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世上隻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世上隻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裡找。
這首《世上隻有媽媽好》的歌曲,想必大家都會唱,很多爸爸媽媽也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着孩子一起唱一起學,聽着孩子用奶聲奶氣的嗓音,唱起這首歌的時候,媽媽的心都快被融化了;當然這首歌本身,旋律朗朗上口,歌詞簡單易懂,兩個比喻(寶和草)形象的顯示出了媽媽對孩子的重要性,也都是其被廣為傳唱的原因之一;但是您知道嗎,這首歌不單純是一首歌,更是一對母子感人故事的見證!
這個故事,就是上映于1990年的台灣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
說起這部電影來,當初可真的是非常有名,可謂是看一個哭一個,當然,不管是年幼的開心爸爸還是長大後的開心爸爸,不管是第一次看還是第N次看,每一次都會被其感動到淚流滿面不能自已。
為黃秋霞和志強這對悲情母子所流淚,為黃秋霞和林國榮這對相愛卻不能在一起的戀人流淚,更多的是為那個抱着大熊貓玩偶不放手,心中一直挂念着媽媽,不管再遠也想回到媽媽身邊的孩子志強所流淚。其實說是為孩子流淚,還不如說是為自己流淚。
從這部電影中,大家都能夠看到自己影子,也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情緒共鳴。
她看着志強傻傻的笑,這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笑容 電影的故事情節其實并不複雜,甚至說還有些簡單。
黃秋霞和林國榮是自由相愛的一對戀人,她們深深地愛着彼此。
但是這對感情卻得不到林國榮家庭,特别是林國榮媽媽的認可,她覺得黃秋霞的媽媽就是個未婚媽媽,黃秋霞甚至連自己爸爸是誰都不知道,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心理和正常孩子是不一樣的。但是黃秋霞和林國榮呢,作為年輕人,自然是年輕氣盛有自己的想法,完全把老人的話放在了耳後。
感情是甜蜜的但結局卻是苦澀的,盡管兩個人有了孩子,還是沒能最終走到一起。為了不影響林國榮的前途,黃秋霞違心的帶着身孕離開了。一個未婚的媽媽帶着一個孩子,其生活的困苦可想而知。最讓開心爸爸淚目的,就是林國榮結婚的時候,正是黃秋霞生孩子的時候,一邊是燈紅酒綠衆人皆笑的隆重場合,一邊是昏暗燈光下撕心裂肺的痛苦呻吟。
也許,這正是預示了之後故事的走向。一個是欣喜甚至有些興奮的,一個卻是無奈中又帶有痛苦的。
生過孩子的黃秋霞,沒時間修養,為了生活也為了孩子,她白天把孩子托付給阿姨照顧,自己出門賺錢養家。雖然說生活過得還是很苦,有時候還會面臨沒錢的窘況,但孩子還是逐漸的長大了,這個小名叫做小強的孩子,明顯的表現出了比同齡孩子成熟的一面,這一點也讓黃秋霞欣慰不已。
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一次,不知道為什麼小強發了高燒,躺在那裡一動不動。黃秋霞都快急死了,找來的醫生診斷了半天也是束手無策,隻能不斷地重複“連打針都沒反應”這句話。無奈之下,黃秋霞寄希望于求神,她走出了家門,一步一跪的拜到了廟裡,她的額頭上流了很多的血,褲子也被磨破了,但是她的眼神依舊堅定。最終,小強奇迹般的退燒了,母子兩開心的抱在了一起。
之後呢,就是一段快樂的時光了。
黃秋霞帶着小強到外面玩,雖然隻是最簡單的捉迷藏,對于兩個人來說卻比世界上最昂貴的遊樂園都有樂趣;小強呢,也把幼兒園老師教給自己的《世上隻有媽媽好》這首歌,一字一句的唱給媽媽聽,并且教會媽媽聽。
雖然說幼兒園經常有小朋友會嘲笑小強沒有爸爸,雖然說他也曾經不止一次的想問媽媽爸爸到底在哪裡,但是在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懷下,有沒有爸爸也就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可惜,好景并不長。
林國榮後來娶得妻子,因為身體的原因不能生育,而林母不知道從什麼地方知道了,當初黃秋霞離開後,一個人生下了孩子,給林家留下了骨肉。于是她就把腦子動在了黃秋霞身上,先是感情牌,後是法律牌,不管怎麼說都是想把這個孩子要回來,繼承林家的香火。
