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中芭團長談芭蕾

中芭團長談芭蕾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19 07:07:03

  澎湃新聞記者 廖陽 實習生 龔詩雅

  喬治·巴蘭欽、魯道夫·紐裡耶夫同為芭蕾界的傳奇人物,其作品均強烈地體現出各自人生經曆的印記和對芭蕾藝術風格的探索。

  今秋,中央芭蕾舞團将為上海觀衆奉上兩位大師的芭蕾名作《珠寶》《堂吉诃德》,作為美琪大戲院80周年祝賀演出,分别于10月5日-6日、10月9日-10日上演。

  9月12日,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帶領首席主演馬曉東、主要演員邱芸庭,和上海觀衆面對面,分享了兩部傳世之作的看點。

  中芭團長談芭蕾(中芭團長馮英芭蕾)(1)

  《珠寶》-《綠寶石》

  中芭團長談芭蕾(中芭團長馮英芭蕾)(2)

  《珠寶》-《紅寶石》

  中芭團長談芭蕾(中芭團長馮英芭蕾)(3)

  《珠寶》-《鑽石》

  《珠寶》由“綠寶石”“紅寶石”“鑽石”三部曲構成,伴随着福雷、斯特拉文斯基、柴可夫斯基的經典樂章,将法式芭蕾的唯美與浪漫、美式芭蕾的自由與奔放、俄式芭蕾的激情與輝煌,串聯為一幅三聯畫。

  在這部交響芭蕾裡,他主張讓觀衆“看到”音樂,是跳躍的音符在和芭蕾合奏。“它的定位就是講輝煌的芭蕾演員們,每一位演員都是閃閃發光的鑽石。”馮英說,《珠寶》不講故事,純舞蹈化,看的是一種愉悅的心情,是音樂中演員身形的表達。

  與之相反,《堂吉诃德》的故事一目了然。原版舞劇由彼季帕編舞,1966年,紐裡耶夫在彼季帕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并飾演男主角巴西裡奧,技術難度更高。

  1985年,時任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總監的紐裡耶夫,在戴愛蓮的邀請下來到北京,傾囊相授,為中芭排練《堂吉诃德》,成就了中芭的一部保留劇目。

  “很多作品都有版權,買要花很多錢,紐裡耶夫把它送給了我們。”馮英還記得,大家都很怕他,因為他對自己要求特别苛刻——紐裡耶夫自幼習芭蕾,因為社會動蕩被迫放棄,真正進入這個專業已經17歲了。

  “他帶着這種痕迹走遍世界,而且他還有點藝術家的脾氣和個性。如果我們沒做好,他會讓我們到一邊站着,做不到甭想過關,不要出這個門。但他對我們真的很友好,剛打完我們,剛罵完我們,還是會請我們去新開的餐廳吃飯。”紐裡耶夫對藝術的敬畏,嚴謹到苛刻的程度,對馮英影響至今。

  紐裡耶夫版《堂吉诃德》裡教科書級别的“炫技”名場面,對男女演員都是很大的挑戰。

  “我和曉東每次演完一幕,就需要躺下十幾分鐘。我們隻有完全把自己釋放出去,才會有激情在裡面,收着會很不舒服。”邱芸庭說。馬曉東補充,這個版本不僅對演員的體力和技術有要求,還要懂音樂、會演戲,“從裡到外,包括思想都有要求。”

  “她就像一匹野牛沖出來,刹不住了,你能立刻感受到西班牙女郎的熱情奔放。”六年前,邱芸庭就演過《堂吉诃德》,馮英評價,“年輕的時候就是技術好,但還沒有演得淋漓盡緻,現在演繹上成熟了很多。”在抖音上,她發過兩人排練的小視頻,一段有點調情的小戲,評論都說他們很輕松、很自如。

  除了大量雙人舞,劇中還有很多群舞,漁民舞、鬥牛舞、吉普寨舞、波萊羅舞、弗拉門戈舞,讓人目不暇接,街女、賣藝女、鬥牛士等一衆配角,渾身都是戲。為了這次演出,中芭特地挑了9位身高187以上的男演員,組了一個“男子天團”。

  炫技之外,這個版本的喜劇性和幽默感也極強。在北京演出現場,馮英發現觀衆會發自内心笑出聲,真正理解了堂吉诃德活在幻想裡的騎士精神和戰鬥形象。

  舞劇分享之餘,三人還和現場的大小觀衆對談芭蕾教育,小朋友也踴躍發問,場子十分熱鬧。

  中芭團長談芭蕾(中芭團長馮英芭蕾)(4)

  中芭團長談芭蕾(中芭團長馮英芭蕾)(5)

  中芭團長談芭蕾(中芭團長馮英芭蕾)(6)

  《堂吉诃德》

  問:是否還記得第一次跳芭蕾的經曆?

