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我們已經介紹了用“多關注”和“多說”兩招來營造好的語言氛圍,除了這兩招還有沒有别的方法呢?這篇文章,我們繼續來讨論——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對話?
命令式語言與因果式語言
究竟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對話?這個恐怕是絕大多數父母的難題。接下來我們來看一個情境,你來體會一下,這種情況屬于有效的對話嗎?
早晨,小明的媽媽準備帶着小明出門去他舅舅家
忽然看到小明的腳丫還在光着
小明媽媽:别耽誤時間,趕緊穿上你的鞋!
小明:不穿、不穿,我要玩水!
小明媽媽:不行!快穿上!下雨天這麼涼,凍着了怎麼辦?
小明:就不!就不!
從上面的情境中可以看出,這種對話好像不是那麼愉快。相信在日常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這種情況也會時不時地出現。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在這種情境下還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法呢?
細心的觀衆會發現,小明媽媽所說的話,大部分是什麼樣的話?沒錯,命令式的語言!命令式的語言不是對話,因為隻有發出與執行,沒有互動,沒有對話。命令式的語言隻會讓孩子停止探索,不敢嘗試這個世界上新鮮的事物,這無法幫助他們建立起更多的大腦鍊接。
所以,如果要制止孩子做一件事,最好的辦法是用因果式的語言。
“寶寶你看,外面在下雨,如果就這麼出去你的腳會濕透了的,這時候的天氣很涼,雨水也很涼,如果你光着腳的話,會怎麼樣呢?對 會生病感冒的!生病了是不是要去打針?打針很疼的對不對?”
因果式思維能讓孩子明白每一個行為的發生都有一個理性的目的,這樣的對話能促使孩子研究事情的起因、影響以及帶來的後果。也能幫助孩子形成批判性思維。
封閉式問題與開放式問題
接下來我們來看幾組對話。
第一組 你喜歡拍皮球嗎? 你喜歡玩什麼遊戲?
第二組 小松鼠能摘到果子嗎? 小松鼠是怎麼摘到果子的?
第三組 你最喜歡阿旭老師了對嗎? 你為什麼喜歡阿旭老師?
看完這三組對話,你有什麼感受?
如果細心感受你會發現,每一組的第一個問題,他的答案就被限制在選項中,要麼回答“喜歡”要麼回答“不喜歡”,要麼回答“是”要麼回到“不是”,孩子的回答永遠是隻言片語,這樣的對話也沒法進行起來,這就叫封閉式問題。
封閉式問題對培養孩子的語言氛圍沒有任何幫助,沒有辦法讓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進行高效的鍊接。
我們再看第二句話,你會發現這和封閉式的問題恰恰相反,他的答案是開放有創新的,回答的内容沒有固定,這樣的對話更能夠幫助孩子打開話匣子,讓孩子主動思考。
這就是開放式的問題,采用這種方式,家長與孩子就能夠進行有效的對話了,它能促使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建立更多的鍊接,也更能夠培養孩子的語言氛圍。
通過剛才的例子,我們知道了,想要做到與孩子進行有效的對話,就要做到兩點:第一多用因果式的語言,第二要多用開放式的問題。接下來我們來做個練習,看一看下面的語句中,哪個用到了“多對話”的技巧,哪個沒有做到?該如何調整成更有效的表達方式?
1、 妞妞你喜歡穿哪一條裙子呀?嗯 真好看!你為什麼喜歡這條裙子呢?
2、 快把我的手機放下來!
3、 接下來要不要給它畫一個帽子?是給它畫一個藍色的還是紅色的?
4、 你看看這個小朋友還需要畫哪些東西呀?你為什麼要給他畫一個帽子呢?快給我們展示一下你是怎麼畫的。
請把您的答案寫在下方的評論中,我們一起來互動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