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區嶺南村在閩江口國家濕地公園西南五公裡處。
明永樂朝,嶺南村人馬樂四十五歲時中狀元,避永樂帝諱改名為馬铎。
嶺南村廟宇、宗祠衆多,虎年九月廿六舉辦慶賀華光大帝、朱靈官神誕的遊神活動。
疫情期間難得一見盛大民俗,必須去。
“玉封雁塔境湖中心大士庵”在嶺南村委會旁邊,也是這次遊神活動集中出發點。
1,“玉封雁塔境湖中心大士庵”。
上大士庵瞧瞧,裡面已集中不少神祇。
玉封雁塔境大士庵都禦候帝爺。
都禦候帝爺有嶽大将、猴将軍、白馬小将、陳将軍(馬夫)四位屬下。
大士庵内還有柳七爺(一見生财)、蘇八爺((獎善罰惡))等神像。
庵内有個“敬神如神在”警示牌,平添幾分肅穆氣氛。
擡頭望見大殿上方有條“雨龍”藏在頂閣裡,遇上天旱,四方百姓不免到此拜神祈雨。
大士庵大殿還有大世子、左右童子等一衆神祇。
大士庵後進是臨水宮,兩位宮女已裝扮完畢,遊神時要陪侍臨水陳太後左右。
随着遊神時間臨近,大士庵前不斷有嶺南村其他寺廟各路神祇彙集。
這都是些什麼神呀,太多了,也不知該如何識别。
各路神祇讓人眼花缭亂,當地人都是大神啊,這都是如何稱呼的。
外行看熱鬧,反正就當作地方的土地神吧。
黑衣這位好像是嶺南羅嶽元帥府兩位元帥之一。
非常活躍,遊神開始後跳來跳去,一蹦老高。
領頭走在神隊最前面,村民們狂放鞭炮,他被炮仗炸的擰眉皺眼。
遊神隊伍中有專門放炮仗的人員,見相片右下角。
2,高照隊
遊神的燈籠紮在鐵杆頂端,方言稱為“高照”。
遊神隊伍開道的是“高照隊”,有二十幾個大高照。
這高照看上去也有些年頭了。
高照寫着參加遊神的寺廟、宗祠名稱。
高照隊前,有個人舉着警示牌,上有顯眼的符箓。
中途,這道教符箓換了個位置,這下看清楚了,上面寫得是“敬神如神在”。
“敬神如神在”牌子,應該是開道警示:肅靜喧嘩回避……。
3,主神
高照隊後面,擡着三尊主神。
最前面是臨水宮陳太後陳靖姑。
陳太後駕前,有專人撐黑傘、捧香爐、還随奉不知名的土神。
當中這尊神,應該是“佑岩庵靈官院朱靈官大帝”吧。
最後這尊就是“玉封雁塔境湖中心大士庵”的華光大帝。
4,外地來的遊神隊
在這裡,遇見福州倉山的“錦麟軒八将團”。
這是一支由黃社飛等愛好民俗的年青人組成遊神表演隊。
民間鼓樂隊也受聘參加遊神活動。
“琅岐新時代文藝隊”全套紅色,連車上一對喇叭都裝飾成大紅色。
5,嶺南村遊神路線。
嶺南村人傑地靈,風光秀麗。
村裡古迹有:明馬修撰宅(馬铎故居)、嶺南陳氏宗祠、大士庵、佑岩庵、聚福道鏡湖書院、湖中靈官院、砭愚書院、山南讀館、嚴光長者寺等。
嶺南村是行政村,共有新街、宅尾、西陳、嶺南、浮蓮五個自然村。
遊神隊伍要到各自然村主要寺廟、宗祠環遊一圈。
南朝時,十三都人嚴光舍棄自家田地,作為嶺南村周邊儲水灌溉農田的“嚴湖”。
因湖在長樂東湖西面,後世稱“西湖”,至今有1400多年的曆史了。
嶺南遊神實際上是繞湖一周。
經過的村道裡巷有嶺南、嶺北、新街、西湖等。
農村裡巷狹窄,電線如蛛網,盛大的遊神隊伍順利通過要有保障人員。
每隻神像隊前都有專人用鐵叉托舉電線等障礙,讓神像過去。
6,各寺廟、宗祠遊神隊伍的标識
參加遊神的各寺廟、宗祠機構名稱五花八門,都定制了馬甲,也算是制服,有識别作用。
羅元帥理事會。
佑岩庵理事會。
湖中心靈官院駕前四位将軍府。
雁塔境将軍府。
