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三十而立。
三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讀完書,出來工作幾年也快30歲了。
到了這個年紀,應該有一份自己的事業,能做到自立于世,說話有分寸,舉止得當不輕佻,知世故而不世故。
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需要和莽撞的過去說再見,同時迎接下一段未知的旅程。
光陰輪轉,燈火明滅
30年前,剛好是1988年,距離改革開放過去10年。
此前30年,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主要以卡車為主,轎車隻有紅旗和上海這兩個小批量生産的品牌,導緻中國轎車工業的發展如履薄冰,停滞不前。
當時流傳有一種說法,造卡車是小學水平,造轎車是大學水平。
80年代中期,眼看中外水平的巨大落差,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計委、國家經委組織參與的兩次大型高層論證會,先後在十堰和長春召開,最終決定從自主研發,轉向引進合資模式的技術。
一汽和奧迪的珍珠情愫
一汽奧迪,便是那個蕭瑟、亢奮年代的産物。到2018年,剛好是而立之年。
作為2017年的單一豪華品牌銷量冠軍,一汽奧迪給自己30歲的定下目标是62.5萬輛。
2018年前三個季度,奧迪在中國累計交付48.3萬輛,同比增長15.4%,完成目标的77.28%,中國也成為奧迪全球市場中,唯一一個出現兩位數增長的市場。
30年間,一汽和奧迪可以說是互相成就,前者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後者跻身于全球豪華品牌榜前列,分别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30年前,兩者的相識緣于一場巧合。
“老虎下山,勢不可擋”
1988年4月21日,時任大衆董事長卡爾·哈恩再次降落在長春,62歲的他剪下手中的大紅色條幅,代表奧迪總裝線剪彩儀式的建成。
為表謝意,一汽“第六代掌門人”耿昭傑送給他兩條織有老虎的毛毯,哈恩不明白背後的含義。
耿昭傑回答:老虎下山,勢不可擋。
短短八個字,承載着這一年的血與汗。
耿昭傑
在1987年,一汽和上任不久的耿昭傑,面對最高決策層下達的兩項新任務:一是恢複紅旗的生産,二是成立15萬輛轎車生産的項目,感到一陣迷茫和焦慮。
這次再創業的難度,對于當時技術薄弱、資金不足的一汽來說,不亞于30年前的建廠期。
不僅如此,一汽和克萊斯勒關于15萬輛轎車的談判,一度陷入僵局。
1987年8月,傲慢的克萊斯勒終于把談了3年的488發動機生産線賣給一汽,想着一汽不得不買下對應車型的生産線。
一汽确實有買下道奇600的想法,所以耿昭傑在同年9月22日至10月19日,派出以李治國第一副廠長為首的8人代表團,前往“汽車城”底特律。
美國人自以為勝券在握,在轉讓車身的專用模具和夾具等關鍵問題上,表現得顧慮重重,猶豫不決,甚至提出1760萬美元的天價費用,給中方留下不小的陰影和顧慮。
道奇600
遠在意大利薩丁島度假的哈恩,得知這個15萬輛轎車的項目後,決定給耿昭傑寫了一封電報。不到24小時,便收到長春方面的邀請。
雙方經過一番愉快的交談,大衆答應了一汽的所有要求,包括把克萊斯勒的發動機裝到奧迪上,以及引進高爾夫和捷達。
此外,哈恩為了“取悅”中方合作夥伴,把南非的奧迪100車型生産線送給一汽。作為回報,大衆隻索取600萬馬克的“培訓費”。
時隔多年,哈恩回憶起這段往事,稱“耿昭傑一度中斷會議,隻身走了出去”。
多年後才知道,他是打電話告訴身在底特律的代表團,要求中止和美方的合作。等到克萊斯勒反應過來,即使把生産線降到1美元,也無法挽回中方的心了。
這一前一後幾分鐘,耿昭傑做出了影響一汽和奧迪30年的正确決定。
1988年8月1日,第一輛奧迪100開下一汽的生産線。到1997年,一汽奧迪100和基于奧迪100的紅旗,共計生産123294輛,10年間實現利稅66億元,相當于總投資的10倍。
更重要的是,這個決策為後來一汽和大衆的合作鋪平道路,确定了奧迪在中國豪華車乃至公務車市場的地位。
耿昭傑和哈恩
“最懂中國人”
對于奧迪,消費者都有一個心照不宣的高評價—“最懂中國人”。
因為奧迪開創了特供和加長的先河,如今幾乎任何一款進入中國的新車,無論是中大型轎車、小車還是SUV,想要打開市場,統統要加長,這已經是行業默認的一條規則。
然而在90年代末期,一汽為了說服奧迪加長,可是費了不少心思。
在慕尼黑一家餐館,耿昭傑的一番慷慨發言,終于打動皮耶希,同意國産全新一代A6。但是一汽提出一個對方感到匪夷所思的要求:加長。
德國人心想,明明在自己開來,A6的尺寸完全足夠,為何身材相對瘦小的中國人反倒要加長?
