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壯族民歌十大特點

壯族民歌十大特點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9-13 19:04:14

  壯族民歌十大特點(民俗壯族三聲部民歌)(1)

  壯族民歌十大特點(民俗壯族三聲部民歌)(2)

  編者按:近期,梁肇佐老師應邀為國家圖書館錄制《壯鄉民俗秘境》系列非遺課堂,向全國推介我市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為加強非遺知識的普及,加深讀者對我市近年來非遺保護傳承成果的了解,現将其課程内容整理刊發。

  壯族民歌十大特點(民俗壯族三聲部民歌)(3)

  壯族三聲部民歌代表廣西參加第六屆

  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産節

  壯族民歌之豐富世所罕見,據不完全統計,壯族民歌調數以千計。在衆多的壯族民歌中,目前公認影響最大、旋律最優美的是壯族三聲部民歌。2008年,壯族三聲部民歌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壯族三聲部民歌是流傳于廣西馬山縣、上林縣、忻城縣等紅水河流域大石山地區的壯族民歌,因其由三個聲部構成,而被稱為壯族三聲部民歌。壯族三聲部民歌傳播的核心區域是馬山縣,目前在馬山縣還有不少三聲部民歌演唱團體,其中有專業的演唱團體,有學校的演唱團體,也有民間的業餘演唱團體。三聲部民歌壯語稱為 “歡哈” “歡三頓”。

  1981年,著名民族音樂家範西姆在馬山縣古零鄉采風時發現了一種罕見的民歌,這種民歌與他平時所常見的民歌完全不同,是由幾個聲部構成的,他如獲至寶,心中欣喜若狂。他邀請同行來到馬山對這種獨特的民歌反複進行深入調查,并多次召開不同形式的座談會進行研讨,最後專家們一緻認定這就是壯族三聲部民歌。範西姆撰寫并發表了一篇極具學術價值的文章,題目叫《壯族三聲部民歌初見(調查報告)》,在音樂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美國的《華僑周報》對這篇文章進行了轉載後,三聲部民歌更在國内外引起廣泛關注。

  壯族民歌十大特點(民俗壯族三聲部民歌)(4)

  2017年2月,壯族三聲部民歌參加

  “中原古韻——第八屆中國(淮陽)

  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演”開幕式表演

  壯族三聲部民歌的發現,推翻了國外某些專家關于“東方少數民族沒有多聲部民歌”的臆斷,填補了壯族沒有多聲部民歌的空白,壯族三聲部民歌被譽為壯族民歌的“活化石”。因特殊的曆史原因,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會唱三聲部民歌的歌手已不多,隻有不到10人,可以說這一獨特的民歌已處于瀕臨滅絕的邊緣。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批熱心于民族文化保護的音樂工作者經過艱苦的努力,終于使壯族三聲部民歌這一民族音樂瑰寶得以起死回生,重見天日。

  壯族三聲部民歌奇妙之處在于其獨特的三個聲部構成方式。第一聲部和第二聲部具有獨立音調,第三聲部作陪襯和聲,各聲部之間圍繞着主旋律,時而平行,時而交叉,高低相襯,跌宕起伏,悅耳動聽。代表主旋律的第一聲部、第二聲部,一般由主唱者演唱,第三聲部由2人以上合唱者合聲附唱。歌詞一般是五言四句和五三五言六句式,有嚴格的腰腳韻。五言四句歌詞符合壯歌的普通押韻規律;五三五言六句歌詞的第一句、第二句的末尾詞與第三句的第三個詞押韻,第四句、第五句的末尾詞相互押韻,第四句、第五句的末尾詞與第六句的第三個詞相互押韻。這種獨特的押韻形式使三聲部民歌演唱起來顯得格外優美和諧。就曲調而言,壯族三聲部民歌常唱的有蠻歡、蔔列歡、加方歡、結歡等調。

  壯族民歌十大特點(民俗壯族三聲部民歌)(5)

  壯族三聲部民歌國家級傳承人溫桂元

  在壯族三聲部民歌的保護傳承中,馬山縣古零鎮一位名叫溫桂元的歌者常常被人們提起。溫桂元是壯族三聲部民歌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生于1934年,是目前健在的傳承人中年紀最大的歌手。他一生對壯族三聲部民歌極為摯愛,經他手搜集和創編的民歌多達4000多首。他不僅熱心培養三聲部民歌傳承人,還組建了以村民為主要成員的百靈演唱隊,演唱隊裡有他的一家三代人包括兒子、兒媳和孫子。2007年6月,在縣文化部門的支持下,溫桂元在自己的家裡建立了壯族三聲部民歌傳承基地。

  後來,為了進一步擴大傳承隊伍,馬山縣文化部門又先後在縣裡的城北小學、城南小學等幾所學校和縣文化館建立了傳承基地。與此同時,文化部門的文藝工作者不斷加大對壯族三聲部民歌的搜集整理和創作,一批極有傳統韻味的作品被搬上舞台并對外傳播,壯族三聲部民歌的瀕危狀況得到了逐步扭轉。

  壯族民歌十大特點(民俗壯族三聲部民歌)(6)

  2013年8月,壯族三聲部民歌合唱團

  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

  民歌本是山野之歌,在人們的認知裡,一般難登大雅之堂,但壯族三聲部民歌似乎是個例外,不但被全國各地邀請前往演出,還曾受邀出訪世界多個國家。2013年,壯族三聲部民歌合唱團被國家文化部選派參加“中國蒲公英(2013)維也納金色大廳夏季音樂會”,出訪歐洲多個國家,并首次進入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獲得良好的世界聲譽。現在,一批優秀的演唱曲目已被人們所熟知,如《生活美如霞》《鹧鸪嶺上叫》《美麗姑娘江》《風流幾年先》《唱起山歌迎你來》《藍天廣朗朗》等。(END)

  【作者簡介】

  壯族民歌十大特點(民俗壯族三聲部民歌)(7)

  梁肇佐,南甯市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南甯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南甯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南甯市文藝理論家協會副主席。

  出版的著作有:《紅水河》《遠天星的誘惑》《壯族歌圩調查研究》《民族文化呈現與思考》《壯族三聲部民歌傳承與保護研究》等。2016年主持市級研究課題《壯族刺繡研究》并結題出版;執行主編《南甯歌謠集成(壯族卷)》《老南甯記憶》;主持國家藝術基金課題《廣西粵劇百年圖史》。2013年獲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稱号;2016年理論專著《壯族歌圩調查研究》獲廣西政府文藝最高獎銅鼓獎;2018年12月,獲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自治區文聯聯合授予首屆廣西文藝花山獎•創新獎。

  壯族民歌十大特點(民俗壯族三聲部民歌)(8)

  信息來源:南甯市文聯

  nnslyj

  壯族民歌十大特點(民俗壯族三聲部民歌)(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