統領南天-蕭大元帥府。
鳌湖境尊王宮理事會。
太多了,無法一一道來,打住。
7,嶺南村遊神全過程。
遊神是民間鄉土民俗,是千百年來民衆祈求神靈庇護,祈望平安順達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1)獻祭
遊神隊伍到來之前,每家村民先擺好祭祀貢品。
遊神隊伍到達門前時,主人狂放鞭炮。
目的是讓神靈多停留,盡情享受用村民供奉的宴祭,保佑獻祭人家平安發财。
(2)炮仗
所以,狂炸鞭炮一個目的就是讓神靈多停留。
盡可能讓神靈在自家門前多待會兒,驅邪保平安。
(3)拜香
嶺南村男人遊神,一衆婦女則翹首盼望神靈到來。
各路神祇來到後,放鞭炮,敬香求平安……待遊神隊伍過後還要燒金箔紙。
虔誠至極的,跪拜。
(4)神靈舞蹈
神靈們繞着供桌,也是狂舞不已,表示大快朵頤、賜福東家。
要說神像裡面的年輕人,真不簡單,頂着偌大神像外殼,還能生猛跳躍、狂舞。
(5)遊神的青年人
這麼高大神像,也就一人頂着,這些藏在神像肚裡的人,俗稱“神腳”。
遊神體力活主力軍就是這些小夥子。
“神腳”體力消耗大,換人得四五人擡起神像。
(5)諸神
這種打扮的神祇,叫童子,也有說是孩兒帝,或哪吒……。
這個叫“小嗨弟”。
其他神都要開光,這小嗨弟沒開過光,就是幼童玩玩,純屬娛樂。
這是保長公、保長婆,也是走在遊神隊伍前面的。
保長公、保長婆相對于那些動不動就稱大帝、元帥、将軍的神,是所謂“最小的神”,隻是個當地的保長。
這些神像應該也是各種太子。
有所謂“五鬼”,這可能是五鬼之一吧。
全身紅彤彤的,是什麼鬼神呀。
這是柳七爺,長樂的“七爺”脖子上不知為何要挂上一串“光餅”。
這尊神是雁塔境大士庵大世子,這神像做的異常精美。
(6)塔骨
福州方言,神像叫“塔骨”,精通這門手藝的藝人不多了。
“塔骨”有高低之分。
雁塔境大士庵都禦候帝爺屬下“四大将”,除了陳馬夫都是高個子。
陳馬夫是給将軍牽馬的,遊神時在将軍前面蹦的老高。
大塔骨,在腹部開個紗窗,扛(頂)神像的“神腳”可以看見路。
矮個塔骨,裡面的“神腳”通過神像嘴巴觀察外面。
遊神起來,高個、矮個都很活躍,似乎“神腳”視野沒有受到限制。
8,最後再上些圖片,再回味長樂潭頭鎮嶺南村精彩的遊神活動。
鞭炮聲,硝煙裡,火光閃閃,擋不住遊神的步伐。
這位是鳌湖境鎮南天守李元帥,随身有面高舉的神幡。
仔細看李元帥塔骨上有6個龍首,神幡上還有兩隻龍和一個大龍首。
應該比較尊貴的神,才有神幡。
雁塔境猴大将也有自己專屬的神幡。
嶺南村遊神隊伍龐大,有一兩百号人參加。
環湖一周,走過所屬五個自然村。
遊神這項民俗活動源遠流長,是鄉土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載體。
村民們擡(頂)着神祇走村串戶,通過共同的祈願活動促進了相互間情感的融合。
其實,百姓的願望很簡單,就是平平安安,安心過日子。
遊神也是國人少有放縱心情的快樂節日,簡直達到了“全村若狂”境地。
數千年來,百姓總是相信世間存在拟人化的神祇。
總是不斷祈望神靈,保佑人間平安吉祥,幸福安康。
這其實就是一種世代相傳的民俗文化,寄托着平凡百姓的期盼。
往期遊神:(點擊文字直達鍊接)
1,正月鄉村夜遊神
2,閩侯蘭圃村遊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