再說,加長意味着進一步投入人力、精力和金錢,至于結果怎樣,也沒有人能打包票。
一汽的态度卻非常堅決:不僅軸距要加長,整車也要加長。一汽清楚知道,在90年代的中國,90%的汽車擁有者是後排乘坐者。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中方幹脆讓德方工程師在每天上班時,和太太互換一下位置,自己和孩子坐後排。
不到兩星期,這位工程師找到領導,說他明白了中國人對于加長的執着。
于是在1996年1月,雙方簽署“聯合開發”奧迪A6的協議。
1999年9月6日,中國第一款全球同步國産的高檔轎車—奧迪A6下線,相比海外版,軸距和長度增加了90毫米和100毫米。
之後的故事便是,“加長版”A6立刻受到市場的追捧,引得對手紛紛加長,德國人這下徹底無話可說。等到奧迪着手于第三代A6,一開始便考慮加長後的美感、性能、安全等要素。
時至今日,全球每賣出兩輛A6,就有一輛是A6L,而A6L也成為了多數人心目中的中大型轎車标杆之一。
及早行動,不怕失敗
中國人買車,向來最注重的一點就是品牌。
在中國賣車,除了把車造好,自然還要學會塑造品牌力。
尤其是豪華品牌,最好别人一看到或一聽到名字,就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這體現在宣傳的方方面面,好比廣告、消費群體和4S店。
其實在千禧年前後,高端4S店在中國還是新鮮事物。
所以,當德國要求為奧迪建設獨立銷售渠道的時候,卻遭到一汽内部不少人的否定。
反對者認為:奧迪可以和大衆分享同樣的經銷商網絡,沒必要另起爐竈,一部分經銷商也表示,“賣車還花大價錢蓋個飛機庫造型的4S店,簡直是笑話”。
時任一汽大衆總經理陸林奎,決定頂着外界的壓力,堅持把奧迪和一汽、大衆分開銷售,“還原奧迪高檔轎車的身份”。
不然大家一看到奧迪,便會聯想到家用的大衆,最後聯想到一汽的卡車,這完全和奧迪塑造的高檔形象格格不入,甚至拖了後腿。
2000年3月28日,投資1000萬的第一家奧迪标準經銷商—北京中潤發正式開業,這是中國第一家豪華品牌汽車經銷店,也标志着奧迪全球統一的、高标準的銷售服務體系正式進入中國。
截至2018年年底,奧迪在中國的經銷商超過500家,這是國内最為完善的銷售服務網絡。當初第一批吃螃蟹的經銷商,應該說是收獲了豐厚的回報。
揚帆再破風,乘浪再啟航
這30年來,奧迪一直蟬聯單一豪華品牌的銷量冠軍,不過面對寶馬和奔馳的迅速崛起,奧迪也做好了在新一輪競争中的改變。
特别是在改革開放40年,一汽和奧迪合作30年的關鍵節點,大家都給予格外的重視和關注。
2016年的奧迪峰會上,英格施塔特人把數字化、可持續化和城市化作為“2025戰略”的目标。
對此,已經砸下一系列大手筆的投資和規劃:
未來5年,從2018年年初的5款國産車型增加到13款,包括6款e-tron車型;未來8年引進40款電動車;2020年之前,推出3款純電動車型;到2025年,奧迪在全球提供的車輛,每4輛就有一輛是電動車。
早前,奧迪和阿裡巴巴、百度和騰訊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合作各方将在大數據挖掘、電商生态系統、汽車互聯網金融、車聯網平台構建和城市智能交通等方面,展開對話和探讨,共同推動汽車行業和互聯網行業的深入融合,加速改變城市的交通出行。
當然,奧迪也深知中國和一汽的重要性。
僅在2018年一年,奧迪迎來史上最壯觀的産品大年,擁有多達16款車型的投放,實現新能源、主流、小衆市場的全面覆蓋。還有在2022年前,将投入150億歐元用于加深雙方的合作。
時代先行者,先行于時代
德國有一句諺語:甯可不去做,也不要犯錯。
但是回顧一汽奧迪的30年,不難發現,這個品牌一直走在時代的前沿,某種程度上,這是代表一種敢于突破的勇氣。
最先國産高檔轎車,最先提出加長的做法,最先布局豪華品牌的經銷商,最先國産高檔SUV,也是豪華品牌中,累計銷量最先達到100萬輛的一位。
的确,人類社會的有序運轉,是依靠一系列規則,規則即是标準。誰先掌握了标準的制定權,誰就是這場遊戲的大赢家,拿到通向未來的金鑰匙。
從30年前的耿昭傑,到今天的奧迪,無一不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為中國的豪華車定下标準和模闆,在這場遊戲中受益無窮。
如今,霸榜30年的奧迪,誓要摘下“千年老二”的寶馬,時值黃金時代的奔馳,一同走進冠軍争奪的白熱化階段,時間沒有走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究竟花落誰家。不過正是這種伯仲之間的較量,才是冠軍含金量的保證。
粉 絲 福 利
在車轍微信公衆号(微信訂閱号搜:車轍或cartracks關注)的文章留言區,我們會在點贊數排名前三的留言中選出一條認為最毒舌,或者最專業,亦或者最有意思的留言,留言者即獲“毒舌獎”,并得獎品一枚!本期獎品為:
(一旦被欽點得獎,我們會在留言區通知确認,你隻要加我們工作人員微信(ID:sunshin201305),告知收件信息即可。)
上周獲“毒舌獎”留言共9條,如下:
加星标,會有更多福利哦!
《汽車文化》| 作者:李日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