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雙11”,中通、韻達已經發布公告對快遞進行漲價。然而,即使這樣的價格分流下,不少快遞企業和快遞網點仍對“雙11”期間的訂單洪流憂心忡忡。
有一位北京快遞網點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漲價後訂單也少不了,每年的自然增長率就很要命,量仍是驚人的,人卻招不到,快遞費太低了,根本留不住人。
對此,不少快遞員向記者反映,漲價後沒有感受到帶來的收入變化,甚至還有快遞員反映,這種漲價其實是對快遞員的變相克扣。
(中通快遞已上調派件費)
還有快遞員稱,不少網點長期處于不穩定狀态,快遞員都辭職了,全靠代派在配送,不少人看掙得多都去做代派了。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業内人士預計的後續變革會以怎樣的形勢到來?
▌從快遞員身上漲價?專家:可能性極小
① 快遞費漲了,快遞員掙少了?之前6月1日圓通、申通、中通、韻達、百世彙通、天天快遞集體将派費上調0.15元/票,此次中通、韻達繼續提高快遞費用,但具體漲幅并沒有明确。
對此,有快遞員反映此次的漲價是總部想提升中轉費和面單價格,快遞員收入沒有提升。
相反,因為中轉和面單都是總部的,價格提升後,總成本上升,網點又不敢和客戶提漲價,“現在同質化競争還是嚴重,客戶對價格特别敏感,提一點就跑了,網點就隻能從快遞員身上克扣,員工就不幹了。”
② 快遞企業:漲價為了穩定,怎會壓榨員工。對此,無論是中通還是韻達,都否認了該種說法。
一位快遞企業的管理人士對記者表示,要确保旺季的平穩,有兩個手段調節,一個是費用調節,另一個是結構調整,例如區分大體積貨物和重貨等手段。快遞企業根據當前的單量和預估未來的單量,會進行調節措施,以大區為單位控制流量進入和流出速度以及量的大小。
此次“雙11”臨近,其認為快遞企業之所以會提價目标不在于盈利的提升,更重要的目标是利用費用的浮動變化來調整和疏導快件流通,實現效率提升和網絡安全穩定。如果真的是為了從員工身上克扣,隻會讓員工流動來得更頻繁,絕不符合快遞企業的利益訴求。
③ 專家:快遞員已經沒什麼再可被壓榨了。一位業内人士認為,像中通、韻達的漲價也并非硬性要求,最終價格肯定是網點根據自身的經營狀況、當地的市場競争态勢、總部的政策要求來最終決定的,“最後的決定權還在網點手上。”
據中通、韻達的反饋,目前并沒有出現市場預計的漲價後客戶紛紛另做他選的情況,客戶狀況很穩定,一方面可能是合同時限未到,另一方面或也說明真正落實漲價的網點并不多。
快遞行業專家蔡偉陽也認為除了個别網點有可能出現該情況,普遍不太可能:“每個網點給到快遞員的最終薪水是有數據的,本身就不高,如果還要去快遞員身上賺取這種差價額度,基本榨不出來,很難實現。”
④ 中轉等費用提升或影響快遞員利益。但值得注意的是,兩家提價的快遞企業,均不願透露漲價後,劃分給中轉費用、面單費用、收件提成、派件費上的比例。
一般來講,中轉掃描、提供面單都掌握在總部手中,一旦這兩者漲價比例劃分過多,很容易出現加盟網點在快遞員身上平衡成本的情形。或許過了這段特殊時期後,真實情況會更為明顯。
▌快遞員越來越難招,網點白給都沒人要
① 某些一線城市網點白給沒人要。但無論漲價成了變相壓榨快遞員的情況是否屬實,快遞員生存境遇越來越艱難卻是不争的事實,從今年初圓通北京幾個快遞網點出事,天天上海網點的老闆跑路到中通杭州的一個網點老闆倒閉跑路,快遞網點不穩定此起彼伏。
一位北京的快遞網點老闆告訴記者,現在通達系快遞在北京有不少的空白區域,“都沒人做,就算白給人代理都沒人要!”
② 收件太少派量巨大導緻入不敷出。蔡偉陽對此也有一定了解,其認為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大城市,尤其是城市中心區更明顯。“因為一般來講,這些一線城市的中心區因為規劃,很多企業都外遷了,收件量很少,但派件量卻巨大。”
而快遞網點的收入分為兩部分,一個是總部的派件補貼,另一個攬收收入,攬收的收入非常可觀,派件卻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如果一個網點攬收極少,派件卻有天量,即使有派件補貼也不足以彌補整體的成本投入,所以就出現了白給都沒人要的情況。
▌快遞辭職去當代派,未來關鍵網點直營或是出路
① 管吃管住每票3.5元的代派人員。“這些地方隻能找代派人員,就我所知,通達系快遞在北京每家公司至少都有幾百名代派人員。”
據這位快遞員透露,代派就是找一些自由務工人員幫助分擔網點的派送任務,“這些人原先都是專職的快遞員,後來都辭職跑去做代派了。”
蔡偉陽稱,據其了解,越是難招人的網點,越會出現快遞員離職,然後以代派的身份繼續幫原網點送件,代派價格在2-3元以上不等。
“快遞公司不僅要管吃管住還準備好三輪車,代派送一件有3塊5的收入。”一位反映情況的快遞員對此頗為不滿。
另有幾位快遞員也同樣表示,有所耳聞。蔡偉陽透露,以上海為例,目前就有1000多人做起了代派,分為4-5個松散的組織。
② 代派聯盟成功有門檻難成風。一位快遞網點老闆對此頗為憂心:“總部用了代派,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他認為,一方面代派人工成本更高,公司成本壓力會更大;另一方面這些臨時人員,服務質量很成問題,出了事還得網點擔着,快遞公司品牌一直好不起來。
一位快遞公司高管也承認代派人員的服務質量存在問題,但其稱“雙11”等特殊時期這種方法是常見,不過現在代派現象已經發展到了日常,這一點值得關注。
而對于代派是否會成風,蔡偉陽稱暫時不會,“代派還是快遞市場很小一部分,之所以能拿到較高的派送費,是一個特殊時間段,或者一些特殊的區域才能成功的。”也就是說,是有門檻的。
③ 沒人要的關鍵網點直營或是出路。他對此建議快遞公司考慮關鍵網點的直營化,“确實是白給都沒人要,但在整個網絡中又比較重要的網點,總部就自己接手直營化。”
此外,随着件量上升,他建議終端派送要考慮變革問題了,“可以考慮多種渠道解決問題,一種從外部入手,多利用社會原有的設施、社會第三方進行代理等模式;另一方面從内部考慮企業整個流程優化,怎麼利用信息化手段,優化從轉運中心到二級分撥點到終端網點的流程,改變傳統一件件去投遞的單一模式。”
現代物流報記者周豔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