本來黃秋霞的意志還是很堅定的,孩子從生下來就是和自己在一起,不僅僅孩子需要媽媽,她這個媽媽更需要孩子,多年的相依為命,孩子已經成為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孩子帶走無異于要取走她一半的生命。但是,孩子和她在一起又能怎麼樣呢?孩子總歸是要長大,要接受好的教育,要見更加寬廣的世界,要迎來自己嶄新人生的。但她隻是一個小小的會計,可以說什麼都給不了孩子。
思前想後,她還是決定把小強送到奶奶家,隻因在那裡小強會受到好的教育,生活的會更好。
小強雖然人在奶奶家,但心卻一直都在媽媽那裡。盡管臨走的時候媽媽給了自己一隻大熊貓公仔,說是想媽媽了就抱着這隻公仔就好了,但是孩子對媽媽的愛豈是一個公仔能夠滿足的呢?終于他忍不住了,偷偷地跑回去找媽媽,第一次被媽媽含淚送了回去,第二次他又偷偷跑了出去,隻不過這次他躲到了當初媽媽為他祈求神靈的廟裡。
最終,黃秋霞找到了小強,卻不慎摔下台階導緻精神失常,從那以後母子相隔兩重天,再也不能相見。
直到小強長大後留學歸國,做了一家精神病院的院長,在一次巡視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媽媽。這時候的黃秋霞已經不認識小強了,但卻死死地抱着懷裡的熊貓公仔,說什麼都不放手。看着眼前這個頭發淩亂,面容憔悴的女子,小強含着淚輕輕地唱起了那首《世上隻有媽媽好》,而黃秋霞呢,慢慢的眼睛開始變得清澈,她也輕輕的跟着唱了起來......
至此,全劇終。
可以說,電影的全程都是彌漫着一種傷害的情緒,但是時隔這麼多年哭過之後,開心爸爸卻對這位媽媽的選擇産生了很大的疑惑,她的很多做法真的好嗎?
犧牲教育,更多的是自私 比如黃秋霞的選擇。
在電影中她其實做過很多選擇,比如在林母要求她離開的時候,她選擇了忍讓然後默默的離開;阿姨問她一個未婚女子生孩子被别人議論要怎麼辦,她說我可以忍;小強在學校被同學嘲笑,她也教育孩子要忍;甚至在最後林母要求把小強帶走的時候,她也是選擇了忍。
帶着強烈自我犧牲的母愛,她堅定的讓小強離開自己,隻為了孩子能夠有個更好的未來,能夠有個幸福的人生,雖然說這個過程需要自己做出很多的犧牲,但是從媽媽的角度來看,也是完全值得的。
值得嗎?
心理學顯示,人性總是在自私的本我和社會道德的超我之間搖擺。
上面開心爸爸說過,黃秋霞媽媽的選擇,其實是很典型的一個基于社會道德的超我心态,她覺得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更重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更重要,于是很自覺的選擇了放棄自我,犧牲母愛來完成這一切。但是她沒想過,一個那麼大點的孩子,離開了和自己相依為命的媽媽,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内心深處會想一些什麼?更可怕的是,他滿腦子能夠想到的都是媽媽是如何拒絕自己的,媽媽如何用“暴力”的手段讓自己屈服的,這些疑問光靠他自己是想不出答案的。
可以媽媽也沒有給出來,所以他還是會對媽媽有所期待,會撕心裂肺的喊出那句“媽媽你打我吧,隻要讓我和你在一起,你打我吧!”甯願挨打也不願離開媽媽,去享受所謂的美好生活,這是一個孩子的本能選擇,也正是這種真情流露,才讓這一幕更加打動人心催人淚下。
說實話,對于孩子來說,幸福是擁有自己想擁有的東西。
對于小強呢,很明顯他想要的并不是所謂的名校,也不是所謂的好吃的以及大房子,他隻想回到那個很小的家裡面,隻想和媽媽在一起,唱着那首《世上隻有媽媽好》,隻想和媽媽一起再玩一次捉迷藏的遊戲,這些看上去很瑣碎的心願,其實構成了小強的幸福;而上名校,有好吃的,住大房子,享受更好的生活這些心願,實際上隻是媽媽的願望,也是媽媽在内心中幻想出來的幸福;
兩個幸福并不一緻,媽媽選擇了犧牲孩子的幸福來滿足自己的幸福。所以看上去像是很高尚的行為,究其本質的話還是一個自私的鮮活事例。媽媽隻是存在于自己的臆想中,覺得自己的犧牲很偉大,覺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結果呢?
孩子并不會幸福,他可能會覺得被媽媽抛棄是因為自己不夠好,從小就陷入到深深地自卑中;他可能會在陌生的環境中,一日一日的學會委曲求全,養成陰暗的性格;他可能會遷怒于造成這一切的所謂的爸爸,進而養成一個憤世嫉俗的性格......
