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聯想創投深度分析

聯想創投深度分析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8-11 13:20:39

  聯想創投深度分析(聯想創投梁穎每年三個月)(1)

  “硬科技”賽道成為創投市場當前最熱領域,其中不乏受到有高校科研背景、大企業産業背景的投資機構的關注。

  伴随南都·灣财社啟動“尋找灣區最具産業溫度投資人”活動,同步推出灣區投資人系列訪談欄目。本期,聯想創投集團董事總經理、聯想加速器總經理梁穎接受南都·灣财社記者專訪。作為研究院科研人員出身的投資人,梁穎與知名科創教授李澤湘等高校教授和他們的硬科技項目聯系緊密,聯想創投也投資了曠視科技、寒武紀等40多個科學家創業項目。

  聯想創投深度分析(聯想創投梁穎每年三個月)(2)

  看高校教授創業

  突破商業化後成長空間很大

  南都:近期知名科創教授李澤湘創立的一家機器人産業鍊企業在創業闆IPO過會,聯想創投作為該企業的投資方之一,投資理由和投資過程是怎樣的?

  梁穎:其實我們之前就有一些被投企業,如機器人公司、工業自動化公司等,跟這家企業都是有合作的,所以我們對它一直有了解。這是第一個原因,這個項目跟我們看好的賽道、技術,以及被投企業的生态協同性比較強,比較互補。

  第二個原因是雖然這家企業此前非常低調,但我們認知到它在細分領域上的技術和市場積累已經成長為國内的行業龍頭企業,在一些技術上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非常難得。

  第三個原因就是我們認為李老師和另兩位教授創始人都是自動化行業學界的領軍人物,他們帶領的團隊也積累了20多年的經驗。

  和李老師聊的時候,他說這家企業的目标是在這個領域從中國第一做到全球第一。此外我還看好這家企業未來的生态潛力,因為它圍繞着核心技術現在也有自己的研究院、孵化創新企業,未來的想象力還很大。

  至于說投資過程,這裡面其實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故事。我們雖然跟幾位老師合作很多年,也投了不少的項目,但當時三位老師給了聯想創投一張“考卷”:如果想投這家企業,能為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價值。

  南都:相當于項目方對投資方的一種考察。

  梁穎:是的。交流之後我們認為,第一,聯想有比較成熟的公司管理與治理經驗,很了解技術商業化的流程,與三位教授學術背景能夠比較好的互補。

  第二,聯想創投過往六、七年一直在孵化高校教授項目,雙方可以深度合作。我們的優勢在于聯想的産業生态鍊,包括在全球供應鍊、市場、政府關系、人力資源等。未來可以成立聯合的技術孵化平台。

  南都:最近也有一些曾進入産業界的老師回流到學界,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梁穎:我們跟很多高校教授認識多年,有人堅持走創業道路,也有後來回歸學校。我們投資企業中有大概40多家是科學家創業,占到總投資數的五分之一以上。

  教授創業有很典型的共性,他們研究的技術屬于行業内領先,而且教授本身學習能力極強,成功創業壁壘很高,這是教授創業最大的優勢。

  但挑戰也非常大,需要解決技術能不能商業化的問題,并不是好的技術就能大規模商業化。

  我們接觸的一些教授,會認為團隊在技術方面有很深的累積,就不擔心産品沒人買單。但這種想法非常容易走彎路。所以我們會希望選擇一些教授,他們有非常開放的心态,有極強的學習能力,能夠真正落到産業裡面去解決具體問題,這種教授的項目成長空間是非常大的。

  看硬科技投資

  IPO破發潮主要問題在一級市場

  南都:今年以來衆多科技項目IPO出現破發,在此情況下硬科技投資面臨哪些新挑戰?

  梁穎:IPO破發表象的背後,其實是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挂。一級市場提前透支了一些企業的未來,在這種情況下就會迎來擠泡沫、資本回歸理性的過程。

  目前這種情況對聯想創投的影響沒有那麼大,我們一直專注于早期科技投資,投早、投小。不過,有時候我們也會看到不理性現象,在很多投資人的争搶中,項目變得非常貴。在目前的周期下,許多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大家就開始回歸理性。投資科技項目還是要對技術專業領域、行業都比較了解,透過表面看到本質,不能跟風。

  另外我認為,之前有部分投資人将硬科技賽道對标互聯網,但硬科技需要跨過很漫長的周期。要求硬科技公司在三、五年成長為一個千億市值的公司,能有千倍、百倍的回報,有點不切實際。技術的發展本身就要一步一個腳印,很多時候投資人的心态要改變,要有耐心陪伴這些高科技的企業成長。

  南都:區别其他産業資本創投機構(CVC),聯想創投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徑?

