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苗族刺繡的起源

苗族刺繡的起源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8-06 07:11:32

  貴州是個多民族的省份,剪紙以苗族繡花樣最為豐富多彩。苗族是一個曆史悠久但卻沒有文字的古老民族。據說苗族曾有過自己的文字,由于曆史上多次戰亂和種種原因,後來失傳了。其悠久的民族曆史和文化是靠神話傳說和古歌、長詩傳承下來的。但這些文化形式不能完全記載苗族人民對曆史文化的多層認識,而且還會有一種抽象的模拟傳承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走樣和變異。

  苗族刺繡的起源(苗族崇拜先祖敬畏自然)(1)

  苗族繡花剪紙以圖案的形式,記載了苗族的發展曆史 苗族繡花剪紙相對保持苗族曆史原義,彌補了無文字不穩定的記載方式的缺憾。苗族剪紙的曆史在《苗族古歌·跋山涉水》一節中有明确的叙述。歌中描述苗族先民遠古時期從東方向西方大遷徙的情景,歌中唱到:“姑姑叫嫂嫂,莫忘帶針線,嫂嫂叫姑姑,莫忘帶紙花。”即使在這樣艱辛的遷徙環境下,婦女們仍把針線、紙花當作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由此可見,苗族居住在長江中下遊一帶在很早就有剪紙、刺繡了。

  苗族刺繡的起源(苗族崇拜先祖敬畏自然)(2)

  随着民族的大遷徙,中原古代文化流入貴州,促進了苗族文化的發展。苗族除了在宗教活動中偶爾用幾種圖案極簡單的剪紙外,還在刺繡上用到剪紙,而且花樣極繁,平常我們所說的苗族剪紙,主要是指繡花樣剪紙。

  苗族剪紙,主要以刺繡花樣為主,又稱“繡花紙” 苗族人十分講究服飾裝飾,不僅婦女衣裙要繡花,連男子的衣裙也要繡花。榕江平水地區的一戶苗族農家,至今還保存有兩套清乾隆時期的男女服裝,上面繡滿了彩色花紋。苗族刺繡花樣俗稱“苗花紙”“剪紙”“繡花紙”。

  苗族刺繡的起源(苗族崇拜先祖敬畏自然)(3)

  刺繡剪紙一般來說都是刺繡藝術衍生出來的。《唐書·南蠻傳》中有一段講刺繡的:“丈夫衣服有衫襖,大口袴,以錦繡及布為之。”苗族制作刺繡時,有些繡法,是按織物經緯線縱橫交叉點定針腳位,不需要畫刺繡底圖就能完成圖案的組合。

  其他如平針繡、辮子繡等一些繡法,必須在繡面上描畫出底樣才能刺繡,用剪紙貼在繡面上比畫的圖案醒目且又省工,并可在剪紙上把刺繡工藝交待得明确無誤,這就給苗族刺繡帶來極大的方便。除少數人、少數地區因習慣仍直接在繡面上繪畫樣外,絕大多數人采用剪紙。他們把刺繡剪紙稱為“給蔸”“給畝”“斑畝”。

  苗族刺繡的起源(苗族崇拜先祖敬畏自然)(4)

  刺繡是苗族婦女一生的主要工作之一,她們從小就要學會繡花,一般都能自畫自剪,到出嫁前必須繡出十幾床被面,若幹枕頭、帳檐、鞋花,出嫁後還要繡袖花、圍腰花、背帶花、童帽花、鞋子花。有些畫得不太好或不會剪的人,就向别人讨要。一些頭腦靈活、剪得好的人便剪些繡花樣到集市上賣。在剪紙流行地區,每逢趕場天都可見到集市上擺攤賣繡花樣的。這類半專業,剪藝又好,剪法熟練,制作精緻的人,對推動剪紙藝術的完善和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苗族刺繡的起源(苗族崇拜先祖敬畏自然)(5)

  苗族民間剪紙保持着古樸的遺風,其圖案構成和人類起源以及苗族西遷有着密切的關系。 經過幾次大的輾轉遷徙,以及由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所決定,其題材也以神話故事、遠古傳說和鳥獸魚蟲、草木花果為主。這些剪紙形象記錄了遠古時代遷徙到莽莽森林的清水江流域苗族人民,一邊築巢、狩獵、刀耕火種、農耕,一邊學習馴育牲畜,推進社會從野蠻到文明過渡所做出的貢獻。它們既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又有非常豐富、深邃的曆史意義,是苗族剪紙最精彩的部分。

