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即可獲國家級書法注冊教師資格證,限量,欲領從速。趕緊在評論區互動吧!
石鼓文, 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發現于唐初,共十枚,高約三尺,徑約二尺,分别刻有 大篆四言詩一首,共十首,計七百一十八字。内容最早被認為是記叙 周宣王出獵的場面,故又稱“ 獵碣”。
1、起、收筆。吳昌碩《石鼓文》中起筆和收筆都是自然落和提,很少有刻意逆鋒的動作,從圖二中所列諸字不難看出。一般說來,篆書圓弧線條可一筆寫就,也可兩筆完成,“餘”字中“U”形線條中右半部分重新起筆,說明他自然落筆的方法。關于這一點,馬宗霍《霎嶽樓筆談》中多有批評,認為吳昌碩用畫大白菜方法來寫篆書,篆法掃地而村氣滿紙。收筆自然露鋒,如圖三中“遊”、“始”、“君”、“我”等字,有時形成駐筆,如“西”字有右上半部分筆畫。
2、點。吳昌碩《石鼓文》點大多粗壯有力,吸收金文特點,有裝飾作用,如圖四中“天”、“裡”和“徒”;一些有平衡作用;某些點的作用較為特殊,有行書筆意,使字形生動起來,如“車”、“尖”和“作”中的點。
3、橫。橫畫各有其态,書寫過程中并不一帶而過,而有很多提按動作,産生節奏變化,如圖五中“一”、“不”;有兩橫同時出現時,通過長短和粗細來變化以避免雷同,如“于”;有時吸收金文特點,将橫變成點,如“丙”。
4、豎。吳昌碩篆書中豎有支撐字型的作用。當多豎出現時,通過輕重和弧度變化來避免相同,如圖六中“歸”、“用”、“代”。
5、弧線。弧線是篆書的重要筆畫,體現了圓轉的意味,圖七中所列,或外彎或内轉,或一波三折,或一波一折等,具有不同變化。
6、裝飾性筆畫。吳昌碩《石鼓文》中有兩類裝飾性筆畫,一是圓圈排疊而成的圖案意味,如圖八中所示各字,但在一字中處理富有變化,同中有不同;另一類裝飾性筆畫是一些字書寫中拖一“小尾巴”,如圖九各字,極富趣味。這在吳昌碩創作中運用的得心應手,而後學者如鄧散木等則顯造作之意,有過分拖尾巴的弊病,反成習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