍋碗瓢盆住進了村裡。來不及休息,他便一頭紮進深山開始走訪。

娃娃們早上五點多就要摸黑起床,拿着手電筒翻山過河去上學,一個來回兩個多小時;村民生病了全靠扛,實在扛不過去,隻能綁在椅子或門闆上擡出去找醫生;化肥要用背簍一袋一袋地往地裡背,沒有勞力的村民隻能望山興歎;村民自己出錢出力挖了三尺寬的一截路,雨水沖刷後多處垮塌……走訪中,吳昌權發現山路難行讓村民吃盡了苦頭。

為了打通山路,吳昌權白天爬山下溝查看地形,晚上挨家挨戶做動員。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修路方案确定了,很多村民也自發投工投勞,義務加入修路隊伍。經過幾個月的奮戰,終于建成了一條3公裡長的通組公路。

3年來,在各方的努力和支持下,奎星村新建通組水泥路4條7公裡、便民橋1座、産業路2公裡,拓展1公裡6.5米寬的通村路,不但解決了山路難行的問題,更增強了村民依靠發展産業脫貧的信心。

六組的貧困戶孫紹員對此感受頗深。公路沒修通之前,幹什麼都不方便,孫紹員隻能外出打零工,一年到頭也攢不下幾個錢。路修好之後,化肥、飼料等農用物資能直接拉到家門口,很方便。在吳昌權的幫扶下,孫紹員蓋起了标準化豬圈和雞舍,種植了9畝特色果園和2畝桑園,去年全家順利脫貧。像孫紹員這樣自己發展種植養殖産業的,全村已有50餘戶。

“路一通啥都通,貧困戶脫貧有希望了!”看到村裡可喜的變化,奎星村村委會主任黃德銀高興地說。

“不僅要讓貧困戶脫貧,還得把荒山變成花果山。 ”

如何幫助村民精準脫貧穩定緻富,一直是吳昌權思考的問題。在村裡走訪時,他發現村民有養牛的基礎,于是在村民大會上提出,以貧困戶為主體建立良種牛養殖場。

“你讓我們貸款入股,萬一虧了怎麼辦?”“養那麼多牛,往哪裡賣?”“如果規模養殖,牛病了怎麼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建養牛場,首先要解決啟動資金的問題,而一些貧困戶擔心風險大,不願意貸款入股。

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2016年3月,吳昌權開着私家車,拉着幾名村幹部到外地考察肉牛養殖項目。餓了就吃碗泡面,累了就找最便宜的旅館……兩個月後,在吳昌權的勸說和村幹部的動員下,39戶貧困戶相繼入股養牛場。9月28日,克服種種困難,90頭西門塔爾肉牛終于運到了養牛場。

3頭牛因“運輸熱”死亡,還有好多牛的情況不容樂觀,吳昌權趕緊聯系縣畜牧中心的獸醫給牛看病,并多次往返縣城買藥送藥,讓這些牛度過了最難熬的風險期。養牛場資金緊張,牛飼料快沒了,工人也等着發工資……在運營的前期,各種各樣的困難接踵而至。吳昌權一一想辦法解決,自己的頭發也白了不少。

在多方的幫助和大家的努力下,2018年1月,養牛場的第一批育肥牛即将出欄。為确保養牛場的效益最大化,吳昌權和入股的貧困戶決定把牛拉到長沙的活牛市場去賣。2月4日,19頭育肥牛成功裝車。次日,時值石泉縣監察委員會挂牌成立,吳昌權需要參加選舉和相關會議,不能前往。他一再叮囑負責跟車的養牛場工作人員注意安全,同時動員妻子趕往長沙,幫助一起賣牛。最終這批牛順利賣出了27萬元的好價錢。

在吳昌權的努力下,奎星村養牛場一點點發展起來,成為入股貧困戶脫貧的重要收入來源。現在,養牛場長期聘用貧困戶5名,階段性用工500餘人次,年支付各類工資及草料款20多萬元,輻射帶動周邊貧困戶200人以上。養牛場被評為市級貧困殘疾人幫扶基地和縣級貧困勞動力就業基地,成為石泉縣産業扶貧的樣闆。

