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八大處碧雲寺

八大處碧雲寺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04 13:16:05

  秋光爛漫的午後,木樨香盈窗,正讀着明代朱樸的詩:《宿碧雲寺》——

  塔影蕭蕭夕陽間,

  碧雲黃葉滿秋山,

  空堂夜冷無燈火,

  唯有貧僧乞米還。

  詩中的“碧雲,黃葉,秋山”與我網名和季節相合。

  去年,曾匆匆探尋的東山俱胝洞,憑着網上一位外地遊客張先生寥寥數語的簡約介紹,語焉不詳,淵源不清,當初又是浮光掠影匆匆折返,觀罷俱胝洞我一頭霧水:海甯有如此聞名遐迩,源遠流長的名勝遺迹,卻苦于搜尋不到任何更多的詳細文字資料,實乃一大憾事。這愈加觸發了我的好奇求證欲望,遵循老前輩王國維“田野和典籍雙重求證法”,我再次踏勘實地,鑽進故書堆,雙管齊下,取得如下一篇考證文字,以償心願,并飨與讀者。

  我爬山涉水,鑽荊棘,搜瓦礫,行文寫作一年有餘,四十篇文字都是對海甯曆史文化遺存孜孜探求的足迹記錄,作為考據文章,免不了引經據典,引用奧澀的古文,羅列搜尋過程,因而文筆枯燥,情節無趣,大衆可讀性不強。很想酣暢揮筆寫幾篇橫刀立馬,香豔纏綿,曲折奇詭的有趣故事。

  但我覺得,眼前影影綽綽的古人,樓宇,風帆,經幢常在晃動,隻得暫且償還了這些舊債再說吧。

  八大處碧雲寺(俱胝洞與碧雲寺)(1)

  東山缽盂峰,左側為智标塔

  八大處碧雲寺(俱胝洞與碧雲寺)(2)

  俱胝洞上口

  八大處碧雲寺(俱胝洞與碧雲寺)(3)

  俱胝洞下口

  東山古稱審山,由南麓上山,登及三分之二,即為木棧道,棧道起步的北側上方,有形似兩巨掌虛合,作參拜狀的巨石,俗稱“合掌峰”,1270餘年前的唐代稱此為“缽盂峰”。

  據《峽川志》,“缽盂岩,審山碧雲深處,其形旁擁,中陷如缽,有泉泓然,冬夏不竭。”

  《峽川志》又雲:“碧雲寺缽盂峰下,峰巒秀聳,崖谷深邃。唐俱胝禅師苦無水,登岩上喝石得泉,泉深丈餘,冬夏不竭。岩後有轉身洞,宛轉通達,師嘗經行其内,洞外石壁數仞,懸蘿倒葛,不可磴道。亦稱俱胝岩,泉稱俱胝泉。”

  八大處碧雲寺(俱胝洞與碧雲寺)(4)

  喝石泉又名俱胝泉

  八大處碧雲寺(俱胝洞與碧雲寺)(5)

  俱胝洞内

  俱胝和尚,唐代婺州(金華)人,此人是一位高深莫測的神秘高僧,他日日在洞内打坐修行,口中念念有詞,誦念的即是《俱胝咒》。

  八大處碧雲寺(俱胝洞與碧雲寺)(6)

  俱胝和尚(崇惠禅師)

  《俱胝咒》即是“七俱胝準提大身陀羅尼經”。

  《俱胝咒》是入壇者的必學功課。初出家人者,每日應誦三七遍(三個七遍,即二十一遍)。

  佛法雲:“此俱胝咒,能滅佰仟俱胝,十惡五逆一切重罪。成就一切白法。具戒清潔速得菩提。”

  “是咒有大神驗,随誦即得悉地。所求随心。無願不滿。”

  “此咒神驗第一。一切如來所共宣說。譬如有人見佰仟佛,經無邊劫所作善報,亦不能及此陀羅尼功德。”

