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之美
不僅僅在于秀美的山水風光
更在于獨特的人文底蘊
那些經曆過
百年風雨的古村落
至今還保留着
祖輩們生活的痕迹
本期小北為大家整理了
京郊幾個頗具特色的古村落
一年四季,風光不同
周末開啟“逃離城市”計劃吧~
PART1:水峪村
水峪村地處太行山餘脈的大房山深處,群山環抱,曆史悠久,建成于明清時期,至今還保留着許多原生态古民居。
水峪村是北京“西山文化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以古宅、古碾、古道、古中幡為代表的“四古文化”。楊家大院是村中古宅的典型代表。門樓巍峨高聳,門樓上的蟠龍形态各異。院門外是一對威嚴的石鼓,上面雕刻着仁獸麒麟。
數百年的曆史積澱還形成了以中幡、大鼓、秧歌等為主的廟會文化。水峪村的中幡可以追溯到明洪武永樂年間,盛于清鹹豐年間。2008年,水峪中幡隊還代表房山區參加了奧運會開幕式前“京華情韻迎來客”的演出活動。
地址:北京市房山區南窖鄉水峪村(近108國道)
PART2:靈水村
靈水村原名淩水村,位于永定河的支流清水河畔,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明清時期靈水村參加科考并中舉的人層出不窮,因此被稱為“舉人村”。
靈水村的“秋粥節”相傳由清末舉人劉增廣提議設立,是為了紀念國子監監生劉懋恒及其父親捐谷舍粥、赈濟災民的義舉。如今,“共喝秋粥”的傳統曆經300餘年不衰,承載着深厚的鄉賢文化。
2010年,靈水村人的喝秋粥習俗正式被列入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目錄。如今來靈水村的農家樂,也不妨端起海碗,喝粥時咀嚼一下今日物質豐足生活的甘甜,也品味一番中華民族代代傳承的美德。
地址: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靈水舉人村
PART3: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位于門頭溝區齋堂鎮,因在明代“爨裡安口”(當地人稱爨頭)下方得名。該村始建于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距今有500多年的曆史,是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古民居群。
小到爨字,大到整個村子,爨底下村的建築結構和追求都堪稱美妙絕倫。該村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呈扇形結構向兩側延展,從對面山上看恰似一個金元寶。爨底下村古民宅整體建築規劃嚴謹,局部裝飾獨具匠心,把一幅古樸、完整的“清代民居圖”展現給了世人。
爨底下村位于天津關古道中,爨頭下方是一處天然關隘,裂谷長達100多米,堪稱天險,其景觀十分奇特,無比壯觀,俗稱“一線天”。到此地遊覽,自然景觀和人文古韻都能盡收眼底!
地址: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
PART4:岔道村
岔道村是今北京市延慶區八達嶺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處于八達嶺山谷接近谷口的拐彎處,全村分為三部分,即東關、岔道古城、西關。古城内花崗岩石闆路面,城隍廟、關帝廟、古驿站、臨街店鋪、客棧、四合院等文物古迹處處可見。
岔道村曆史上曾叫“三叉口”,明初又稱“永安甸”。岔道作為關溝古道上的第二個節點,軍事地位非常重要。曆史上岔道城很有名,這不僅是因為岔道軍事位置重要,很多戰事都與岔道城有關,還因為曆史上很多名人都曾在岔道城或停留或遊玩,一些帝王也曾在此駐跸,并留下許多詩詞,亦有很多名人逸事。
同時,岔道城風景秀麗,山水相依,緊鄰八達嶺長城、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等自然風景區。這裡海拔高、風力大,夏季無酷暑,此時前去最适合不過啦!
地址:北京市延慶區八達嶺關城西北八達嶺鎮岔道村
古老的建築
獨特的風俗
還有那流傳至今的故事
都隐藏在京郊一隅
等你去尋訪
溫馨提示
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提醒廣大市民、遊客出行前及時關注天氣預報,降雨天氣盡量減少外出,盡量不要到山區遊玩或露營。同時,市民、遊客出行時堅持疫情防控不放松,嚴格遵守各項防疫規定,按要求進行核酸檢測,進入公園、景區、景點、商超、酒店、民宿等公共場所配合全員掃碼測溫、查驗核酸陰性證明;切實做到不聚集、不紮堆,最大限度減少感染風險。另外,出行前請咨詢目的地是否正常開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