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星期三,對世界而言,或許是稀松平常的一天,但對眼前這場曠日持久的俄烏局勢來說,卻是迎來重大轉折點的關鍵一天。
21日,普京就頓巴斯問題發表了全國講話,稱西方對俄烏局勢的幹預已“跨越所有界限”,不負責任的西方政客正在提議向烏克蘭提供進攻性武器,俄羅斯在遭受襲擊,甚至西方已經開始恫吓,威脅向俄羅斯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包括進行核訛詐。
普京還稱,西方的目的是削弱、分裂和摧毀俄羅斯,俄羅斯将像以前一樣,在領土完整受到威脅時,使用一切可用的手段維護國家安全與利益,并制止任何“企圖實現世界霸權”的人。
普京宣布,從21日開始,俄羅斯将啟動部分“動員令”。
同時宣布,支持頓涅茨克、盧甘斯克以及赫爾松舉行“脫離烏克蘭、加入俄聯邦”的公投,并将盡一切努力,為公投的舉行提供安全環境。
普京稱,俄羅斯不會任由“親近之人遭到迫害”,也不會不回應他們決定自身命運的渴望。
一石激起千層浪!普京的這些表态、這些決定,無疑給當前局勢帶來重大變數與轉折。
在這之中,至少10個細節不容忽視。
1,這是二戰結束以來,俄羅斯第一次啟動“動員令”,即便隻是部分動員令。
很顯然,從這樣的時間間隔來看,已經足以說明俄羅斯在“動真格”了,并且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此次動員的性質,是否與二戰時的性質一樣?
須知,2月24日,俄烏沖突爆發時,俄方一直以“特别軍事行動”形容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
如今,普京宣布部分動員令,究竟會不會改變俄對烏行動的性質,俄方沒有說明,外界也不好妄加揣測,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接下來的俄烏戰場,将迎來重要轉變。
2,“部分動員令”,究竟怎麼動員?
普京宣布決定後,俄國防部長紹伊古稱,實施“部分動員令”過程中,預計征召30萬預備役人員,而動員令主要面向服過兵役的人、軍事統計專業畢業生以及有戰鬥經驗的人,大學生和在服役的現役兵不在動員範圍内。
紹伊古還表示,俄羅斯有巨大的動員資源——大概2500萬人。
請注意,在人數上,30萬人是一個足以令烏克蘭、美西方乃至全世界動容的數字。
畢竟,俄烏沖突爆發期間,俄方投入的總兵力,也并沒有超過30萬。
更要注意,這次“部分動員令”,俄方準備征召30萬人,而俄方的動員資源有2500萬人,雖然兩個數字相差懸殊,但卻凸顯了俄羅斯的“深厚實力與底氣”,以及對西方釋放的濃郁軍事威懾信号。
3,這次動員,或許也體現了俄羅斯的無奈與困境。
一方面,俄烏沖突持續了200多天,前線已然吃緊,師老兵疲、兵源短缺的問題不可忽視。
21日,紹伊古便表示,俄軍在對烏行動中損失了5937人,目前90%的傷員都已歸隊。
但烏方統計俄軍傷亡人數比紹伊古說的要多,究竟誰說的對,目前誰也不确定。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俄軍損失不小。
另一方面,俄烏沖突持續至今,外界都心知肚明,俄羅斯面對的不隻是烏克蘭,還有其背後的美英法德等國。
例如,美西方源源不斷地向烏克蘭提供軍援;美英、加拿大、波蘭等60多個國家的雇傭兵赴烏參戰;英國幫助烏克蘭培訓士兵;美英與烏克蘭共享情報等等因素,都在令俄方壓力倍增。
所以,如果俄羅斯不動員,後期“疲憊”的情況可能會日益嚴峻,直至被“拖垮”;但要是全面動員,國内民意沒準會發生變化,加劇俄内部壓力。