不管是哪一種,對孩子來說都是弊大于利的。
電影如此人生亦如此,很多時候爸爸媽媽所謂的感動了自己的教育,本質上還是犧牲孩子的幸福,來滿足自己的幸福而已,這是自私,遠不是偉大。
孩子3歲前,請一定把他帶在身邊 為什麼小強會對媽媽念念不忘,有再好的吃穿用度都不能彌補他對媽媽的思念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他3歲前一直是與媽媽在一起生活的。
一方面,孩子3歲前是安全感形成的重要時期。
對于孩子來說,沒出生之前一直在媽媽的子宮内生活,習慣了伸手擡腳都能觸碰到媽媽的感覺,雖然有點看不到東西,但是這種溫暖的觸感也能帶給他們最初的安全感。出生以後,他們的生活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隻有躺在媽媽的懷裡,才能感受到以往的那些觸感,以及熟悉的味道,也才能夠形成更多的安全感。
這其實就是我們為什麼一直說,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最好能夠多陪陪他們的原因所在。夜晚孩子餓的時候,是媽媽的母乳給他們在無盡的黑夜中帶來一束亮光;孩子睡覺突然驚醒的時候,是媽媽溫暖的懷抱以及熟悉的氣味,給孩子更多内心深處的安定;正是這些看不到摸不着的絲絲情感,逐漸彙聚成了孩子成年後的安全感。
另外一方面,3歲前是孩子和爸爸媽媽形成良好親子關系的重要時期。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3歲前是孩子第一深度知覺開始産生的時候,他們開始逐漸有了自我意識的存在。比如他們有的時候會向爸爸媽媽們提出自己的意見,有的時候會和爸爸媽媽哭訴一些事情等等,其實不管是什麼事情,爸爸媽媽如果都能夠耐心的傾聽,就算暫時解決不了,也能夠給孩子一個鼓勵的擁抱的話,給與孩子的不僅僅是面對困難的勇氣,更多的是給了孩子一個信号。
這個信号就是愛。
愛是爸爸媽媽和孩子形成良好親子關系的關鍵因素,而愛是怎麼産生的呢?其實也很簡單,陪伴并且認可。陪伴讓孩子在生理上覺得自己有所依靠,認可讓孩子在心理上覺得自己無所畏懼,這樣心理生理都得到了滿足的孩子,才會和爸爸媽媽形成更加健康的親子關系。
反之,如果孩子從小就和爸爸媽媽不在一起,在安全感形成的初期以及第一深度知覺産生的時候,都得不到來自爸爸媽媽的愛的話,在他們的心中,爸爸媽媽的重要性就會逐漸下降。
所以,如果可能的話,3歲之前的孩子,請一定帶在身邊。
心理學表明,3歲前是孩子建立和爸爸媽媽依戀期的時候,如果媽媽不在身邊的話,孩子的依戀期就得不到很充分的滿足,一方面,他們會錯誤的找到不正确的依戀對象,進而影響自己的心态以及各種各樣的選擇;另外一方面呢,他們在内心深處也不會對爸爸媽媽有什麼依戀的感情,長大後也不會和爸爸媽媽有什麼好的關系。
比如說話會不耐煩,脾氣會很急躁,态度會很無理等等。之前就有很多爸爸媽媽和開心爸爸說過這些問題,其實早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已經埋下禍根了,長大後隻是定期爆炸了而已。
中國曆史上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就是這樣,雖然名義上有5個媽媽,但實際上他根本得不到哪怕是一個媽媽的愛,這種缺陷的環境養成了他缺陷的性格。比如冷酷無情,把鐵沙子放進糕點中給太監吃;比如大膽任性,拿着氣槍對着太監就射。作為皇帝的他,沒人能管得了,除了他的奶媽。
而他之所以隻聽奶媽的話,也和他小時候,是奶媽撫養長大的,他的内心深處幾乎是把奶媽當做自己親媽媽來看待的,從奶媽的身上他得到了深深的依戀感和安全感。
最後
當然,這個電影其實還有不少值得細說的點,比如黃秋霞媽媽明明自己一個人,沒有太多的能力來給孩子更多的東西,還是不管不顧的要生下孩子。看上去好像是對愛情的忠貞,是對孩子的渴望,實際上呢卻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
作為育兒領域的創作者,開心爸爸一直建議大家,生孩子不是件随随便便的事情;孩子也不像是小貓小狗一樣,随便給點吃的就能養大了。既然生了孩子,就要對他們的未來負責,就要做好萬全的準備。這才是作為爸爸媽媽給與孩子的出生禮,這才是真的愛孩子。
今天是5月10日母親節的晚上11點,祝每一位媽媽們都能夠陪伴孩子,讓孩子真的成為那塊寶,而不是一根草。祝媽媽們節日快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