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僅存的五個非省會計劃單列市中,青島的大學資源是相對領先的,而且這些年青島又引進了不少的大學建設青島校區或研究院,一度有“南深圳、北青島”之稱謂。但青島的大學布局沒有跟上城市發展的節奏和脈絡,沒有形成互相共振的促進作用。
先說青島駐地大學的分校區建設。海洋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理工、青島農大等青島主要本地大學已經分别擁有了至少三個校區,海大第四校區正在建設。而近些年才遷到青島的石油大學也開始了第二校區的建設。
這些年在異地辦學的潮流下,青島無疑走在了前面。但真正已經成功落地的隻能算山大青島校區一家,不僅成功實現了本科招生,而且開始了校區的二期建設。其餘的因為時機慢了三兩年,又趕上了國家調控,好像隻有哈工程青島校區已經正式建成并實現了研究生招生,算是成功了一半。其他最可惜的就是北航和經貿大學的青島校區了,規劃規模大而且接近建成,但下一步是否能夠實現招生開張就很難說了!那些僅僅規劃在青島設研究院作為窗口和試探的大學就更多了,在限制令下也就逐漸悄悄地沒有動靜了!可惜了青島多少最好的海濱寶地啊!
回歸主題,為什麼青島的大學布局沒有跟上城市發展的節奏?
第一、校區的布局太多太爛。引進一個校區成了所在區市當政者的政績,而不是從整個青島大盤子來考量。幾個本地大學紛紛跑馬圈地,校區越多越好。其實一個大學校區過多,不僅會造成城市資源和大學管理的浪費,也會造成大學水平的下降或發展的參差不齊,對大學本身基本沒有正面的好處。
第二、校區的布局與城市的規劃布局不合拍。青島要創建國際海洋城市,國家層面也規劃了藍色矽谷,一些國家級的海洋科技實驗室也投入重金入住,但為什麼海洋大學非要跑到西海岸去建最大分校區,而不是就近在藍色矽谷建設呢?是要将來各自獨立嗎?海洋大學如果在藍色矽谷建校區是不是可以疊加國家戰略?是不是可以更好地互相促進嗎?海大還會這些年如此平凡平庸呢!還有青島大學的上合校區更是某些主政者一時心血來潮的傑作,實打實說,這個校區幸虧沒有動工建設,否則就是永遠的遺憾,因為這個地方就不是一個适合建大學的地方,以青島之大,随便找個地方都比這不知好上幾倍。再說上合示範區是面向上合組織國家的商貿交流的窗口,有個上合經貿學院就足夠了!好像還是不停地有青島大學上合校區要建設的消息,這簡直成了上合示範區一道過不去的坎,何必呢!
第三、城市發展的布局思路不連貫也是大學布局混亂的原因之一。前些年重點發展藍色矽谷,後來又有了紅島經濟區,兩者一起發展也馬馬虎虎。等這些年精力都投向了上合示範區,紅島經濟區被迫無辜的取消了,藍色矽谷也降維管理了,大學的布局也陷入了追逐的迷茫之中!可以猜想,如果藍色矽谷還一直保持以前的規格和格局,北航青島校區早就建成招生了吧?好在康複大學基本建成,如果現在選址,康複大學肯定不會在曾經的紅島經濟區吧!這些颠覆初心的規劃變故,讓大學的入住對城市發展的助力打了大大的折扣。社會和城市的其他浪費就更不用細說了!一聲歎息吧!
經曆這些波折,青島還是該慶幸吧!青島和那些來到青島建設校區的大學們還是一起再努力一下,把布下的攤子撐起來吧!投入的真金白銀可都是國家的财富啊!校區都建設好了,不能招生是莫大的浪費。如果北航不能招生,幹脆合作辦學改成青島航空大學也不錯吧!經貿大學青島校區不能開張,改成青島經貿大學也還行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