  苗族刺繡的起源(苗族崇拜先祖敬畏自然)(6)

  在苗族婦女服飾的袖花拼條和圍腰繡紋中,所描述的那些動物,深深烙印着苗族在古老漁獵時期由于對自然界無法認知而感到神秘,視動物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對之産生的敬畏和崇拜的痕迹。當這種崇拜與氏族祖先崇拜結合起來的時候,動物不僅成為人類的朋友,還成為人類的祖先。

  苗族婦女把衆多富于神話色彩的剪紙圖案,融彙在圍腰和衣袖上,借此表達對祖先的敬仰、崇拜,并世代相傳。這些紀念祖先們遠古生活和西遷的符号紋樣,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是研究苗族曆史、文化、民俗意識的“活化石”。

  苗族刺繡的起源(苗族崇拜先祖敬畏自然)(7)

  苗族民間剪紙除了表現遠古傳說和神話故事之外,還着重表現在對鳥獸魚蟲和花草樹木崇拜的觀念和行為上。其中雞、鴨、鵝、龍、虎、牛、貓、狗、兔、蝴蝶、喜鵲等,都被用在服飾的各部位上。她們精心地塑造出昂首奔騰的烈馬,振翼欲飛、造型優美的鳳鳥,活潑可愛的兔子,尾卷背曲、頭生雙角的牛龍等以動物為中心的主題刺繡。苗族剪紙紋飾作為服飾裝飾的傳統組成,是其漫長曆史演變過程形成的必然結果。

  苗族刺繡的起源(苗族崇拜先祖敬畏自然)(8)

  湘西苗族锉花以踏虎鄉锉花為代表,融合漢族文化,成為美化生活的裝飾藝術 湘西苗語稱剪紙繡花樣為“本”,剪紙成為“锉本”。湘西苗族锉花主要流行于東支苗區,有湘西鳳凰、吉首、花垣等縣。東支苗區毗鄰中原,且苗區内本身就以漢族居多,受漢族文化影響很深,經濟、文化相對于其他苗區發達。明清以來,文人文化也很發達,生活習俗也與漢族差不多,所以苗族刺繡裝飾的功能、内容和形式已經脫離了單一的部落徽記的功能,融合了文人文化的傾向,成為一種美化生活的裝飾藝術。

  苗族刺繡的起源(苗族崇拜先祖敬畏自然)(9)

  作為锉花,苗族锉花與漢族剪紙存在着很大的差異,苗族的剪紙繡花樣分以衣褲花邊、圍裙花、鞋花、帽花、褲角花和童裝紋樣為主的服飾類剪紙以及以帳檐花、枕頭花、荷包花、帳檐飄帶花為主的日常物品類剪紙兩大種類。苗族信奉“萬物有靈”,崇尚自然,崇拜許多動物和植物。苗族人民認為不同物種因靈性的存在可以“互滲”。

  剪紙除了表現傳統不可替代具有特定意義的物象外,還有明清官宦人家的生活情景以及戲曲人物。受漢族文化的影響,都近于寫實,可以做單獨欣賞性的藝術。

  苗族刺繡的起源(苗族崇拜先祖敬畏自然)(10)

  泸溪縣踏虎鄉的锉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踏虎锉花不僅用于服飾刺繡,還被廣泛用于民間建築、禮儀、社交、祭祀、巫傩等活動中。這一帶“盤瓠文化”繁盛,锉花中的不少内容均與盤瓠文化相關聯,成為盤瓠事象藝術的體現和活化石,如兒童“狗腦帽花”圖案中就有盤瓠崇拜的遺痕。

  苗族刺繡的起源(苗族崇拜先祖敬畏自然)(11)

  沈從文先生曾著文高度盛贊踏虎锉花說:“當踏虎花樣流行時,二廳城中的絨線鋪,為便利顧客做生意,還得從漂鄉貨郎手中批買踏虎花樣,連同發售。這種花樣既吸收了鄉村婦女大部分的剩餘勞動力,也增進了她們的愛美情感,并且還和當地人民實際生活發生聯系,論作用,自然遠比年畫和窗花意義重要得多,也複雜得多。”

  苗族剪紙與刺繡緊密相連,苗族姑娘從小就和家中的長輩學習剪紙和繡花,依靠這種輩輩傳承的方式,使剪紙技藝得到進一步發展,并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産,成為民族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