  佛法曰:準提菩薩是宇宙間最古的一尊大佛,是無始劫前法界宇宙東初佛——阿拉爾媽佛佛母的化身。

  準提兩字古梵語诠釋是清淨之意。

  俱胝:梵語意為千萬,億。

  七俱胝:意為巨數,無窮盡。

  佛法中,俱胝若理解為百億,于凡俗是一個大數目,但在法界宇宙,百億也隻是微塵般的小數目。

  “七”則表示法界宇宙的有形時空的所有方向,即:上下,南北東西及中央。

  《俱胝咒》的咒力是由無數古佛的神力彙聚而成的。

  當年軍閥孫殿英東陵盜掘慈禧太後墓,打開棺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金光閃閃的“梵文經被”,金線繡的正是俱胝禅師誦念的準提俱胝陀羅尼經文。

  俱胝和尚不辭辛勞,風雨無阻在洞中修煉。後來在俱胝洞旁修築了簡陋茅屋,并在俱胝峰下募建了崇惠庵。人們遂改稱俱胝和尚為“崇惠法師”。

  大曆三年(公元768年),崇惠庵改名為碧雲寺。

  八大處碧雲寺(俱胝洞與碧雲寺)(7)

  俱胝洞旁碧雲寺遺址

  八大處碧雲寺(俱胝洞與碧雲寺)(8)

  碧雲寺遺址古樸樹

  八大處碧雲寺(俱胝洞與碧雲寺)(9)

  碧雲寺遺址

  清代《海昌勝覽》:“崇惠寺在東山東麓,俗稱北寺,寺有毘廬閣。”

  據《峽川志》:“碧雲寺在審山東北缽盂嶺下,唐俱胝禅師開山,創崇惠寺,元末毀,明初重建。”

  曆代名仕皆曾到訪過該址。

  貝瓊《記》曰:“俱胝岩深黑,可坐三四人,人言舊多合抱木,三伏時如清秋,岩前土五色。”

  朱爾邁注:“九十九峰閣在碧雲下,高僧澹哉所建。”

  查慎行《碧雲寺》詩雲:“徑曲耐幽深,杉籬步步陰,煙光遮寺斷,殿影赴潭深。”

  崇惠寺,俗稱北寺,元代至大年間由僧西薇重建。至正又重建,明洪武十八年增建法堂,洪武二十四年立為叢林。

  立為叢林是禅院升級換代的開始。

  唐代百丈山懷海法師始創叢林,當時寺院有規則不明的亂象,“禅宗聚處,尊卑不分,于說法住持,未合規則”,于是創立管理有序的禅院,名曰叢林。

  叢林分為甲乙徒弟院和十方住持院,甲乙徒弟院由師傅剃度的徒弟分甲乙輪流住持。十方住持院,則聘請諸方名宿住持,稱十方叢林,由政府官員監督選舉,該機制一直延續至今。

  碧雲寺的十方叢林赫赫有名。

  聲名遠播的餘杭徑山寺,作為江南禅院五山十刹之首,臨濟宗祖庭。南宋時僧衆三千,鐘聞十裡,如今也有寺僧千餘,寺院建築一千多間。

  據《備考》記載,徑山第二任祖師“無上法師”,早年就在碧雲寺修行。

  據《徑山志》,徑山寺的第十五代真歇清了禅師,一直難以啟蒙開悟,直到有“一日,登缽盂峰,豁然契悟。”碧雲寺聖地又成就了徑山寺的第十五代祖師。

  八大處碧雲寺(俱胝洞與碧雲寺)(10)

  真歇清了禅師

  俱胝峰,碧雲寺如此神奇,繞不開俱胝和尚的奇異存在。

  佛書《無關門.第三則》:“俱胝和尚凡有诘問,唯舉一指。”“一日,天龍禅師到庵,師乃迎祝具陳其事,天龍豎一指而示之,師當下大悟,其後凡有參學僧前來問法,師皆豎一指以答之,世稱“俱胝一指”,俱胝禅師入寂前,他說:“吾得天龍一指禅,一生受用不盡。”