在扶貧過程中,吳昌權發現當地村民田裡稭稈大多都用來燒水做飯,甚至個别人就地偷偷焚燒,容易造成環境污染。于是他和養牛場工作人員決定削減從外地采購的飼料數量,優先回收村民田裡的農作物稭稈。貧困戶趙良田說,僅賣稭稈每年就能增收2000多元。此後,吳昌權組織村民利用各自家裡的荒地和閑地,種植青儲玉米300多畝作為飼料,不但提高土地利用率、綠了山地,還給村民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收益。

“不僅要讓貧困戶脫貧,還得把荒山變成花果山。”吳昌權介紹,奎星村有耕地1300餘畝,但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耕地撂荒情況特别嚴重。為此,他深入研究土地流轉、産業獎補等政策,組織40多戶貧困戶盤活了奎星村連片荒地,栽種了832畝的核桃、雪李、拐棗等,原先的荒地已然成為貧困戶增收緻富的良田。

“吳隊長是個熱心腸的人,總是為大家着想! ”

雖然駐村之前沒跟村民打過交道,但從進村的那一天起,吳昌權就認定了,奎星村不管誰家遇到什麼困難,他都要第一時間上門去解決。

村民謝先志多年前在外務工時失去了雙腿,一家四口生活困難,是村裡的貧困戶之一。為了尋求生計,謝先志帶着妻女在縣城打零工,勉強度日,老母親則獨自一人留在老家。得知這種情況,吳昌權經常去看望謝先志的母親。有一次,吳昌權發現老人蓬頭垢面,臉色很不好,一問才知道老人病了幾天了,沒錢看病。吳昌權立即聯系村醫給老人看病醫治,避免了病情的惡化。

為了解決謝先志家的問題,吳昌權幫他辦理了貼息貸款入股村養牛場,又在縣城幫謝先志的妻子找了份工作。2017年村上發展果園時,吳昌權又幫謝先志請了勞力,在他家僅有的2畝地栽上李子樹……正是一點一滴的真情付出,讓謝先志一家人從“熬日子”變為“過日子”。如今,謝先志在縣城購置了新房,并把老母親接到身邊照顧。

徐德香的養老金沒撥到位,吳昌權多次到鎮裡和縣上幫忙咨詢,最終落實到位;代仲山年紀大了沒法拉化肥回家,他騎摩托車來回送了4趟;譚少友家有急事需要錢,他取出剛領的工資先救急……在采訪吳昌權的期間,還不時有村民打電話找他幫忙。

奎星村每一戶貧困戶的情況,吳昌權的心裡都有一本明白賬。誰家養了幾頭豬、種了幾塊地,他都是“一口清”。用貧困戶的話說,“吳隊長是個熱心腸的人,總是為大家着想,比自家人還親。”

為了幫助貧困戶,吳昌權多次遇到險情。2018年1月,大雪封山,養牛場的2頭母牛患病急需藥物,吳昌權一個人冒着危險開車送藥,由于路面結冰嚴重,車輛滑進山溝,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病牛,待藥送到養牛場後,才聯系拖車處理自己的車輛。

扶貧這幾年,吳昌權把精力都用在了幫扶貧困群衆上。3年來的辛苦操勞沒有白費,目前奎星村已經有32戶貧困戶脫貧,貧困人口由原來的284人減少到150人,全村85戶住房無保障的貧困戶有了安全住房。

2018年4月,單位主要領導考慮到吳昌權的實際情況,問是否需要由其他同志替換他駐村。“做事就要善始善終,在脫貧攻堅戰中,絕不能落下一個人。”吳昌權選擇了堅守,因為隻有奎星村的貧困戶全部脫貧,他才能放下心。(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靈娜 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 叱骁峰 通訊員 孟立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