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的姓氏的來曆、和你的字輩嗎?你家還有家譜嗎?
文/張秀陽
家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産,在漢族有悠久的曆史,後來在民族融合中,逐漸在各民族中開始出現家譜。
家譜是一種家族制度規範,能夠規範人倫,是對社會法律和制度的一種重要補充。對于當代來說,家譜可以作為傳統文化展示,可以重溫先祖的優秀文化。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姓氏是标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系的标志和符号。
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後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間的通婚。
姓産生後,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比較穩定,而氏則随着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後代有幾個氏或父子兩代不同氏。姓氏與人名一起構成了一個人的姓名。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是一種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漢以後,姓氏合為一體,此即我們每個人都有的姓。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來源與變遷,中國人的姓氏淵源大多很為古老,假若沒有古書或舊譜的記載,後人就很難考究得清楚。從一姓到一國一家,不能不知曉自己根源來自何處,認清自己的姓氏來源,每套《家譜》都詳細介紹了自己姓氏源流,這樣才能世世代代承繼,也能将族系根緣流傳千百年。
明清以來,祠堂成了宗族祭祀先祖、議決大事的重要場所。每個祠堂都有自己的堂号,從某種意義上講堂号是姓氏宗族的标志。
堂号名稱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為紀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創。
一般來說,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漢時期對行政區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諸侯國名,地方府、州、縣名。随着姓氏家族的發展壯大,就出現了以各姓氏名門望族發祥地的郡名作為郡号的由來。
大家族日久人衆,或是遇至天災連年之時,族人就會因遷徙流離,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總堂号”之下,再加入“分堂号”名稱的方法。“總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發祥地,寓後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則是族人遷徙至新地,成為當地有名望家族後,以該地的郡号作為堂号,“總堂号”和“分堂号”統稱為“郡望”。
因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幹姓氏同為一個堂号的現象。例如:王,胡這兩個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稱的另一出處:自創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該堂号名稱一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為銘記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誨。例如:楊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為人風範。
如果你發現了你家的家譜,肯定最想知道你的始祖是誰?你是從哪裡來的?家族祖輩都有哪些名人。這些内容,家譜裡都有記載。
比如安徽渦陽一支張姓:
安徽渦陽縣新興鎮張氏(百忍堂)族譜:廷步全玉德,鳳興欽繼常。民國初後續家譜為:儒來慶萬壽,榮華成吉祥,功業千秋明,精神山河在。
渦陽新興集及周邊張氏族人,源自山西省洪洞縣老鸹巷大槐樹,于明洪武年間遷址龍廟(新興集)北張老家,後世子孫延綿昌盛,分枝分叉星羅棋布分至周邊,其祖庭在北張老家。這一支的名人比如清代撚軍起義首領張樂行、張宗禹叔侄等。
上面所引渦陽張氏百忍堂族譜清楚的記載着這一支的字輩:廷步全玉德……以下延續。
字輩,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輩份的字(多為名字中間的字),俗稱派。其意蘊為修身齊家,安民治國,吉祥安康,興旺發達。字輩是中國傳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國古代一種特别的“禮”制,它一直延續到現代。由于各種原因,自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後,世人對字輩譜變得陌生,這種現象在年輕一代更是明顯。
說到字輩,中國人最熟悉的莫過于孔姓字輩。孔姓在自孔子之後的兩千多年裡,族屬繁衍日衆,遍及全國各州府縣。為了使族屬代代不亂,長幼有序,老少尊卑各有條理,孔氏宗族逐漸形成了一套嚴格的規範條例。
在明代以前,孔氏後裔沒有固定的行輩,那時人數尚少,各家取名很随意。從四十五代起,已注意訂定行輩,但還不嚴格,同輩人多采用同一偏旁或同一字作行輩字。
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後賜給孔氏十字作為行輩字,從五十六代起排,此後孔氏族人不準随便取名。衍聖公府還專門頒布了《孔氏行輩告示》:“……今依所定吉字開列于後,凡我族人俱當遵照所開列行輩,取名訓字。有不欽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準入譜。”明崇祯年間,六十五代衍聖公孔胤植報請皇帝,又立十字十輩。清同治年間,七十五代衍聖公孔祥珂經皇帝核準,又立十字十輩。1919年,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贻備案續立二十字二十輩。以上幾次訂定的行輩字計五十字五十輩,為五十六代到一百零五代,依次為:
希言公彥承,弘(宏)聞貞尚胤(衍)。
興毓傳繼廣, 昭憲慶繁祥。
令德維垂佑, 欽紹念顯揚。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彜常。
裕文煥景瑞, 永錫世緒昌。
以上第六十五代本為“胤”字,衍聖公孔胤植為避皇帝廟諱,而将“胤”字改為“衍”字。到20世紀90年代,曲阜當地的孔氏已傳至八十代“佑”字輩,以下尚有25字可續。
孟姓、曾姓、顔姓也用孔姓字輩,意為出自一體。
字輩屬于詩體,常見的一般有以下幾類:
1.四言詩體
四言類詩體屬于比較常見的,其廣泛被各大家族使用。譬如山東日照丁氏,他們在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六修丁氏家乘時,從第十三代開始将字輩定為:“惟我家譜,履曆備詳,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來照,相宅河北,天啟開科,崇祯任職,鄉賢名宦,德言事功,顯揚令緒,繁育興隆,聿願同心,孝敬和睦,世代綿長,丕承祖澤”這套字輩以四言的形式,叙述了日照丁氏的來曆、遷徙、發展以及對子孫後世的祝福與期望。
2.五言詩體
五言類詩體字輩如程氏四箴堂自始祖元譚四十世開始為:“伯偉尚嘉芳,浩天大發祥,聞知尊典訓,正直集材梁,禮義為賢度,謙恭有道光,齊家先孝友,之國尚文章,學問通經濟,功名奏天堂,祖訓欣永振,百世受其昌”。
3.七言、八言詩體。
七言的像程氏湖北省江夏區:晉戍元譚程氏叟,世系流衍在歙休,明伊隸洛光先緒,鳳嶽守歙邁衆流,慶祖從命遷鄂渚,文孫有志壯千秋。神童本系江南出,伫看楚立萬世侯。
八言的著名海甯查氏家族字輩:“秉志允大繼嗣克昌,奕世有人濟美忠良,傳家孝友華國文章,宗英紹起祖德載光。”此字輩自海甯查氏第七世開始用,金庸為二十二世良字輩。
4.對聯
除了詩體以外,還有以對聯形式出現的字輩。但是這種形式的不是太常見。最早的就是趙匡胤為其後代拟定的字輩加上自己的匡字組成一副對聯“匡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
字輩是一部完整家譜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個家族的印記。它有以下具體作用:
1.字輩可以明确宗族内世系。宗族内族人通過字輩取名,确保宗族世系清楚明确。
2.字輩可以規範宗族内族人取名。依據字輩取名,使宗族内族人名字具有統一、整齊特點,有規可尋。同輩間字輩相同,雙名的姓名同輩就有兩個字相同,單名字輩偏旁相同;不同輩間字輩不相同。
3.字輩在宗族内可以分辯尊卑。字輩中每字的先後順序依序反映了宗族内不同的輩次,字輩某字的前一字高一輩,依序前推高兩、三、四等輩;某字的後一字低一輩,依序後推低兩、三、四等輩。
4.字輩在宗族内可以區别親疏。字輩通常是以每一個宗族為單位制訂的,同姓之間能夠區别不同的宗族。同姓同字輩就同宗族,自然就親;雖然同姓,但字輩不同,一般就不同宗族,當然就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