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寶寶啟蒙的最好場所,每一個寶寶最初學習說話,都是從模仿自己的父母開始。家長一定要留心寶寶的啟蒙教育,争取讓自己的孩子先人一步。但教寶寶說話是個很有難度的事情,要注意方式。
兩個寶寶語言能力有差異,原因在于家長 小李和小麗是兩對好閨蜜,大學的時候就一個宿舍住着,結婚生孩子後也一直保持着聯系,恰巧兩個人的寶寶差不多大,可以經常聚到一起讨論育兒經驗。
寶寶到了學說話的年紀,為了更好地培養孩子,兩位寶媽算是使出了“吃奶的勁”。
她們都是從最簡單的拼音教起,還買了很多小人書,教孩子看圖識字。但一段時間過後,小李明顯感覺到小麗家的寶寶說話更加流暢、語言也更加完整。
有哪些因素影響寶寶說話早晚? 兩位寶媽教孩子說話的時間長短都一樣,為何差距這麼大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遺傳基因影響語言系統
說話是人的基本技能,每個人都會說話,發育較好的寶寶普遍說話早一些,而這個發育會受到寫受遺傳的影響。
父母比較聰明、學曆高一些,生出來的孩子也會更聰明些,在智力方面發育得更快,所以學說話也更快一些。
▼ 不同性格的寶寶說話程度不同
每一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性格,有些調皮愛鬧,有些安靜乖巧。調皮的孩子頭腦更加靈活,更願意表達自己,在說話方面更快一步;有些寶寶比較安靜,即便會說話了也不願意開口,需要家長們細心引導,才能開口。
▼ 教學方法影響掌握程度
很多家長教孩子說話還采取最原始的方法,通過小人書、圖片等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孩子。
這樣教寶寶,不容易寶寶理解,同時也不能更好鍛煉寶寶自我學習。
有哪些好用的方式方法更有助于語言啟蒙呢? 有些家長卻很聰明,教孩子說話有一套。比如在吃飯的時候給寶寶介紹今天都吃什麼,給寶寶介紹穿的衣服等。
在特定的環境裡,激發寶寶的興趣,觸發他們的學習能力,這樣教下來,寶寶掌握得會更好些。
1)家長與寶寶“輪流說”
在教寶寶說話時,可以通過對話的方式讓孩子開口:
媽媽:你在吃什麼?
寶寶:面包
媽媽:你餓了嗎?
寶寶:餓了
對話盡量簡短一些,這樣寶寶理解起來更容易些,在後期寶寶說話越來越流暢後,可以增加對話的難度。
2)進行 聯想式對話
什麼是開放式對話?就是家長提出的問題有多種回答,而寶寶可以根據自己的思考進行選擇。
媽媽:看那個奶奶在幹什麼?
寶寶:她坐下來了
媽媽:她為什麼坐着呢?
寶寶:奶奶累了
類似于上述的開發式對話更能夠鍛煉寶寶的判斷能力和思維意識,使得寶寶增加對話的興趣。
除以上方式,想要寶寶學得更好更快,除了要掌握教的方式方法,更要注意運用高級詞彙。
“高級詞彙”對娃的語言啟蒙有幫助 更加具體的形容詞:紅彤彤、金燦燦、綠油油,這些形容詞遠比紅色、金色、綠色更加豐富。
除了形容詞,還有序數詞:第一、第二,這些代表次序的詞彙更加高級,并且有一定的邏輯,可以培養孩子更加缜密的思維。
要将這些高級詞彙代入生活中,如可以教寶寶,起床後第一件事是穿衣服,第二件事是洗臉,然後是刷牙、最後才可以吃飯。
此外,寶寶吃橘子的時候,可以這樣問寶寶要不要吃酸甜的橘子?除了可以讓寶寶學習高級詞彙,還可以通過親口品嘗讓寶寶記住酸酸甜甜的味覺體會,在之後的情景中,也可以靈活運用這些詞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