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2022年新版噪聲污染防治法

2022年新版噪聲污染防治法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9 03:39:57

  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交彙點新聞開設的“首頁看點”欄目,每天通過關鍵詞,為您推薦最及時的新聞資訊、最重要的熱點事件、最值得銘記的人和事。今天,我們推薦的關鍵詞——噪聲污染。

  交彙點訊 噪聲污染不僅讓人煩心,也會影響人體健康。去年3月,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中明确提出“加強環境噪聲污染治理”,這是環境噪聲污染治理有關内容首次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新修訂的噪聲污染防治法将于當天正式施行。江蘇聲環境狀況如何?有哪些治理噪聲污染的舉措?将如何依法還靜于民,守護和諧安甯的生活環境?

  噪聲污染有了新界定

  廣場舞噪音擾民對個人最高處罰1000元、禁止機動車“炸街”、商業經營禁止使用高音廣播喇叭……“最直觀的變化就是法律名稱,原來叫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現在叫噪聲污染防治法,把‘環境噪聲’改為‘噪聲’,定義更精準。”江蘇省南京環境監測中心現場監測科副科長武中林告訴記者,原先是超過排放标準并存在“幹擾”就認定為環境噪聲污染,但環境噪聲涵蓋範圍太廣,在日常監管中往往難以界定,新法更突出噪聲對人的影響,明确噪音污染為“超過噪聲排放标準或者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産生噪聲,并幹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填補了現行法律中存在的一些監管空白,适用範圍擴大到軌道交通運輸噪聲、農村地區噪聲等。

  以往,噪聲污染防治涉及部門較多,存在職責不清,多頭管理,管理錯位、缺位等問題。曾有基層生态環境執法人員告訴記者,鄰裡和機動車噪聲歸公安部門管、路上噪聲歸交通運輸部門管,剩下的就由生态環境部門兜底。

  針對這個問題,新法完善對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職責的規定: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将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生态環境保護規劃;應當依照本法和國務院規定,明确有關部門的噪聲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根據需要建立噪聲污染防治工作協調聯動機制;增加目标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将噪聲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況納入考核評價内容。

  新法還對噪聲監測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完善噪聲的監測和評價,定期向社會公布聲環境質量狀況信息,推進噪聲監測自動化,統一發布全國聲環境質量狀況信息。在南京市建邺生态環境局4樓的樓頂,豎立着一根2米多高的白杆,杆上的噪聲自動監測設備全年24小時無休,每隔0.1秒自動監測一次周邊噪聲大小和風速等氣象信息,像這樣的自動監測站點在南京還有30個,它們專門負責監測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武中林介紹,根據土地利用性質不同,将城市分為5類功能區,如0類聲環境功能區是指康複療養區等特别需要安靜的區域,1類指以居民住宅、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設計、行政辦公為主要功能區域,2類指以商業金融、集市貿易為主要功能區域,3類指以工業生産、倉儲物流為主要功能區域,4類指交通幹線兩側一定距離之内區域,不同區域的噪聲标準不同。

  2022年新版噪聲污染防治法(如何還城市以甯靜)(1)

  噪聲自動監測點。王靜 攝

  近日,省生态環境廳發布2021年江蘇省聲環境質量報告,報告顯示:全省聲環境質量總體尚好,夜間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較2020年有所改善,但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有所下降,影響城市晝間聲環境質量的主要聲源仍是社會生活噪聲。

  探求“最安靜”的秘笈

  去年,全省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晝間總點次達标率為96.9%,夜間總點次達标率為85.4%。從城市看,常州、連雲港、鹽城3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最好,晝間、夜間達标率均為100%。在噪聲管控上,達标率均為100%的城市有何秘笈?

