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楊
圖/圖蟲創意
高考成績僅比一本線高1分,卻被北京大學錄取。
近日,一條高考志願“錦鯉”附體雲南一考生,引發關注沖上熱搜。“一個真敢報,一個真敢收”,網友是既驚羨又酸。
七分考三分報,運氣确實是實力的一部分。考到985的分,志願填到了“民辦三本”,這幾年數起“高分低就”的大烏龍,就讓人唏噓不已。
而今面對幸運考生“低分高就”,不少人卻抱着勸退姿态——進北大吃得消不?
“錦鯉”
日前,雲南省招生考試院發布《雲南省2021年7月21日普高錄取日報》,公布了一本批次的231所高校在雲南的錄取分數線以及錄取人數。
日報顯示,在今年北京大學醫學部(護理學專業)錄取的雲南考生中,有一位考生原始志願最低分為521分。
521分的成績,僅比一本線高出1分。根據2021年雲南省普通高校招生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今年雲南省理工類一本最低控制線為520分。
北京大學醫學部(護理學專業)今年在雲南錄取6人,最低分為該考生的521分,最高分672分,分差達151分,相當于雲南高考一門數學滿分卷子。
截至日報發布日期,今年清華、北大在雲南一本批次已招錄63人。其中,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28人,原始志願最低分為675分。從北京大學醫學部在雲南省的曆年最低錄取分看,2020年為671分,2019年為679分。
類似“錦鯉”,去年曾在雲南隔壁省份出現過。廣西2020年本科一批投檔結果顯示,一名高考分數為522分的考生,成功沖進了“雙一流”高校北京交通大學。2019年,北京交通大學在廣西的理科最低錄取分數線為620分,考生還真敢報。
七分靠高考,三分拼志願。高考報志願有錦鯉,當然也有烏龍。
2020年廣東一理科考生,分數632分,原本應該是想報電子科技大學,結果志願填成了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後者是獨立學院,即原先公衆眼中的“民辦三本”。同年廣東還有一位考生,錯把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當成了華南理工大學。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超過八成的高考生都能上大學,高考不再被賦予“改變命運”的使命。填報志願,有時卻可以。
概率
志願填報讓“低分高就”成為可能。
升學規劃專家梁挺福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低分高就”不容易,也并非不可能。僅高出一本線1分就能被北大護理學錄取,有運氣和勇氣的成分,更有報考技巧下博弈的考量。
北京大學醫學部的護理學專業,今年是第一年面向雲南考生招生,可能沒有引起更多考生和家長的關注,所以才出現了該專業的報考小年。
“高考大小年”是民間的一種說法。遇到高考小年,某些高校由于招生遇冷,就不得不将錄取分相應地降下來。誰逮着了,便化身錦鯉。
梁挺福表示,志願填報終究比拼的還是信息收集和數據分析能力。實現“低分高就”有的人确實靠運氣,但更多還是依賴足夠多的大數據分析和豐富的報考經驗,像“田忌賽馬”那樣取勝。
值得注意的是,名校在錄取分數上并非永遠高不可攀,在招生遇冷時也不得不放下身段。
7月26日,廣東省教育考試院發布《關于做好廣東省2021年本科批次院校征集志願和網上錄取工作的通知》,廣東省招生辦決定對該批次缺額計劃征集志願,組織二次錄取。
征集志願,是對應上一個錄取批次的大學招生計劃沒有招滿或是大學突然有了新增的招生計劃,再統一組織一次考生志願填報的環節。
目前廣東省高考本科批次大部分院校已完成招生計劃,不過因為部分考生志願填報“不服從專業調劑”等原因,導緻退檔産生少量缺額計劃。
根據考試院發布的最新征集志願表格,其中不乏名校。曆史類專業有東北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類、深圳大學護理學等;物理類專業更多,比如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四川大學環境工程等。
高考大省河南今年公布本科一批投檔線後,又公布了這一批次的征集志願名單,不少“雙一流”高校出現斷檔,在第一次的招生中沒有招滿。
像蘭州大學等幾所名校未招滿的專業,在這次的征集志願中,備檔線都設置了518分,518分是今年河南省理科的一本線。
當然,梁挺福指出,在高考志願填報過程中“低分高就”,每年有意外,有驚喜,但這絕非常态。
畢竟三分報七分考,運氣能否出現,先決條件還是實力。
選擇
被名校錄取是運氣,念完四年更需要實力。
羨慕的同時,不少人也顧慮,“低分高就”上名校可能會挂很多科,甚至會被退學。
大學嚴出加碼,是近幾年高校教學的主基調。就在不久前,南通大學拟對超出規定學習年限内未完成學業的112名本科生作出自動退學處理,再次引發“大學畢業難”的大讨論。
慶幸的是,高等教育趨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今天的考生不一定會局限于錄取什麼專業就被限定在這個專業,還有不少機會進行再選擇。
梁挺福指出,不能因為未來學習壓力大,就不敢去争取更好的就讀名校的機會。在大學期間有轉專業的機會,如果本專業實在學習困難,可以申請轉專業,去學習自己喜歡的,或者相對而言學習難度不是很大的專業。
事實上,大多“撿漏”而來的名校專業屬于冷門一類,日後影響就業才是不少人的顧慮所在。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盧曉東指出,很多大學不讓自由轉專業,第二學士學位則給了學生一個求學心儀專業的機會。這是中國高等教育固有的一個問題,大學生畢業時發現,就業市場不太接近自己所學的專業。
2020年第二學士學位重啟,并重點支持高校在國家急需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大數據、集成電路、家政服務等相關領域增設第二學士學位專業,這些專業畢業後有一定的就業優勢。
近年來就業形勢嚴峻,社會整體的就業門檻也在水漲船高,高學曆越發成為就業的一塊敲門磚,就業成為多數大學生的考研動機。一些不被看好的冷門專業,進一步深造未必就沒有未來。
必須承認的是,梁挺福指出,“低分高就”者們在就讀頂尖985大學期間,有可能會被各路學霸“碾壓”,因此要及時調整好心态,在學霸堆中取長補短,跟着住、追得上。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晖指出,相比在意考上什麼學校,在意自己的狀态是不是還在成長,這才是上大學的關鍵。
在山頂的人沒有目标走的就是下坡路,因此大學生進入大學時就要建立新的生活、學習目标,要盡可能地适應學習方式的變化。
校門之外,社會路還很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