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成都市年末總人口數

成都市年末總人口數

旅遊 更新时间:2024-10-15 13:10:11

  澎湃特約評論員 朱昌俊“一座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都正在把這句城市宣傳語變成現實,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成都市年末總人口數?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成都市年末總人口數

  澎湃特約評論員 朱昌俊

  “一座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都正在把這句城市宣傳語變成現實。

  日前公布的七普數據顯示,成都市常住人口突破2000萬大關,達到2093.8萬人。

  從總量上看,成都成為繼重慶(3205萬)、上海(2487萬)、北京(2189萬)之後,我國第四個人口超2000萬的城市。

  而且,考慮到重慶、上海、北京都是直轄市,而成都作為副省級城市,這個2000萬 的含金量,更不容小觑。

  從增量上看,與2010年六普數據相比,成都十年人口增長約581.9萬人,增量僅次于深圳、廣州。

  中國人口“第四城”

  有說法稱,成都正式晉升中國人口“第四城”,這其實不夠準确。因為早在六普時,成都人口就已經位列全國城市第四,這一次是衛冕成功。不同的是,總人口突破了2000萬。

  抛開人口維度,“第四城”之于成都,其實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定位。2000年時,《新周刊》就把成都評為北京、上海、廣州之後的“第四城”。

  這個稱謂當然也面臨争議,但成都的确在諸多指标上展現出了中國“第四城”的氣質和實力。

  比如,作為全國八大區域樞紐機場之一的成都雙流機場,旅客吞吐量連續數年位居全國第四。特别是去年,僅次于廣州白雲機場,位居全國第二,還跻身全球最繁忙十大機場。而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下個月按期通航後,成都将成為繼北京之後,全國第二個擁有雙4F級(最高級)機場的城市。

  比如,截至2020年底,成都地鐵通車裡程達到518公裡,僅次于上海、北京、廣州,也是全國第四。

  成都的領館數量,僅次于上海、廣州,居全國第三。

  再比如,去年成都汽車保有量達546萬輛,僅次于北京,位列全國第二,高出上海100萬輛以上。

  可以說,在諸多方面,都能夠看出成都的“大城”氣概和雄心。

  2017年公示的《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草案提出,至2035年,成都市域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300萬人以内,并按照服務人口2760萬人配置市政公共服務設施。2019年,有媒體報道,成都的實際管理人口已達2100萬。

  不難看出,成都其實早就在為2000萬人口做準備。或者說,這座城市的發展,就是奔着2000萬以上的人口去的。

  經濟學普遍認為,人口是城市發展的基礎,人口規模是城市競争力的有力體現。因此,常住人口突破2000萬,對成都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網紅城市”的另一面

  那麼,成都“憑啥子”吸引人?

  說到人口吸引力,人們很容易想到深圳,認為它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其實成都也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移民城市”。

  比如,改革開放前的三線建設時期,成都就吸引了全國一大批科研人員及家屬落戶;再往前推,作為抗戰時期的大後方,成都也迎來了全國各地的湧入人口;再往前,還有清朝初年開始的湖廣填四川……可以說,成都從來就自帶“移民城市”的基因。所以出現了一種說法:成都方言如此統一,與移民文化所形成的“新語言”有關。

  理解了成都的“移民城市”基因,就不難理解今天成都的人口吸引力。這首先表現在城市的包容和開放上。在成都生活過的人,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這座城市不排外。

  其次,是經濟發展、産業布局上的精進。

  作為一座内陸城市,成都的産業布局,其實并不保守。過去十年的人口爆發期,恰好是成都産業升級的關鍵期。比如,電子信息産業早就是成都的第一支柱産業。從英特爾、富士康、戴爾、聯想到京東方,成都一直是“IT西進”的引領者。

  在眼下如火如荼的新經濟方面,目前的成都雖然缺乏有足夠實力的本土企業,但依然是内陸絕對的互聯網重鎮。比如,國民級遊戲王者榮耀就誕生在這座城市。

  在産業方面,無論是汽車、IT、互聯網新經濟,成都在過去十年都成功抓住了産業升級和國内産業轉移的機遇,也刷新了外界對于内陸城市的想象力。這一點也自然轉化為吸引人口的硬實力。