  馮英:真的挺羨慕現在的小朋友,我看到好幾位已經有芭蕾小明星的樣子了,我學芭蕾的時候是不懂什麼是芭蕾的。

  今天的家長可能想讓孩子的綜合性更強,不一定是專業,而是一種修養、一種美育。我是芭蕾的受益者,我覺得芭蕾在改變人由内而外的美與氣質上是最好的。

  另外,學芭蕾可以訓練孩子的耐力、集中度,因為芭蕾是一項需要堅持的活動,孩子如果養成習慣,以後不管做什麼都會很能吃苦。

  學芭蕾,能堅持多久就多久,不管你多大年齡。我在美國看過一名70歲老人跳舞,非常震驚,那位優雅的女士在教室裡很投入、很認真。總會有人問,現在學是不是太晚了?我覺得應該看出發點,隻要是想愉悅自己,讓自己換一個心情,讓自己更加優雅,什麼時候練都不會晚。

  問:怎麼讓孩子對芭蕾産生興趣,或者說怎麼入門?

  馮英:一開始孩子們都是不懂的,其實是家長先替孩子做選擇。我當時沒有芭蕾培訓班,老師建立了文藝宣傳隊,看你有靈氣,會幫你推進一些。

  家長帶孩子去訓練機構,會培養孩子對芭蕾産生興趣,家長可以配合這些訓練,哪怕是4歲的孩子,也可以帶他慢慢進入。比如他坐在那裡,我們會用小蝴蝶啊、澆水啊,用音樂中的小情趣來引入,要用這種有引導性、啟發性的方式,從孩子的興趣點切入。

  問:怎麼判斷孩子是否能走專業這條路?

  馮英:應該先帶孩子看專業的老師,現在的家長眼界開闊,有這種識别高水準的能力。不像我當年,父母什麼都不知道,我進北京拿到錄取通知書以後才知道。家長可以一看天分、一看喜歡。如果孩子在5-10歲非常喜歡芭蕾,我建議家長找專業老師咨詢,老師會給出一些判斷。如果有些孩子喜歡,但條件不是太好,比如很硬或者腳長得不好,将來是要吃苦的。

  問:芭蕾訓練的度應該怎麼把握?

  馮英:我強烈建議不要過度。在中芭,年齡太小的孩子,我們是不會猛壓的,我們不喜歡這樣。我們是從意識喚醒,以及對芭蕾的認知上去下功夫啟蒙。首先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舞蹈啊,怎麼去認知啊,甚至講講小故事,我們還會請一些編曲家,專門針對孩子的興趣和特點編一些小的曲目。方法應該要科學,訓練也有年齡段的區分。像我小時候把自己壓腿壓休克過,因為太要強了。

  問:跳芭蕾是身體天賦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馮英:都重要,回答似乎有點套路,但确實是這樣。

  比如,這個小朋友的身姿比較符合專業要求,打眼一看是這樣,我們還會上手掰一掰。另外一個天分就是腦子夠不夠好、反應快不快、悟性高不高,像我們考試會有即興的表演、模仿的表演,甚至還有在遊戲中看人的反應。

  但光有天分,懶的話,芭蕾是出不來的。芭蕾最重要的是要有刻苦的精神,要有天天和自己較勁的勁頭。

  有些人其實先天條件不是特别好,比如我就不是很符合古典芭蕾的要求,因為我腳長得不好。芭蕾是足尖的藝術,繃起來要有延伸感,腳背一定要有個弧度,但我的腳背不夠高,再加上有點平足,現在挑演員的話,我肯定進不去了。

  所以,條件中上的要看腦子好不好,還有就是愛不愛,如果真的喜歡,就會自覺去練習,如果是被動地壓,就很容易出問題,首先從情緒講你就是抗拒的。

  問:小時候訓練有遇到過特别累的時候嗎?

  邱芸庭:我好像沒有,因為很喜歡嘛,所以我會主動去練,在家我也會在床上、地上自己壓腿和下腰。有一次外面下着瓢潑大雨,一個班裡隻有我一個人去了,當時老師就覺得我很有自主性,我是真正地喜歡。

  馬曉東:我和小邱屬于一類人。我懂事比較早,再加上喜歡吧,我會覺得今天少受點苦,明天我就會不如别人,吃多一份苦就會多獲得一些,确實苦吃得比較值,不付出是不行的。

  問:上台前會緊張還是特别坦然?

  邱芸庭:我從小上台不緊張,我媽說我特别奇怪,除了跳舞,幹别的事我都會害羞。

  馬曉東:每次都有點小緊張,因為台上就一遍,不可能跳第二遍。所以芭蕾是非常現實的藝術,就一遍,好就好,不好就不好。每天就是為了台上的一遍服務,而且每次練習都不是很完美的,都有小瑕疵。所以我們一直在追求不可能的完美。

  問:跳舞有沒有受過很重的傷?

  馮英:每個人都有,我14歲時腰就受傷了,所以練的時候要掌握方式。

  馬曉東:有一定的傷不可怕,關鍵是有沒有學到科學的方法。畢竟芭蕾是科學的訓練,我們練習都有一定的撐拉,或者其他放松訓練,這對身體都是一定的恢複。

  問:記動作會不會有前學後忘的時候?

  馮英:不會忘的,因為天天都在排,芭蕾就是需要反複練,一天練個幾百遍,再加上音樂,條件反射,就做出動作了。

  馬曉東:我們會形成肌肉記憶,但是現代芭蕾有時候很難記,因為每個編導都有自己的風格,所以我們需要多練,不斷琢磨。

  中芭團長談芭蕾(中芭團長馮英芭蕾)(7)

  馮英、馬曉東、邱芸庭和上海觀衆面對面

  責任編輯:陳詩懷

  校對:栾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