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8-24 14:16:52

  檩子:最近受朋友安利,發現一本新書,是一部讀起來很像看偵探故事的紀實作品:A Daughter’s Deadly Deception: The Jennifer Pan Story,國内今年4月剛剛翻譯出版,叫《别人家的孩子》…這是英文原版 ...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1)

  這是國内引進版 ...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2)

  這本書對應的真實事件估計大家有所耳聞:這是一場由“教育悲劇”引發的真實兇殺案,發生在加拿大萬錦(Markham)的一個亞裔中産家庭裡。2010年11月8日夜裡,三名持槍歹徒闖入了潘漢輝(Huei Hann Pan)與梁碧霞(Bich Ha Pan)夫婦的家中。他們把潘漢輝夫婦的大女兒珍妮弗·潘(Jennifer Pan)綁在二樓,朝潘漢輝夫婦二人連開5槍。梁碧霞當場死亡,潘漢輝身負重傷。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3)

  梁碧霞中槍身亡的地下室 圖片源自太陽報案件發生後,這家人所在的社區陷入了巨大的恐慌,社區居民普遍以為這是一起由随機搶劫案引發的命案。但兩周後,案情突然反轉,警方逮捕了大女兒珍妮弗·潘。到底發生了什麼呢?《别人家的孩子》作者傑裡米·格裡馬爾迪,是加拿大著名的犯罪和司法調查記者,珍妮弗·潘這個案子,他跟蹤了十來個月,并以法庭記者身份坐在法庭前排聽審,詳細記錄了此案從案發到庭審定罪的全過程。作者還采訪了不少認識珍妮弗的人,通過他們的講述,還原了珍妮弗的人生經曆。對她的成長、家庭教育、犯罪動機等做了全面的解讀…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4)

  今天把這本書推薦給我們的花友。首先這是一部能夠幫助改善親子關系的家庭教育啟示錄—珍妮弗父母的教養方式在華裔家庭中并非少見,會引發不少中國家長和孩子的共鳴和思考;此外,這也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犯罪嫌疑推理之作—雖然我已經知道了案情結局,讀起來卻也欲罷不能,感覺在看偵探故事、在看心理分析,細節極其引人入勝。而 “魔鬼都在細節中”。從這些細節裡,我們能看到這戶悲劇人家“家庭教育”的點點滴滴,頗能引發“似曾相識”之感。有空讀一讀,會是一個給自己的提醒。今天,就分享一篇結合本書的案件評論;文末,還可直接購買此書。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5)

  本書由譯林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以下為轉載内容---前段時間大熱的家庭教育劇《小舍得》,最受争議的一對母子就是蔣欣飾演的虎媽田雨岚,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用“小鞭子”追趕着五年級的兒子學習。作為雞娃家長中的戰鬥機,她不僅對各種教育政策研究得細緻入微,為了給孩子升學“加分”,報名遊擊式補習班、向班主任要班幹部官職……各種實操更是試了個遍。

  

  她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等等競争式教育理念也能讓人分分鐘焦慮到窒息。看到田雨岚的兒子顔子悠,一個本來很開朗、有理想的小男孩,在母親的高壓管教下心理出了問題,甚至産生幻覺,網友也是心疼得不要不要的。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7)

  今天我們安利的新書,講述的故事和這部劇有些相似之處:故事裡的父母也是控制欲很強,強烈地希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完成階層跨越。不同于《小舍得》裡開始抑郁的顔子悠,這個真實故事裡的孩子走向了另一種極端。1加拿大司法史上的一起離奇案件2010年11月8日晚10點多,加拿大多倫多地區一個越南華裔中産之家突然被三名歹徒闖入。歹徒在索要到小額錢财之後,現場實施了槍殺,母親當場斃命,父親僥幸未死,但餘生飽受傷痛折磨。24歲的女兒珍妮弗則毫發未傷,旋即用手機報警。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8)

  地下室案發現場(開庭時所示現場照片)這起殘忍的兇殺案在當地引發了極大的震驚與轟動,該地區治安向來很好,案發前一年整個市僅有6起入室案,而入室殺人更是罕見。第二天,加拿大全國各大報紙頭條都登出了駭人的标題,兇殺案的恐怖細節讓有家有口的民衆不禁倒吸一口冷氣。警方迅速成立重案偵破小組,并召開新聞發布會,面向全加拿大進行實況直播。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9)

  (案發地潘宅 圖片源自NY每日新聞)當事人珍妮弗·潘記憶混亂,父親潘漢輝昏迷不醒,看似脈絡清晰的一場兇殺案事實上疑點重重:首先,從當事人背景來看,潘漢輝一家作風清白,既沒有涉足賭博、販毒等黑幫活動,也并非大富大貴,充其量隻是一對勤懇工作的中産移民夫婦,平白無故怎麼會被歹徒盯上呢?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10)

