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山景,王維首屈一指。
王維的山,甯靜緻遠。
本詩寫山,是近景。
主題則隻有一個字:靜。
靜到什麼程度呢?
桂花落下來都能感知。
當然,是春天裡遲開的桂花,也就是春桂。
這并不容易。桂花非常細小,落在地上幾乎沒有聲音,照理說聽不見。當時又是晚上,月亮還沒有出來,因此也看不見。有人認為靠的是觸覺和嗅覺。但,桂花落在身上能有多少重量?飄落之時的芳香跟挂在樹上又有什麼區别?難道詩人嗅覺之靈敏,竟然能夠捕捉到落花飄香的軌迹?恐怕靠不住。
那麼,桂花落了,怎麼知道?
大約也隻能是聽見的。
聽得見,則是因為閑。
閑,其實是心靜,何況四周也靜。春花不再怒放,鳥兒也各自還巢,小動物們都睡了,寂靜的山中聽不到半點聲息,桂花飄落時那窸窸窣窣極其輕微的聲音便變得清晰可辨,真真切切,同時也更讓人覺得這深山空曠幽密,靜谧朦胧。
這就叫: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人閑,所以聽得見桂花落地。
夜靜,所以更顯得春山安甯。
〇 李華攝影
也就在這不知不覺時,月亮升起來了。
月亮應該是又大又圓銀光閃閃的,這才會驚醒那些原本已經入睡的山鳥,出自本能地叫了起來。時鳴,就是時不時,也是你一聲我一聲。那些清脆的鳥鳴落入春澗,甚至會激起浪花。
但,本詩的主題不是“靜”嗎?
當然是靜,卻并非一點聲音都沒有。完全沒有聲音,那可不叫靜谧,得叫僵死。實際上,正如聽得見足音才是空谷,聽得見鳥鳴也才是靜夜,隻要不是百鳥齊鳴鑼鼓喧天就好。
這就叫:此時有聲勝無聲。
更重要的是,月出峰巒,滿谷生輝,這才空靈而不空洞;鳥鳴樹梢,聲落春澗,也才清寂而不死寂。更何況月光柔和似水,桂花輕盈如夢,又何妨有一首小奏鳴曲來作背景音樂呢?
詩之精妙,莫過于此。
前面那首寫春澗,主題是靜。
現在這首寫秋山,基調是清。
空山清寂,初秋清爽,月光清澄,泉水清澈。
一切都那麼恬淡閑适,一切都讓人心曠神怡。
〇 李華攝影
是啊!甯靜空疏的山中,一場新雨将青松翠柏和竹林荷塘都洗得幹幹淨淨。秋季的藍天原本高遠,何況還是皓月當空之際;林中的空氣原本清新,何況還在雨後初晴之時。泉水潺潺,流淌于岩石之上;月光朗朗,灑落在松葉之間,真是何等幽清明淨!
但,這是空靈,不是空洞或空虛。
實際上,遠離塵嚣的山野充滿别樣的情趣。竹林深處傳來陣陣歡聲笑語,那是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完衣服回家了;池塘裡面亭亭玉立的荷葉突然間兩兩分開,則是漁舟在順流而下。這是勞動人民本來的生活,因此自然而然毫不刻意。不刻意,就任何時候都能夠看見春光,什麼地方都可以居留了。
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就是這個意思。
還是山中,還是王維,隻不過是在冬季。
冬季水少,所以白石露出;冬季天寒,所以紅葉稀疏。這本是尋常之事,隻因為以平常心看待,平常語道出,反倒富有詩意。
重要的是還有背景。
背景就是郁郁蔥蔥的蒼松翠柏。它們構成了秦嶺山中無邊無際的濃綠,就像沾衣欲濕的春雨。當然,雨是沒有的,所以叫“山路元無雨”(元就是原)。衣服也不會濕,隻是感到涼意,而那涼意又是空氣般無所不在的,所以叫“空翠濕人衣”。
〇 李華攝影
此時,回頭再看那露出磷磷白石的清淺小溪,挂着晶瑩露珠的經霜紅葉,豈非毫無蕭瑟枯寂之感,反倒别有情趣?
可以與本詩并讀的,還有張旭的《山中留客》:
這首詩并不難懂。雲霧含水分,當然“入雲深處亦沾衣”。但這是實寫,王維的卻是心理感受。
比較而言,王維的更好。
——本文選自易中天著 李華攝影《讀唐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