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天開始,全球各地都在下雨,除了中國暴雨成災外,日本連續三個夏季橫遭共工之禍,歐洲的西班牙等地也難逃水患,大雨導緻道路損毀、地鐵線路受阻以及航班改道。
全世界都在問:什麼時候才能停雨?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暴雨在全球愈發常見,背後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人類的自孽,一個是太陽的規律。

全世界都下雨,各國雨露均沾,皆因天氣愈來愈暖。溫暖的氣候造成蒸發大,大氣能夠保持及釋放更多水分,暴雨相應地就會增加。
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教授西蒙·帕帕萊克西歐(Simon Papalexiou)表示:“現在的情況很明顯,經過數十年的演變(全球變暖),我們換來了更加極端的天氣。”

研究顯示自從上世紀中期開始,全球變暖開始嚴重,滂沱大雨也變得更加頻繁。暴雨不僅會讓城市内澇,還會破壞農作物,并延遲稻子及大豆的種植期,僅僅去年的暴雨就讓全球農民損失數十億美元。

帕帕萊克西歐說:“洪水、泥石流、基礎設施受損、飲用水污染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暴雨造成的後果。這張災難清單還在不斷加長。”
無獨有偶,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氣候科學家大衛·伊斯特林(David Easterling)也認同這個觀點,他表示:“如果全球持續變暖,那麼‘百年一遇’的風暴,就會變成‘25 年一遇’。”

除了人類釋放二氧化碳使得全球變暖,另一個導緻各地暴雨的原因是太陽,确切地說是太陽黑子的周期。
太陽黑子有11年周期活動的規律,我國氣象學者早就發現,我國水、旱、寒年份也有明顯的11周年周期,在太陽黑子極小的年份往往出現大範圍的多雨時期。
所謂的太陽黑子極小的年份,就是“太陽活動極小期”(solar minimum):太陽表面的活動急劇下降,太陽黑子減少。

現在,太陽正處于太陽活動極小期,太陽的能量不太足,而我們知道,地球上的大氣循環就是以太陽能為動力的,太陽出問題,氣候肯定跟着變化。
也就是說,引起全球雨量增多的原因,一個是人禍,即全球變暖,一個是天災,即太陽極小年。人類無法在短期内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更無法左右太陽的能量變化,所以,為了應對一年比一年多的雨,隻能從其他方面入手了。

為了減輕暴雨和洪水所帶來、具破壞性和可能緻命的後果。城市要重新做好容易内澇區域的規劃,在城市之外的地方,比如河道和山脈,要恢複自然景觀,譬如能吸洪水的沼澤,種植防止山體滑坡的大根系植物。
總之,水遵循50億年來的規律,它随引力而動,奔流入海,我們如果阻撓,将會遇到麻煩。
當洪水到來的時候,我們隻能像大禹一樣,引導它流走,而不是困在我們生活的地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