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的作品,全詩長達一萬兩千行,共分為兩部。在第一部中,共有二十五場,不分幕。在第二部中,共有二十七場,分五幕。全詩沒有連貫的情節,而是以主角浮士德的思想發展貫穿始末。
浮士德是取自民間傳說的人物。在本書中,他的形象是一個老學究,終身緻力于追求實現自我的價值。魔鬼和上帝就浮士德這樣的人展開了辯論。上帝認為人類的追求難免出現失誤,但隻要有理性和智慧的指引,終會找到出路。魔鬼則持相反的态度。于是,魔鬼與上帝立下賭約,要引誘浮士德墜入堕落的深淵,最終浮士德加不斷的人民大會堂和超越使生命得到了升華。
《浮士德》是一部史詩般的鴻篇巨制,其中包含着無數的象征。就人物形象而言,浮士德象征着資産階級知識分子,魔鬼靡菲斯特象征着叛逆的否定精神,而海倫象征着古希臘的藝術之美。但全書最大的象征意義還不在于此,而在于浮士德所經曆的五個階段,即對知識的渴求階段,對愛情、權勢、藝術的迷戀階段以及造福人類的奮鬥階段。
事實上,這五個階段是從宗教改革開始至19世紀初,歐洲資産階級知識分子對精神探索的曆程。與此同時,這五個階段所描述的内容,也是那個時代對人生追求的五大境界。最後浮士德得到了救贖,也表明了作者歌德對未來所寄予的希望。
盡管此書看上去天馬行空,但卻有着十分嚴謹的結構,它的主要環節都是通過一種對比的形式,推動着情節的發展。
除了使用大量的象征手法之外,在語言表達上,本書也頗具特色,不僅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同時還具有辛辣的諷刺意味。尤其是靡菲斯的語言,更是其中的代表。這部書還運用了各種詩體的寫作手法,比如開頭是自由韻體,後來則逐漸變為牧歌體和抑揚格。這使得全書的詩句錯落紛呈、獨樹一幟。
《浮士德》所涵蓋的思想也是非常深邃的,涉及到各個流派的主題思想,比如現實主義的思想、浪漫主義的思想等。這些思想的滲透,不僅豐富了全書的内容,它們彼此之間的相互融合也提升了本書的藝術價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