  梁穎:有一些CVC的定位是投資公司上下遊供應鍊的項目,但聯想創投沒有這樣的邊界。所以我們将自己定義為CVC2.0,機構的管理運作和決策鍊路與财務VC相似,獨立靈活;

  投資大方向與集團戰略保持一緻,但不拘泥于當前業務。換句話說,一方面我們會投與聯想協同的企業,同時我們也要去發現IT的未來,能夠成為聯想未來主營業務的公司,甚至是能夠影響世界的公司。

  同時我們是一個技術驅動、研究驅動的投資機構。我們每年大概要花連續三個月的時間,期間不投任何項目,全部時間投入研究,看新的技術、新的行業機會,然後不斷讨論打磨,形成我們對行業和技術的判斷,來指導我們下一年或未來三年的投資。

  南都:如何實現對投資項目的投後産業賦能?

  梁穎:一方面,通過我們組織客戶與創業企業對接的科技産業行、白皮書等方式,讓集團各業務部門更了解前沿科技企業,以提供更多的資源支持。

  另一方面,經過多年實踐,也形成了“協同打單”、進入聯想供應鍊體系或成為聯想大客戶等被投企業和公司的業務合作多種模式。目前被投企業和聯想的合作營收,已從最初的每年幾百萬美金,截至目前的協同收入總額超4億美金,10家合作金額超千萬美金。

  看大灣區創投發展

  用好國際視野 産業優勢是關鍵

  南都:您是何時來到深圳的?感覺深圳和聯想總部所在地北京的創投環境有何不同?

  梁穎:我最早是1997年來深圳的,之前一直在聯想研究院做科學研究。聯想研究院的定位是為聯想發現未來3-5年的新業務和産品方向。

  在研究院天使基金—樂基金(聯想創投前身)階段,投資經理就會拿一些項目給到我們來做技術盡調,比如對早期技術的判斷,及商業化落地的思考。樂基金投的第二個項目是2011年天使輪的曠視科技。那個時間點,正好是我在組建聯想的計算機視覺研究室,而曠視就是從事計算機視覺這一領域。

  2016年轉來做投資,我開始感受到了灣區的創投環境。深圳是中國創投的發源地,跟北京很大的不同在于深圳的機構非常務實,比較專業,非常關注商業化落地,深圳創投機構和投資人在很多問題的思考上面是很深的,他們引領了中國創投的發展。

  北京的機構對政策的理解更深,更願意在一些高科技領域很前沿的技術上面下重注,尤其是它本身因為高校資源比較多,所以它的這些高科技的項目會籌備比較多。

  南都:廣深高校資源相對北京等地不足,這種劣勢有轉機嗎?

  梁穎:我覺得粵港澳大灣區有它的優勢:第一,不隻面向中國,更是面向全球。大灣區高校輻射港澳以及新加坡的能力還是挺強的,尤其在一些國家重點關注的新興領域,它們能夠引進一些海外的新技術。所以從技術領域來講,利用港澳加海外的資源、亞太的資源,是大灣區非常大的優勢。

  第二,廣東、深圳的産業優勢還是非常明顯,這是很多區位不具備的。廣東有很多成功的制造企業,怎麼将産業優勢和創新資源之間搭建起一個橋梁,我認為非常值得探索。

  南都:今年以來,深圳重磅創投新政頻出,您比較看重哪些方面的政策?有何建議?

  梁穎:首先,我們很看好深圳提出的“20 8”産業規劃,我們研讀以後發現與我們投資的賽道基本上是匹配的。深圳政府有意願去補齊一些産業短闆。第二,我們比較看重深圳提到要加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人才支撐等,這套理念也跟我們創投做早期科技孵化的理念非常一緻。

  第三,我比較看好的是提出要解決現在機構的募資難問題。要投資硬科技就要有長線基金,現在很多基金最長的周期可能到8 2,那麼對于成長周期超過10年的硬科技項目要怎麼退出?所以我覺得提出長線基金非常有必要。

  我認為深圳有着“雙區”機遇,可以去勇于探索,比如深圳最早提出退出渠道的探索,包括S基金,以及創投機構上市通道,還有投資機構的份額轉讓等。

  立足于粵港澳大灣區,我覺得全球視野 産業生态是我們非常好的優勢,要把深圳打造成一個國際的創投中心,不要隻局限于深圳。借助于跨境的便利,讓資金跨境流通更加容易一些,争取國家級母基金和吸引海外基金解決募資難問題,都可以去積極地突破。

  出品:南都灣财社·科創工作室

  采寫:南都灣财社記者 徐勁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