  要指出的是,在不少的城市形象傳播中,成都似乎都是以“網紅城市”示人,突出的是煙火氣、休閑氣息。這當然是成都重要的軟實力,但很容易讓人忽視成都在産業上的努力。

  以緻于一些企業家一度對成都存在誤解。時任成都市長羅強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就講過一個故事:馬化騰曾說成都這個地方就是“少不入川”,人到了以後可能就是打麻将,根本出不了東西。直到王者榮耀從成都研發出來後,他才改變了對成都的看法……

  當然,成都的宜居一面,确實是吸引人口的一個獨特砝碼。比如,國家對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定位之一,就是“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關于成都的宜居和生活氣息,網上有着各種本地人、外地遊客的描述,這裡就不贅述了。有必要特别說的是,成都的生活成本。

  成都的“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推進生活成本競争力提升工程,并明确了要打造“中國最具生活成本競争力”的超大城市,其中一項重要表述是——保持房價收入比在全國主要城市中的較低水平。這對于吸引人口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雖然過去幾年,成都房價也經曆了明顯的上漲周期,但在全國同等能級城市中,确實還是具有相當的競争力。

  強省會的機遇與挑戰

  如果說産業的升級是靠後天努力,那麼,成都的特殊區位條件這一先天因素,則是它具備強勁人口吸引力的關鍵。

  作為中國戰略“大後方”,成都曆來就是大西南的中心城市和七大區域中心城市之一,在周邊多個省份都具有較強的認同度。加上,自古“天府之國”的美譽,以及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讓成都對外具有包容性,在大西南内部則又具有相當的向心力。

  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成都區别于其他“強省會”城市的一個相對特殊的因素。

  成都人口的增加,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一是省内人口向省會城市、中心城市的集中,這在全國已是普遍趨勢。過去十年,四川人口增量為300多萬,而成都遠超過這一數值,說明它對省内人口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當然,這也與交通的改善有關。比如高鐵拉近了成都與其他地級市的距離。過去十年,也是四川高鐵突飛猛進的十年,自然推動了人口向省城的集中。同時,四川是總人口超過8000萬的人口大省,這也為成都人口的增長提供了一個強力後盾。

  二是回流人口。目前四川仍屬于人口淨流出省份。而相當一部分回流人口,流向了成都。

  最後,就是近幾年以“搶人大戰”為标志,政策對于全國人口的吸引。一個有象征意義的細節是,與“北漂”等說法相對,如今“蓉漂”也成為一個高頻詞彙。七普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四川跨省流入人口259萬,這裡面就有不少屬于“蓉漂”。

  不隻是想方設法吸引人,在解決“人來後怎麼辦”的問題上,成都和上海、廣州等城市一樣,也在提早謀劃。

  作為罕有的2000年來“城名未改、城址未變”的城市,成都的城市格局曆來為“兩山夾一城”。但随着城市人口規模的擴大,由此帶來的發展局限性包括“大城市病”也日益顯現。

  為此,2017年,成都正式提出“東進戰略”,向東跨過龍泉山,打造“一山連兩翼”的新格局。到2035年,成都東部新城的規劃總人口将達到385萬人。這既為人口的增長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也為繼續“引流”打造了新的場景。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這句中國古訓,充分說明了人口增勢對于城市發展走向的象征意義。在很大程度上說,成都過去十年在人口方面所展現的成就,是這座内陸城市不斷突破自身限制的有力證明。

  着眼未來,無論是從規劃,還是從人口向中心城市進一步集中的大趨勢看,成都的人口增長仍有一定的空間。

  當然,跻身2000萬人口城市俱樂部,對城市是機遇,也不可避免帶來挑戰。

  比如,盡管在不少指标上,成都都在直追一線城市,但它作為中西部城市所處的發展階段,仍未改變。作為8000萬人口大省的省會,如何更好體現對省内其他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考驗成都的責任和擔當。

  城市公共服務提供能力的提升,能不能與人口的增長速度匹配,城市治理能力能不能滿足更高的期待,也關乎成都真正的城市品質和未來對人口的吸引力。

  責任編輯:甘瓊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