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婦科惡性腫瘤,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宮頸癌,因為新聞總是有報道。的确,宮頸癌是目前我國發病率排名第一的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宮頸癌的高發年齡是45-59歲,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年齡低于35歲的宮頸癌患者逐年增加。專家建議,女性可以通過接種宮頸癌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宮頸癌的發病概率;有了性生活之後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宮頸細胞學檢查。
為什麼子宮頸易發惡性腫瘤? 1、子宮頸與外界相通:子宮頸在子宮體下方,連接于陰道、子宮體。女性月經的經血從這裡排出,生孩子的時候嬰兒會從子宮頸通過。此外,子宮頸可以分泌粘液,宮頸粘液可以附在子宮頸管上堵住細菌進入子宮腔内,這樣一來細菌就在子宮腔裡停留了。
2、子宮頸上皮交界處的運動:宮頸與陰道連接口的上皮是鱗狀上皮,子宮頸管内的上皮是柱狀上皮。鱗狀上皮和柱狀上皮的交界處沒有過渡的地方,也容易受到内分泌影響,因而經常活動。也就是說,如果女性體内的雌激素分泌比較高的時候,柱狀上皮就會往陰道外面張去了;當雌激素水平降低的時候,這個交界的地方就會往後退,又到了宮頸管内去。這樣一來一回,就容易将陰道的細菌帶到宮頸腔内,發生感染。
哪些人更容易受到宮頸癌的“青睐”? 雖然子宮頸相對來說,是比較脆弱、容易受到細菌入侵的器官,但是如果女性的身體條件較好,而且排除了一定的外界因素,宮頸癌還是沒那麼容易找上門的,因此也不用過于擔心。但是确實有幾類女性是宮頸癌額高發人群,這些女性就應該提高警惕,戒掉壞習慣,做好預防以及排查:
1、過早性生活:第一次性生活在18歲以下的女性,由于當時宮頸的發育尚未成熟,那個時候就開始性生活容易使這部分女性對緻癌因素敏感,從而導緻患癌幾率增加。
2、多次生育:女性妊娠期間,體内的孕雌激素水平會發生改變,這種頻繁的改變會對身體帶來一定的刺激,同時分娩的時候,如果選擇順産的方式對宮頸也會造成損傷。多種因素綜合起來會增加宮頸癌的發病幾率。
3、HPV病毒的感染:不過是現在感染還是曾經感染過HPV病毒都是宮頸癌的高危因素,此外,如果長期患有宮頸病變的女性也應該多加注意。
4、性伴侶過多:根據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對于性伴侶數大于或等于10個的女性,宮頸癌的發病率會大大提高。
5、35-59歲:此階段是宮頸癌的高發年齡段,60歲以後感染的幾率會下降。
宮頸癌雖然可怕,但是也并不是不能預防。女性及時接種宮頸癌疫苗可以預防感染高風險型HPV病毒,大概率預防宮頸癌的發病。同時,女性要潔身自愛,私生活不要混亂,性行為前後做好安全措施,杜絕感染。
有了性生活以後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如果不幸感染也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如今早期的宮頸癌預後情況還是相對比較好的。但是如果未及時發現,癌細胞發生轉移,治療就比較困難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