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地名由來:江蘇省合肥市火了,你知道承德還有一個陝西營嗎?老羊鏟史【原創】請關注這兩天,湖北衛視把合肥市送給了江蘇省,直接把自己送上了熱搜。媒體出錯,有的時候都是一個魔:越怕出錯越出錯,越是覺得不會出錯的地方越出錯,三審三校過去後,大家都覺得沒問題了,結果還是出錯了。所以如下圖:
江蘇省合肥市援鄂醫務人員說,當然是非常好的心情!于是就有人考證出,明朝以前的江南省和南直隸省的時候,都是一家等等。合肥成了安徽,都是清朝以後的事。其實,清朝的時候,承德還有一個陝西營,和陝西有關系嗎?有!過去承德的小地名都有故事。
1.清朝的時候,在二仙居南、南營子大街西,是山西籍綠營兵駐紮的兵營所在地,所以,那個地方直到現在,也還叫陝西營。此外,以居民區域民族成分或入住者原籍而定名的,還有上二道河子居住過厄魯特達實達瓦部官兵的地方,叫“蒙古營”。檔案記載,乾隆20年清軍平定達瓦齊和阿睦爾撒納的叛亂,達什達瓦之妻組織所屬部衆密切配合清軍作戰,立下赫赫戰功。清軍平叛後,由于生存環境惡劣,達什達瓦族要求遷徙内地,清朝廷同意。乾隆對遷居熱河的達什達瓦部衆十分關切,下旨在避暑山莊以北,獅子溝一帶建起1000間房屋的“蒙古營”。乾隆29年,專門修建安遠廟為達什達瓦部衆提供佛事場所。民國時期,守衛寺廟和避暑山莊的達什達瓦人被遣散,他們中一部分人到了木蘭圍場,一部分到了内蒙古,還有一部分人留在承德,但“蒙古營”這個地名現在不存在了。
2.先有避暑山莊,後有承德市區,這是這個城市與其他城市不一樣的地方。康熙四十七年(1703),清廷在熱河開始修建避暑山莊,掌管工程的官員、眷屬、以及從直隸、山西、河南、山東等地征調的工匠、役夫陸續遷居此地,人口與日俱增。到康熙五十年的時候,已經初具城市規模,康熙皇帝說:生理農桑事,聚民至萬家。皇帝住在了山莊裡,大臣們也不能睡馬路,于是,一些朝廷官員、文士相繼在熱河修建府邸,承德的工商業迅速發展,酒樓商店,鱗次栉比。雍正二年,設熱河總管,算是一級政府建制,雍正十一年,雍正皇帝取“承受皇祖德澤”的意思,熱河始稱承德。
3.清朝皇帝修建避暑山莊和外八廟,是經過嚴密規劃和精心設計建造的,但避暑山莊以外的城市建設卻沒有一個規劃藍圖。第一個給承德市編制城市規劃圖的是1938年僞滿洲國的時候,僞滿民政部土木都邑科編制出一幅1:10000的承德都邑計劃圖,這時,承德的大小街道的名字才相對的固定了下來。按照被稱為承德活地圖的尹忠老人的說法,承德街巷的名稱可分為以下幾類:一是以清朝王公大臣、地方官員的官府以及其活動地點而定名的。這些地名包括現在的常王府、佟王府,戚道尹胡同、上乘轎胡同,太醫院胡同等。
南營子大街路東是清廷官員的集中居住區。當年有舒、鐘、蔡、富、蘇、陳、馮、張幾大姓的滿族八旗人家或内務府官員在此居住。其中多數屬于大家族,雖然各家都有自己的寬敝四合院,但卻混居在一條胡同裡,不好以哪一家命名的,于是用南營子的頭條、二條、三條、四條、五條和半條胡同來區分定名。中間是條橫街,因而叫中街,即現在的中興路。都統府東側縱向是條寬胡同,橫着又有五條窄胡同。這樣,在前後出現了胡同。在胡同裡居住的有孫、郎、傅、于等滿族官員和書香門第人家,所以這幾條胡同的地名也就叫東一條胡同、東二條胡同... ...在這類地名裡,很遺憾的沒有留下和珅、劉墉、湯玉麟等著名的曆史人物的宅邸和名字,作為曆史文化名城,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因為我們到江南那些曆史古城的時候,經常有曆史人物的故居和府邸,文化的厚重一下子就顯現出來了。
此外,尹忠老人在另外一篇文章裡,又說到了溫家溝,原住一戶姓溫的人家,主人叫溫時茂。清代時,他是承德府學署的教授,職級為正七品,後來就以溫姓為溝名。富家溝,原來叫“南溝”,過去這裡住過一位名叫富新民的滿族老人。“富”應為富察氏,是世傳“滿洲八大姓之一”。富新民為滿族鑲黃旗人,鑲黃旗屬上三旗,據富新民老人介紹,他的祖父富察永安是世襲營旗衛(職銜相當于護軍統領),當年護駕乾隆皇帝來熱河,擔當避暑山莊警戒任務。富家在承德街定居後,于民國年間住進了當時的南溝,在這裡建房買地,成了一大戶人家。這時,家裡人感覺南溝的“南”與困難的“難”是諧音,不吉利,于是将“南”字改為“富”字,這就是富家溝的來曆。
