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衡陽縣各個鎮的面積排名

衡陽縣各個鎮的面積排名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8-18 08:05:09

  地名是人類在社會活動過程中産生的并用來識别和區分彼此的一種标志性符号,它如同人類的姓名一樣起着不被混淆的作用。

  一個地名就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就是一種人文,一種人文就顯一方底蘊,一方底蘊就镌一片深情————今天蒸陽君帶你遊演陂,地名探源在繼續。

  地名轶聞~演陂

  演陂橋

  演陂鎮政府所在地。演陂橋源于演陂水(今稱演水),古人在此地河上建橋,故名演陂橋。據傳,演陂水故道經三聖寺有一單孔石橋,後因河水改道而成為街道路面,現仍有殘痕可見。河床改道後,明、清時曾先後建三拱和五拱石橋,以加速河水流量。今為原省道1814線跨越演陂水的公路橋。

  

  西狗嶺

  位于演陂鎮西嶺村。其山嶺陡峻,西坡似蹲狗,故名。今村去“狗”,乃名西嶺。清同治《衡陽縣志》載:“衛國寺在西狗嶺,康熙二十一年總督董公督兵過嶺施資修建。崖有石洞,号曰獅口,石磴危岡,多生木槿及麥冬、石姜諸藥草。西有白象峰,峰出甘泉,是曰象鼻;南有木魚峰,皆石崖也;東有西狗嶺,嶺臨官道。”清志對此記叙翔實,雖因年代久遠,古迹大多消失,地名亦有變化,仍不失為幽勝之地。

  南天峰

  位于演陂鎮石塘村。山上有别峰庵。清同治《衡陽縣志》載:“庵僧二如,明末遺民也。與王夫之友善,夫之遁迹,每相酬唱,及死題像,吊之詞甚哀。”傳說庵内樓房為王夫之著書之處,備有木履、布傘,不論晴雨,每出必用。意謂“頭不頂清朝天,腳不踏清朝地。”居此三年,著述盈筐。

  窯幹上

  位于演陂鎮新塘村。此地山幹上盛産陶土,明、清以來當地人在此建窯燒制陶器,故名窯幹上。其所産水缸、酒缸、花缽等陶器,遠銷縣内外。

  江公堂

  位于演陂鎮海山村。因其門前有口彎形大塘,形似張弓,名曰張弓塘。村以此諧音得名江公堂。

  天馬山

  位于演陂鎮白石村。村内有座褐灰色石山,巍峨陡峭,形似天馬,故名。山下曆産石灰,銷路頗遠。

  将軍蕩

  位于演陂鎮将軍村。昔有廟宇,内塑關羽像。廟前有大蕩,深不可測,故得名将軍蕩。村名沿襲此名。清同治《衡陽縣志》載:“演陂水又東流七裡為将軍凼,衡邵郵程多宿于此。”今為原省道1814線和西關公路交會處。

  賀馬堂

  位于演陂鎮楠木村。傳說清代有位姓賀的總兵曾在此塘邊飲馬,故名。

  隴頭橋

  位于演陂鎮隴頭村。村以橋得名。傳說昔日建此橋時,屢建未成。後有仙女經此,用攏(梳)頭的梳子塞入橋墩中,一建成功,故取名攏頭橋。後改“攏頭”為“隴頭”。

  

  清泉

  位于演陂鎮清泉村。清泉原名泉塘,1983年改用今名。境内蝦坳垅有一處約八畝面積的低窪地,零星汩出泉水,常年水溫30℃度左右,其中一小塘,水湧如注。清同治《衡陽縣志》載:“泉源不窮,灌溉彌廣。”

  千工塘

  位于演陂鎮千工村。村以境内千工塘得名。據清同治《衡陽縣志》載:“演水又西得石井水,水出千工塘,塘廣深,計費千工,因此為名。縣内千工塘凡四五口,唯此為著。”

  

  篦子堂

  位于演玻鎮鼓嶺村。此處戶主姓曠,以制作梳篦工藝精湛而聞名,故名篦子堂。

  雙林台

  位于演陂鎮大川村。别名雙台。此處因有二株桑樹長在小山台上,本名桑林台,後以同音演變為今名。

  夜公堂

  位于演陂鎮隴頭村。傳說此地一财主,以聚衆賭博斂财,一次牌運不佳,一夜之間輸得傾家蕩産,将房輸掉,故名夜公堂。

  祥至堂

  位于演陂鎮油沖村。據傳,舊時此屋主建房奠基時,有數隻喜鵲飛來鳴叫。屋主甚喜,以喜鵲叫報祥瑞之兆,故新屋落成後遂命名為“祥至堂”,謂祥瑞到來之意。今自然村名襲堂名。

