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描寫宋江起義的長篇小說。 《水浒傳》流傳極廣,脍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叙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水浒傳》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聚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全書以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主線,通過各個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經曆,描寫出他們由個體覺醒到走上小規模聯合反抗,到發展為盛大的農民起義隊伍的全過程,表現了“官逼民反”這一封建時代農民起義的必然規律,塑造了農民起義領袖的群體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狀況和社會矛盾。
作者站在被壓迫者一邊,歌頌了農民起義領袖們劫富濟貧、除暴安良的正義行為,肯定了他們敢于造反、敢于鬥争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義士,當他被逼上梁山之後,“替天行道”,壯大了起義軍的聲威,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義事業登上峰巅之時選擇了妥協、招安,最終葬送了起義事業。小說通過宋江起義的失敗客觀上總結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失敗的經驗教訓。
《水浒》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四大名著之一。該書的作者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作者是施耐庵,而書名卻是羅貫中所起。
二、全書是施耐庵一人所著。
三、此書是由施耐庵和羅貫中共同寫的。
“水浒”出自《詩經·大雅·緜》中“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一句。但至于這個書名的确切含義,一直存在異議。
另一種說法是:作者施耐庵由于厭惡爾虞我詐的官場,僅供職兩年,便辭官回到老家,一面教書,一面寫《江湖豪客傳》。書終于脫稿了,施耐庵對書中的情節都很滿意,隻是覺得書名欠佳。當時還是施耐庵學生的羅貫中建議書名為《水浒》,施耐庵一聽,高興得連聲說:“好,好!這個書名太好了!‘水浒’,即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義,且合《詩經》裡‘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于是将《江湖豪客傳》正式改名為《水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