4.二是商界和士紳大戶或早在這裡定居的住戶,按他們的姓氏而定名。如葛家胡同、郎家胡同、勞家胡同、柳家胡同、紀家胡同、馬家胡同、石家前胡同、石家後胡同、小葛家胡同等等。三是以商家鋪号名而定名的。如義泰興胡同、永興隆胡同、協成泰胡同、聚盛永胡同、永聚德胡同、三義号胡同、廣興店胡同等。四是以經商種類或按某一種行業相對集中、多家門店居于同一海巷而定名。如糧市街、草市街、馬市街、皮襖街、闆棚街、油店胡同、油房胡同、鍋店胡同、紙房胡同、香房胡同、鐵匠爐胡同、籮圈鋪胡同、铧子爐胡同、荊芭鋪胡同、駱駝場子胡同、驢肉鍋子胡同等。現在很多人也經常會用商廈、商城、早市等代替地名。這類地名很多都是約定俗成,比如現在大老虎溝裡面的啞巴饸饹,很多人都知道那個地方。
5.五是以官署、學府的位置而定名的。如東大街都統府(署)東、南兩條胡同叫都統府東胡同、都統府南胡同。熱河中學堂當年曾在熱河考棚舊址一一西大街頭道牌樓,其學堂的西側胡同,一直叫中學堂胡同。西大街的熱河道尹署,市民總稱之為“道尹衙門”。文廟西側的承德府學教授署,市民總稱之為“老師衙門”。大榛子溝口是過去的府、縣機關所在地,市民總稱之為“縣衙門下坎”。此外還有西大街熱河監獄的東側胡同叫監獄胡同,皮祆街西的舊銀庫胡同,南營子頭條下口的操場胡同等。現在新建的大學城、翠橋的體育場等地名的叫法,也是和原來這些無異。六是以寺廟祠堂、宗教活動地址而定名的。如高廟、城隍廟、文廟、武廟、火神廟、财神廟、山神廟、河神廟、酒仙廟、藥王廟、龍王廟、忠義廟、三義廟、三官廟、娘娘廟、鬥姆宮、宏濟寺、文昌閣、海雲寺、福山寺等,還有赦孤堂胡同、後老爺廟胡同、土地祠胡同、天主堂胡同等等。遺憾的是,過去承德市區一百三十多座寺廟,在曆年的大拆大建中,多被拆毀,百廟之城的寺廟所剩無幾。
七是以建築或地形特征而定名的。如避暑山莊麗正門(又叫上宮門)前街叫宮門口街、德彙門(又叫沙堤門)、小南門、碧峰門、流杯亭門、惠迪吉門,又如大石橋、二仙居橋、潘家溝橋、通濟橋、太平橋、虹橋、斷橋子(今翠橋)、五雲橋、東大橋、河神廟橋,迎水壩、旱河沿,流水溝、小溪溝、水泉溝、紅石巒溝,枯柳樹、槐樹院、三道栅欄、三座石、戲樓後、和尚墳、沙子梁,通濟橋胡同、翠花胡同、花園胡同,還有南馬神廟的梯子山、佟山等等。以地形的特征定名的,如糧市街的耳朵眼胡同、火神廟的壇子胡同、南興隆街的辘轳把胡同、陝西營街的小梁胡同、潘家溝的槽子溝胡同、南營子頭條下口的寬胡同、枯柳樹街的臭水坑等。後來有專家解釋說大小老虎溝的時候,有說是“落戶溝”的變音,也有說是這兩個名字是滿語的漢譯:“老虎”(loho,意為腰刀狀)為主派生的地名:“老虎、大老虎溝、小老虎溝”等。
6.八是以排列、對稱或占道大小及位置不同而定名的。如頭道牌樓、二道牌樓、三道牌樓,南、北興隆街,南、北馬神廟,東、西車市,東、西苗圃、前後二道街子,上下營房,上下二道河子,關帝廟上坡、下坡。九是以居住區域民族成份或入住者原籍而定名的。如在上二道河子居住過厄魯特蒙古達什達瓦部官兵,那裡就叫“蒙古營”,二仙居南陝西營曾是清朝陝西籍綠營兵兵營所在地。十是以諧音而定名的。如西大街監獄的西側有座橋,原本叫西虹橋,橋面曾折斷,因而叫起斷虹橋。後來,因從監獄去上二道溝刑場要過這座橋,人們便以諧音取名“斷魂橋”。南營子頭條下口路東有條小街,原名叫“貴門關”,後來人們看到這裡有省法院,并經常看到誰家死人要到上口三官廟燒紙(俗稱“報廟”),于是用諧音把這裡叫起“鬼門關”,後改叫“北門關”。
4.地名随着城市擴張和人文形态的變化而出新,“裡”和“宅”都不是承德曆史上地名固有的名字,“裡”很顯然是南方的胡同,而宅作為地名非常少,感覺有舶來品的意思。在日僞時期和解放初期,承德街又增加許多新地名,如西大街的安定裡、南營子五條的居仁裡、小溪溝裡的三槐裡。後來,在鐘鼓樓前建起了“一市場”,在草市街靠鐵道橋的北側建起了“二市場”,僞滿洲國時期,日本人修建完承德火車站後,在站前修建起“老居宅”、“中居宅”、“新居宅”等。有資料說,“宅急送”的總裁陳平的創意就是從日本時産生的。外來文化“改造”了和正在改造着這座古城,現在的新建小區的名字就更加撲朔迷離了,現代城、世紀城、卡納溪谷... ...城市規模越來越大,與避暑山莊越來越遠,越來越遠的不止是空間的距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