  面對各地前來碧雲寺參學培訓的僧衆,高深莫測的俱胝和尚均豎起一指,讓他們自個去思考開解。

  俱胝禅師以指代道,讓來訪者獨立開悟,他的一位小沙彌并未理解,卻貿然豎指回應他人,被俱胝禅師砍去手指,老僧為其斷指破相,告誡小沙彌天下萬物亦無相,小沙彌遭受痛苦破相,卻獲得開悟,因禍得福,遂成正果。

  臨濟宗的祖庭,由希運法師創立于黃檗山,希運和尚身高七尺,額有肉珠,舉止倜傥,善于辭令。

  據《許志》,禅宗黃檗出自鹽官,希運禅師曾為鹽官碧雲寺首座。

  在鹽官安國寺避難當過和尚的(法名瓊俊)的唐代宣宗皇帝即位,賜号希運“斷除禅師”。據《通志》:“開法黃檗,法席冠天下,實為臨濟之祖。”

  此後過了四百年,十二世紀初,臨濟宗傳至日本,現有信衆數百萬人,日本信衆們追尋祖庭來到餘杭徑山寺,膜拜頂禮。

  碧雲寺現若存在,他們應一步一叩首,先來跪拜海甯東山缽盂峰,這才是真正的隐形的臨濟宗祖庭。

  據《峽川志集成》,崇惠寺在元代屢遭兵火毀壞又屢次重建, 明洪武二年和萬曆四十四年又重修佛殿僧寮,成“雄壯秀潔,一方蘭若之勝。

  明末,正殿毀圯,順治間,由“僧漢文立釘關募建,禅堂僧寮具新之。”此時,硖石東西兩山十數座寺院君隸屬于碧雲寺,“唯碧雲獨為鹽轄”,碧雲寺由州府直轄領導。

  清代崇尊佛界,碧雲寺香火鼎盛,規模恢宏。

  民國三十年(1941年),日寇占領期間,海甯漢奸沈志成(綽号長腳阿三),聽從日軍懼怕新四軍藏于東山,将合抱大樹三千多株砍伐殆盡,并毀壞碧雲寺和南山道院等古迹。

  民國三十四年七月(1945),日軍又将碧雲寺拆毀,而将寺院材料用于修建儲藏壕和防空壕。

  剛拆除古刹碧雲寺,似乎天降報應,八月十四号,日本投降。

  八大處碧雲寺(俱胝洞與碧雲寺)(11)

  日本信衆參拜臨濟宗祖師

  禅宗是中華文化的高級智慧,它蘊涵的哲學思想博大精深。

  就在本月的四号,2022年諾貝爾物理獎由三位科學家獲得,此獎頒給“量子糾纏”理論。科學家經過不懈努力,證僞了貝爾不等式,證明了愛因斯坦光速不可超越理論的錯誤。

  禅宗認為:光速可以超越,因果皆有報應。世道存在輪回。所謂之“我”,隻是生理和心理的幻像,無我之境界,困于六道之中,人生無外乎宇宙微塵中偶然中的必然。

  這和諾獎得主的理論完全一緻,宇宙光速可以超越,因果可以颠倒,時光可以折疊,萬物都将在明天某個時代輪回。禅宗思想也被現代科技實驗所證實。

  現代人切不要妄自尊大,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僅僅隻占5%,宇宙中的95%的高維度暗物質暗能量正在窺視監督着我們,我們卻如螞蟻般的爬行,毫無察覺。

  讓我們敬畏禅宗的先知先覺,心無挂礙,接納生活的甜蜜和苦澀,欣然前行。

  我在俱胝洞前冥想,山風蕭蕭,桂香陣陣,迷離之間,恍惚聞到洞内傳來俱胝禅師的誦念俱胝咒的聲音:

  “拿麼不達呀拿麼打魯瑪,呀拿麼桑各呀,拿嘛薩拉瓦布達播地薩特維喋呀,拿麼喝拉德拉德拉呀呀,拿嘛阿利呀瑪哈準提耶……”幽幽弱弱,似有時無,不絕于耳。

  秋山 于2022 .10 .1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