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所共知,陰曆常常會出現閏月,那麼,陰曆為什麼要置閏?置閏又有什麼規律呢?
要想弄清農曆置閏,應先了解回歸年和朔望月。
何為回歸年?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個回歸年,即太陽的直射點從地球的某一緯度,最南到南回歸線,最北到北回歸線,兩次經過赤道,再回到這一緯度,就是一個回歸年。
具體地說,冬至這一天,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回歸線上,它從南回歸線逐漸向北經過赤道,一直到北回歸線,然後再向南,再次經過赤道,再回到南回歸線上。
這時就是第二年的冬至。這就是一個回歸年。它所需的時間約為365.24219天。
再說朔望月。一個朔望月就是月球繞地球公轉一周。當月球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時,我們稱此時為朔,此時,月球黑暗的一面對着地球。
當月球運行到太陽與地球的延長線上,此時月球光亮的一面正對地球,我們稱此時為望。從這個朔到望再到下一個朔,就是一個朔望月,它的長度約29.530天。
何為陽曆?陽曆就是現行的公曆。說它是公曆,是因為它是世界各國通用的;說它是陽曆,是因為它反映地純粹是太陽與地球的位置關系。它能準确地向人類報出太陽在黃道的位置,準确地反映太陽在地球上的直射點。
比如說,大約在3月20-22日,9月22-24日,太陽的直射點在赤道上,這兩天就分别被叫作春分,秋分。大約在6月21-22日,太陽的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上,這一天就被叫作夏至。大約在12月21~23日,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回歸線上,我們把這一天叫冬至。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陽曆的月純粹是主觀的,沒有絲毫的客觀成分,它純粹是曆法制定人的主觀意志,與客觀天文沒絲毫關系。
何為陰曆?陰曆就是我們的農曆。說陰曆,是因為它反映的是月球與地球的位置關系。說農曆是因為它與農事有關。
這個曆法其實是陰陽合曆,因為它除了反映月球與地球的位置關系,還有反映太陽與地球位置關系的二十四節氣。這個曆法被稱為第五大發明。
現在再來說說陰曆的閏月。回歸年與朔望月不是整倍數關系,一個回歸年裡有12.368個朔望月。為了使陽曆的年與陰曆的年保持一緻,這就需要置閏了。
那麼究竟什麼時候置閏呢?這裡有一套非常科學,非常精确的規律,非常嚴格的規則。
說到閏月,還得先說二十四節氣又分為十二節氣,十二中氣。以冬至為開頭,排在奇數位置叫中氣,排在偶數位置叫節氣。
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為中氣;剩下的十二個是節氣,它們分别是小寒,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
如果哪個朔望月沒有中氣,僅在月中有一個節氣,那麼這個月就為閏月。比如2023年的閏二月,僅有一個節氣清明。
上一個閏月在2020年的四月之後,這個閏四月也隻有一個節氣芒種;下一個閏月,在2025年的六月之後,那個閏六月也是隻有一個節氣立秋。
正是這個閏月,能使陰曆的新年第一天(即春節)永遠在離立春最近的朔日。
一般來說,每19個回歸年裡有7個閏月,這就是回歸年與朔望月的最小公倍。
19個回歸年大約有 356.242X19=6939.598天。而19個回歸年有19X12 7=235個朔望月,共有天數為235X29.53=6939.55天。
由此可知,這兩個數值已非常接近。這就是農曆為什麼閏月的原因,什麼時候閏月的規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陰曆被稱為第五大發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