  受害人潘漢輝、梁碧霞夫婦第二,從殺人動機來看,歹徒在這次行動中總共才搶劫了2000多加元(一萬多人民币),如果他們意在洗劫潘家财産,完全可以速戰速決拿錢跑路,為什麼要暴力行兇呢?第三,從案發現場來看,現場平靜得很怪異,除了主卧和地下室外,其他地方看起來甚至井井有條。而且當天晚上潘家大門并未上鎖。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11)

  潘家一樓和通往二樓的樓梯(開庭時所示現場照片)第四,多輪訊問中,當事人珍妮弗對案發經過的細節講述多次前後不一緻。按照常理本應配合警方盡早找到殺害自己至親的歹徒,但珍妮弗卻表現得極度焦慮,一度在問訊現場緊張得嘔吐,此後甚至拒絕接受警方訊問。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12)

  圖一,珍妮弗問及案件偵破,警探試圖寬慰她;圖二,珍妮弗宣誓據實相告,絕無隐瞞 ;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13)

  圖三,警探讓珍妮弗演示她是如何在雙手被反綁的情況下撥通 911的,她極不情願地配合了一下 ;圖四,珍妮弗反複否認自己和案件策劃有任何牽連。經過半年的持續偵破,五名犯罪嫌疑人落網。檢察官梳理了100餘萬條手機數據,通過三年不間斷的調查和十個月的庭審,對五名嫌疑人提出了謀殺指控。而這起離奇案件的背後,一個亞裔孩子十餘年來的雙面人生也逐漸浮出水面。2一個亞裔孩子的雙面人生一幕冷血謀劃的弑親慘劇“沒人知道我的全部底細,他們加在一起也不知道我的全部底細,我喜歡活得像個迷。”珍妮弗·潘自小是一個聰明、勤奮、順從的女兒,一個出色的學生,一個“别人家的孩子”。她是鋼琴老師眼中極有天分的琴童,冬奧會花樣滑冰參賽者的實力人選,學校裡全A成績的保持者。她的童年就像上了發條的小機器一樣,被無休無止的興趣班、體育訓練和家庭作業占據,每一天都被安排得滿滿的。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14)

  開心的珍妮弗·潘然而這一切在珍妮弗八年級的畢業典禮上受挫後發生了重大轉變。那時候,珍妮弗的奮鬥目标是成為畢業典禮上畢業班的學生代表向母校緻辭,在西方社會這是畢業生至高無上的榮譽。然而事與願違,珍妮弗不僅沒有當成畢業生代表,甚至連普通獎項也一一落空。“我一直是成績最好的學生,我拼盡全力就是為了那最高分,到頭來畢業的時候居然連一個可以證明做自己的獎項都沒有拿到……我十年的辛苦就這麼被一筆勾銷了。”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15)

  曾經品學兼優的珍妮弗·潘珍妮弗的世界崩塌了,她的學習積極性從此再未恢複。到了可以自主安排學習進程的九年級,珍妮弗的成績全面倒退,一落千丈。面對驟降的成績,擺在珍妮弗面前的是兩條路:要麼給父母看成績單,老實交代成績下降的事實;要麼就撒謊,蒙混過關。珍妮弗選擇了後者。于是,十幾歲的她從僞造第一張中學成績單開始,一路炮制中學畢業證、大學錄取通知書、獎學金證書、課堂筆記、校園生活、大學畢業證、“精英”男友……對父母虛構了一段名校大學生涯,用謊言織就了“美好的人生”,珍妮弗沉溺其中無法自拔。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16)

  白天,珍妮弗用精心編織的謊言滿足嚴格父母的期待;夜晚,她輾轉不寐、絞盡腦汁地把故事編圓……當謊言漸漸被戳穿,“理想國”開始一點一點坍塌,父母對珍妮弗采取了包括禁足在内的嚴厲制裁。24歲的她冷血策劃了一場弑親謀殺,一幕家庭倫理的悲劇就此上演。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17)

  3深入原生家庭的罪與罰這個令人心碎的故事被記者傑裡米·格裡馬爾迪詳細記錄在《别人家的孩子》這部“真實犯罪”紀實作品裡。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18)

  傑裡米·格裡馬爾迪是加拿大約克區網站犯罪和司法口記者,珍妮弗·潘這個案子,他曾跟蹤長達十餘月,并以法庭記者身份坐在法庭前排聽審。書中,作者還邀請多位心理學家,對珍妮弗的成長經曆、家庭教育、犯罪動機等做了全面的解讀。珍妮弗的父親潘漢輝生在越南長在越南。20世紀70年代末,十幾年的戰争讓越南滿目瘡痍。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19)

  戰後,潘漢輝輾轉來到了加拿大,并與同是越南移民的梁碧霞戀愛、結婚,一點一點組建起了小家庭。珍妮弗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後來,他們又生下兒子費利克斯。和很多傳統亞裔家庭一樣,姐弟倆的角色在出生那一刻就被确定下來。老大珍妮弗擔負着做好榜樣的重任,而幺兒費利克斯則理所應當地被寵溺着。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20)

