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詩人韓愈與張籍亦師亦友,張籍的詩文深受韓愈的好評,他們還經常詩書往來,相互幫助。張籍患了多年的眼疾,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多虧韓愈多方奔走,終于讓張籍的眼睛重見光明。而韓愈暮年卧床不起,張籍也經常抽空去看望,有時還接連幾天不離恩師的身旁。
張籍因為得到了韓愈的賞識和提攜,從而在仕進之路上少走了很多彎路;韓愈也因為遇到張籍這位知音,心中郁悶時也不乏訴說之人。一對師生之間的樸素情感,更成為了唐代詩壇的佳話。下面分享兩首七絕佳作,韓愈的作品構思奇特,張籍的詩篇頗有盛唐遺韻。
聞梨花發贈劉師命
中唐:韓愈
桃蹊惆怅不能過,紅豔紛紛落地多。
聞道郭西千樹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韓愈雖然是著名的文學家,可是他的仕途之路也是極其坎坷,所以詩人非常能夠理解那些落第學子的處境,并在學業和生活中,給予他們以盡可能的幫助。
劉師命就是這樣一位學子,他性格豪爽,喜歡韓愈的詩文,并有幸成為大文豪的弟子。有一次他千裡迢迢地趕來看望恩師,韓愈也陪他一起踏青賞景,還賦詩相贈。
前兩句表達出一絲惜春的遺憾,詩人平時事務繁雜,很少單獨外出遊玩,這次本想借此機會出來散心,卻發現桃花正紛紛墜落,遊客們卻不知憐惜。那些嬌豔的花瓣落到地面,又被人踩到腳下,就像一位美人香消玉殒,實在讓作者不忍卒視。
墜落的花片鋪滿了樹下的小路,詩人不願踐踏,隻好遠遠地歎息。作者用“惆怅”二字,表達出一種惋惜之情。或許他也會由此聯想到美好難駐、青春短暫,更可能悲戚人生也如這落花,隻有趁着最燦爛的時刻,盡情地展現自己,方可不負年華。
詩人心情郁悶,但又不想讓客人掃興,于是便掩飾住煩躁的神情,略帶微笑地說,“聞道郭西千樹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聽說城西的梨花正在盛開,不如我們相偕前往,一起同醉花下。
作者不提梨花潔白如雪,卻以“千樹雪”作為比喻,引發對方的想象,更以一個“醉”字,進一步激發劉才子遊賞的熱情,可謂構思精妙。
同時梨花的繁盛、桃花的凋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人也借此委婉地告訴世人,不要為逝去的美好而歎息不止,大自然生生不息,人們也要學會享受當下的幸福生活。
送蜀客
中唐:張籍
蜀客南行祭碧雞,木棉花發錦江西。
山橋日晚行人少,時見猩猩樹上啼。
張籍年輕時為了仕途和生計,經常四處奔波,飽嘗了羁旅的辛酸。古代人出門不像現代社會,可以有舒适寬敞的飛機、動車或大巴等等,他們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隻能依靠雙腳,而且還有可能遇到出沒不定的野獸。有些人出門幾年都杳無音信,讓親友們都焦急萬分。
詩人非常理解遊子的悲慨,于是開篇就避而不談這些令人憂傷的話題,更沒有千叮咛、萬囑咐,反而想象出路上的美妙景象。詩人先說,遊子此次南行要前往碧雞山,雖然沿途形單影隻,但是聽說錦江西岸的風景如畫,那裡的木棉花燦若流霞,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以“木棉花”指代地方的特殊風貌,希望朋友看到那些奇妙的景象,可以暫時忘記羁旅的孤獨和單調,盡情感受南國的異域風情,也不忘歸來時分享自己的感受。可惜那時科技落後,無法攝像,更不能傳送影音資料,不然詩人也不必如此煞費苦心。
後兩句耐人尋味,作者知道山區道路架設了很多木橋,夜間天色昏暗、遊客稀少,不僅道路更加難行,而且還可能看見猩猩在樹上啼叫。詩人再次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猩猩”既是南國特有的動物,又傳達出一種悲戚的氛圍,暗表詩人的擔心和牽挂,字裡行間滿溢着一份深情。
全詩到此戛然而止,卻顯得言已盡而意無窮,盛唐詩人王昌齡的《送魏二》中曾有名句,“憶君遙在潇湘月,愁聽清猿夢裡長”,作者也是虛設了一處場景,表達出一種凄清的感覺。張籍雖然沒有提及明月,卻采用了“山橋、猩猩”這些南國特有的意象,絲毫不遜于唐人的名篇,值得後世稱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