  

  爵祿堂

  位于演陂鎮油沖村。舊時官宦之家堂号名稱,今為自然村名。“爵祿”:舊指爵位和俸祿。古時按官員的品第和官銜高低享受俸祿。此喻其家族舊時有人在朝為官,故以“爵祿堂”炫其榮耀。

  增福堂

  位于演陂鎮木瓜村。舊時此戶家庭經濟富裕,生活殷實,但還不滿足。新屋建成後,取名曰“增福堂”。謂繼續增添福祉之意。今自然村名襲堂名。

  樂德堂

  位于演陂鎮江邊村。據傳,舊時此戶主人在外為官,頗有官德,晚年告老還鄉,與家人享受天倫之樂。後建宅院,堂号為“樂德堂”,謂安樂而有清德之意。今自然村名襲用堂名。

  

  餘盛峰

  位于演陂鎮餘盛村。相傳明朝末年,有一個叫楊洲平的風水先生遊曆南嶽七十二峰。一天,他來到演陂橋的六塘遊山玩水時,發現一峰山水靈秀,風景怡人,且山北有一小庵香火旺盛,故而歎曰:“南嶽七十二峰外,獨餘此峰未顯名。”思索片刻遂取其名為“餘盛峰”。今村因峰而得名。

  打鼓嶺

  位于演陂鎮鼓嶺村。據傳,清朝乾隆年間,有李、曠兩大家族世居于此。曠姓是當地的大族,山多地廣;而李氏家庭地少人多。曠氏家庭有一墳山,形狀卧虎,稱虎形山。後李家有人在科舉中高中得授一官,其觊觎虎形山風水寶地已久,遂指使族人霸占曠家墳山,圖福蔭子孫。曠家憤而起狀訴到州府,州府官員先收受了李家賄賂,且屈于其權勢,遂将墳山判給了李家。曠家不服又無計可施,隻好在虎形山對面的山坡上建一寺院,寺前設一大鼓,每天擂鼓不停,意欲将虎驚走,以破壞其風水,使李家也得不到好處。“打鼓嶺”緣出于此。今村因此嶺而得名。

  

  營盤嶺

  位于演陂鎮黃石村。清朝鹹豐年間,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石達開率數萬勁旅自江西入湘,一路雖受到清兵的圍追堵截,但太平軍同仇敵忾,浴血奮戰,仍取得了許多戰役勝利。但在“寶慶會戰”中,遭遇曾國藩援軍的阻擊,未能攻克寶慶,石達開隻好撤退。撤退途中,一隊人馬來到演陂橋附近的黃石町一處易守難攻的山地安營紮寨。湘軍一路追殺,血洗了太平軍的紮營地。後人遂稱此地為“營盤嶺”。

  

  四眼塘

  位于演陂鎮紅荷村。相傳元末明初,有一歐姓青年上山砍柴,發現一口山塘,其塘邊有四眼泉水,終年不竭,且泉水清冽,入口甘甜。遂舉全家遷居于此,地亦因泉而得名“四眼塘”。

  瓦頁塘

  位于演陂鎮魯陂村。傳說此村舊時有一惡霸财主,貪婪成性,魚肉百姓。村民路過其家門前時,往往側目相向,敢怒而不敢言。某年冬天一個大雪紛飛的傍晚,一衣不蔽體、骨瘦如柴的乞丐向财主乞讨,财主非但不給施舍,還縱容家丁将其活活打死。正當财主惡奴施暴時,忽然電閃雷鳴,天崩地裂,頃刻之間财主的瓦房坍塌沉沒,變成一口水塘。故後人稱,為富不仁,天理難容。瓦頁塘之名緣出于此。今為自然村名。

  

  瓦子街

  位于演陂鎮德勝村。明、清時期,此處是往來于衡州與寶慶的必經之地。那時,将人和騾馬行走的驿道稱之為官道。在此路段的兩邊建有許多瓦房宿舍和飯店夥鋪,供來往的行人歇息或安宿。久之便形成了一條自然的街道,故得名瓦子街。

  本文來源《蒸陽地名》

  圖/李根

  地名探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