  “連雲港市贛榆區海頭鎮大興莊村某冷庫距離居民區很近,夜間加工,機器噪音很大,嚴重擾民。”近日,連雲港市贛榆生态環境局接到群衆投訴。接到投訴信息後,贛榆生态環境局執法人員立即趕到現場,得知是冷庫壓縮機在夜間工作時産生的噪聲。為進一步核實情況,當晚11點左右,執法人員在經過現場布點監測後,确認該冷庫夜間噪音存在超标現象,立即制作筆錄固定證據,直至淩晨3點收工返程。目前,該冷庫因噪聲超标已被立案調查、着手整改。

  連雲港建立了“12345”、環保“12369”、公安“110”等舉報熱線噪聲污染投訴信息共享機制,對舉報的噪聲污染問題,堅持“有訪必接、接訪必辦、及時回複”,如果不在管轄範圍内,及時轉相關部門進行查處,确保每一件噪聲污染投訴問題均得到有效處置。去年,連雲港受理的各類噪聲信訪件辦結率為100%。

  “城市噪聲管理難度較大,在這方面,我們嚴格聲環境準入。”連雲港市生态環境局大氣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将聲環境質量改善作為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業務辦理、審核等各個環節中嚴格聲環境準入,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設立噪聲污染防治章節,建設項目環評要明确改善聲污染防治的措施要求,未通過驗收的噪聲排放項目,一律不得投入運行。”

  “常州的交通道路通暢率比較高,相應噪聲也少。”常州市交通局建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環評報告的要求,常州新建的高速公路、主幹道等都做了聲屏障,基本是應做盡做;去年常州還探索鋪設2條低噪聲路面,這種路面通過不同的材料和工藝,可以明顯降低路面和輪胎之間的噪聲;此外,常州的道路兩側種植了生态防護林,基本上國省道按照15至20米的防護林寬度來做,高速公路防護林有的達到30米寬。通過各種措施,守護百姓安甯。

  記者注意到,去年常州在道路、公路、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安裝聲屏障方面,投入超過1億元。以滬甯城際鐵路常州段隔聲窗安裝為例,費用超過2000萬元。

  “噪聲治理,源頭管控是關鍵。”常州市生态環境局大氣處副處長湯佳峰告訴記者,近些年,常州大部分工業企業都搬遷至遠郊,城市核心區的工業噪聲污染源明顯減少,因此對城市居民集中區的影響也日益降低,目前噪聲治理的難點主要是社會生活噪聲,比如廣場舞,噪聲源不固定,随時在變,管理及處理難度相對較大。

  “降噪”還有哪些招

  随着城市快速發展,建築施工産生的噪聲越來越多。5月26日下午5點,記者在位于南京市建邺區的阿裡巴巴江蘇總部項目工地的一塊顯示屏上看到,揚塵噪聲在線監測系統顯示,該監測點噪聲為51分貝。工地東南部,一條馬路之隔,是一個住宅小區。靠近這一側出入口周邊的圍牆明顯經過“改裝”。從工地内部看,下層圍牆是綠色,上層是銀灰色。

  “我們把圍牆從2.5米升高到6米,這樣隔聲效果會好些。一些噪聲較大的機械加工也在臨時搭建的封閉加工棚裡操作,能擋一部分是一部分。”阿裡巴巴江蘇總部項目項目經理邢澄說,去年3月,項目開始大量出土,高峰時期,每天有400多輛渣土運輸車進出工地,夜間噪聲影響附近居民生活,引起投訴。而按照建邺生态環境局相關規定,不同人針對同一問題的投訴超過5起,工地的夜間審批要暫停,查清原因并立即整改,才能繼續施工。

  2022年新版噪聲污染防治法(如何還城市以甯靜)(2)

  升高圍牆的項目工地。 王靜 攝

  随後,工地的渣土運輸開啟“白 黑”模式,一部分車輛改在白天出土,分散運輸時間,減少夜間持續噪聲産生。“車輛進出時,還安排專人看守,盡量減少司機鳴笛,同時疏散交通,避免聚集産生噪聲。”邢澄說,施工也大多安排在白天上班時間進行,避開午休和夜間。

  截至去年底,南京共有121處工地獲準開展渣土白天運輸試點,另有222處工地獲準夜間渣土運輸時間提前至晚上8點,其中去年分别新增94處和132處。

  為減少學校、公園等公共區域廣播對周邊的影響,一些地方還用上了高科技。蘇州高新區東渚實驗小學位于居民社區的正中心,與最近的居民樓隻有一牆之隔。課間操的音樂聲時常影響周邊居民生活和休息。