  珍妮弗和弟弟費利克斯參加完母親的葬禮離場。潘漢輝因身體狀況未能出席“我爸媽對姐姐要求總是很高,對我就得過且過。”費利克斯說,他承認姐姐那種被嚴格管束的生活他根本沒法過,“珍妮弗有點太完美了。要是她鋼琴比賽拿個第二名,我爸就會火冒三丈。”針對這種家庭狀況,大學教授兼研究員朱莉·樸分析說:許多亞裔家庭都過于嚴格,他們鄙視享樂和歡愉,生活的内容除了辛勞别無其他。很多西方家庭把“追求幸福”當作生活目的,而亞裔家庭則往往把“努力”作為生活主旋律,快樂充其量隻是事業成功和受人尊敬的副産品。在這樣的亞裔家庭中,對内,父母的目标是教育出聽話、正直、守規矩的孩子;對外,家教的重點則是培養學業優秀、競賽獲獎、事業有成的孩子。家長過分強調學習成績,孩子長大後容易罹患抑郁症或者被壓力所困擾。全A的成績、世界冠軍,甚至諾貝爾獎對這樣的孩子來說不僅是對努力的回報,更是個人價值的證明。點滴的成功根本不能滿足他們,反而讓他們想要更進一步的成功。“嚴厲的愛”比較難把握尺度,執行和後續跟進掌握不好,很容易從積極的教養模式變為純粹的虐待。“嚴厲的愛”非常容易引起家裡的矛盾沖突。因為家長不願意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子女對父母會心生怨恨,最終導緻嚴重的親子嫌隙。在一些嚴厲的亞裔家庭中,父母從來不說“我愛你”,擁抱這樣的肢體接觸也很罕見。父母對孩子的愛,完全靠日常行動體現。高壓管教反而容易滋生謊言,孩子會選擇糊弄父母這條捷徑來化解危機。欺騙家長的情況在亞裔家庭裡比比皆是,由來已久。機靈的孩子會洞悉父母願意接受的各種借口,當着父母的面言聽計從,父母一不在跟前立刻“大鬧天宮”。有的孩子會隐瞞真相,有的孩子則幹脆說謊敷衍。這種外人看來虛僞、狡猾的行為往往是亞裔家庭裡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家長安心了,孩子也可以有個喘息的機會,大家雙赢,家庭和睦。珍妮弗說,父親潘漢輝是一家之主,無論母親梁碧霞心意如何,她永遠都選擇站在父親一邊。盡管如此,我們依然不可否認潘漢輝夫婦對孩子深沉的愛。經曆九死一生後,潘漢輝被搶救過來。他作為控方關鍵證人出庭,遭受一生當中情感最受煎熬的時刻,他不得不說:案發當晚,他看到女兒和一個闖入的歹徒“像朋友一樣低聲說着話。”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21)

  此案參與者:從左到右:珍妮弗、黃志光、倫弗徳、戴維、埃裡克圖片源自網站Mysteriousunsolved盡管痛失相伴半生的妻子,自己也因為槍傷留下嚴重後遺症,餘生可能每天都要靠止痛藥度日,他還是對律師說:“我愛我的女兒,我怎麼能說對她不利的話呢?”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22)

  位于加拿大多倫多地區的潘宅當然,《别人家的孩子》中探讨的家庭教育相關問題遠不止這些,甚至已經超越了案件本身:物質上的極度滿足和學業上的步步緊逼,會給孩子帶來怎樣不可承受的壓力?孩子的撒謊習慣與家長過高的期待之間有着怎樣的關聯?習慣于“優秀”的孩子,一旦生活意外脫軌,該如果尋找認同?家庭價值觀和社會文化間的沖突,孩子将如何面對?如何均衡看待東西方的育兒觀差異,比如虎媽蔡美兒的觀念和做法?……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23)

  不少網友看完久久不能平靜,摘幾段書評:一個管教嚴厲的華裔移民家庭中,女兒向父母虛構的人生像氣球般越吹越大,直到有天破滅,摧毀了整個家庭。兩代人之間的愛、隔閡、誤解和痛也令人反思。@沒藥花園如果說女兒的緻命謊言是“果”,那麼“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因。 孩子永遠不是父母的雕刻品,一刀一刀的打磨。當孩子有自我的意願時,引導和尊重也許是最好的方式。而當孩子無法面對壓力時,把自己逼上無處可逃、難以彌補的絕路之前,坦誠自己的謊言。甚至告訴父母,我就是沒辦法和别人家的小孩比,我就是那麼平庸,可是這樣的人生也是人生呀。@呐如果有人可以告訴他們不必一定要成為精品,如果從一開始就有人主動關心他們内心的真實想法,如果他們能及時建立起“自我價值”和“自我意識”,如果可以有人告訴他們自己可以做自己,不必成為别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可能世間或許會少些這樣的家庭悲劇。@當兵的小胖

  澳大利亞天才少年弑母案(從别人家小孩到)(24)

  珍妮弗參加滑冰比賽照片 圖片源自網站 Talk Muder To Me原标題:《從“别人家小孩”到“弑親兇手”,這位華裔女孩的悲劇是如何釀成的?》

  來源:小花生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