  去年初,一個被稱為“安靜操場”的定向廣播系統在學校投入使用,具備定向投放功能的特制音箱,按特定角度進行排列,可以使廣播聲音集中在特定的區域内,就像建立了一圈無形的隔聲牆。而且定向廣播系統音值随着距離的增加衰減更為明顯,原本在音箱正前方測出音量大約在90分貝左右,走出10米開外,音量下降至60分貝左右。這樣一來,在一牆之隔的居民區噪聲影響就大大降低。定向廣播系統研發負責人介紹,傳統的校園廣播系統的聲音不受控,會發散到四面八方,經過聲場改造,可以把聲場控制在一定角度,教學樓和居民樓所在位置的聲壓級就會降低。

  中、高考牽動着千家萬戶的心。進入6月,江蘇各地陸續進入“靜音模式”,開啟綠色護考。考試期間,考場周邊停止一切産生噪聲的施工作業。為給考生創造甯靜的複習迎考及應考環境,南京、揚州、泰州等地要求考試前一周,市區停止夜間施工。蘇州要求市區内,中、高考前15日内及考試期間,禁止一切産生噪聲的建築施工夜間作業。2020年,南京還增設午休時段,要求上午12點至下午2點暫停施工。

  治噪還須多方合力

  噪聲污染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南京市建邺區污染防治攻堅辦綜合組組長徐向榮告訴記者:“去年建邺區正常施工的工地有114家,基本都在城區,噪聲治理壓力不小。曾經有一天夜間,我接到86起投訴,電話永遠挂不掉。現在通過加強管理,夜間僅有2至3次投訴。”

  南京市民張揚的家在江北橫江大道附近,那條路連接着長江隧道口,24小時都有車輛經過,“原先門口不是快速路,噪聲不大,改造後車速快了,但噪聲也大了,為此我花了幾萬塊錢換窗戶。噪聲和城市規劃的關聯很大,規劃人員如果事先将噪聲因素考慮進去,可能就不會出現這些情況了。”常州交通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向記者表示,随着城市路網越來越密,道路距離老百姓的房子越來越近,噪聲肯定會帶來一定影響,這是當下難以回避的問題,未來需要在規劃等方面要做好統籌。

  對在南京做物業管理服務的張德健來說,調解鄰裡因噪聲而起的糾紛是家長便飯。“老年人早上跳廣場舞,一些夜間工作的居民上午需要休息,大家鬧得不可開交,警察來了都解決不了。”即便是雙方打官司,法庭也很難判斷,因為國家還沒有出台噪聲污染定損的标準和技術規範。

  噪聲治理要更進一步,還需要更完善的地方性法規。鹽城市生态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新修訂的噪聲污染防治法明确生态環境部門處罰的僅有3條,大部分需要政府指定部門進行處罰。建議對《江蘇省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進行修訂,明确社會生活、建築工地噪聲等方面噪聲治理的牽頭部門。

  “目前噪聲污染防治主要存在監管體制不順暢、标準體系不完善、相關規劃不健全、源頭治理技術不适用等問題,需統籌推進頂層制度設計和基層精細化治理。”江蘇省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章正勇建議,強化監督職責,落實國家噪聲污染防治目标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深化噪聲源頭防控,合理制定城市規劃和環境規劃,統籌進行城市各類功能分區布局;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加強部門協同配合,形成共治噪聲污染合力;針對各類别噪聲污染,對症下藥精準施策,推動相關技術成果轉化和應用,促進産業發展。

  “公路噪聲已成為交通環境的焦點問題,采用低噪聲和高強耐久路面,可以進一步降低交通噪聲、減少養護成本。”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建議,在我國城市快速路或高架橋等噪聲超标路段可提高低噪聲路面的應用比例,切實從源頭降低路面噪聲。建議使用摻加纖維、廢胎膠粉等材料制備而成的低噪聲路面,在保證降噪效果的同時,可顯著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還可進一步降低工程造價。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吳瓊 許海燕 王靜 文、攝

  新華日報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編輯: 王靜

  本文來自【交彙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