因此,啟動“部分動員令”,是相對折中的辦法,也是普京當前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
4,這次動員,可能也暴露了俄軍内部的戰略失誤。
事實上,有關動員的消息,并非第一次從俄羅斯傳來。
9月中旬,烏克蘭發起大反攻,陸續從俄軍手裡奪回了8000多平方公裡領土,基輔與西方“士氣昂揚”,澤連斯基揚言要“繼續前進”,并稱隻要有足夠的武器裝備,就能打敗俄軍。
盡管,面對烏克蘭與西方的歡呼,俄方淡定回應稱,這是“戰略性撤退”,以“重組軍隊”,增強在頓涅茨克方面的軍事行動;但外界都在猜測,俄軍内部可能出現了戰略失誤。
并且,車臣總統卡德羅夫随後發聲,稱俄軍“後撤”是重大失誤,并認為類似的情況不應發生,希望俄軍指揮系統做出改變,否則,他準備“找普京談一談”。
卡德羅夫
卡德羅夫還建議,俄羅斯有85個聯邦主體,都應各征召并培訓1000名志願兵,加在一起就有85000人,這将是一股“巨大且足以改變戰局的力量”。
卡德羅夫還稱,車臣的精銳部隊在經過休整後,已重新返回前線。
衆所周知,俄烏沖突發生後,擅長打巷戰和城市戰的車臣部隊,被第一時間派往前線,卡德羅夫也是最了解前線實際情況的人員之一。
如今卡德羅夫剛建議“動員”,普京後腳就宣布了規模更大的“部分動員令”,确實讓人很難不質疑——俄軍是否真出現了戰略失誤。
畢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俄烏沖突持續200多天這點,已經令俄軍遭到不少質疑了。
5,“第二個克裡米亞”或将出現。
從普京“明确支持”的表态來看,克裡米亞2014年公投入俄的一幕很可能會重演。
可以預見的是,烏克蘭與西方勢必會出手阻撓,向俄施加外部壓力,即便公投通過了,也不會認可,并且還将對俄施壓更多的制裁與封鎖。
6,頓巴斯地區宣布舉行公投,與普京宣布動員令在同一天發生,很難讓人不聯想到——二者存在聯系。
或者可以猜測,征召的30萬兵力,接下來可能被派往頓巴斯地區。屆時,局勢與沖突或許都将升級。
7,普京宣布一系列決定後,烏克蘭的反應“不簡單”。
21日,烏總統辦公室顧問波多利亞克表示,普京的表态是“絕對可以預見的”,并稱這“看起來更像是試圖為自己的失敗辯護”。
從表面上看,烏方除了“諷刺”之外,顯得頗為平淡;但顯然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表态背後可能也摻雜着諸多“無奈與無力感”。
畢竟,目前烏克蘭能采取的回應方式,确實比較有限。
8,西方也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英國外交部率先回應,稱普京的表态是“令人擔憂的升級”,并稱西方“顯然會更傾向于敦促保持冷靜”。
嗯,這個時候來呼籲“保持冷靜”,是不是有點晚了?
目前,白宮尚未發聲,但21日,美國會衆議院卻以“貪腐”為由,宣布對200名俄官員實施制裁。
可見,美西方還沒想好怎麼回應,或者在進一步商量對策,以“統一口徑”、向俄施壓。
9,普京這次針對西方的意味明顯更重。
一方面,西方對俄烏局勢的幹預已被定性為“跨越所有紅線”;另一方面,普京直接點出,西方的目的就是“削弱、分裂和摧毀俄羅斯”,這相當于直接“捅破窗戶紙”,不給西方任何狡辯的機會。
并且,普京表示俄羅斯将像上次一樣,捍衛俄國家安全與利益,上次,是哪一次?可不就是二戰那次?
10,俄與西方之間的“火藥味”開始升騰了。
據悉,俄使用核武器的前提是,俄羅斯及其盟友遭到“危及國家安全”的襲擊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襲擊。
這次普京話說得很明白,西方的作為旨在“削弱、分裂和摧毀俄羅斯”,還提到了西方對俄的“核訛詐”,即近期紮波羅熱核電站頻繁被襲擊,俄烏互相指責對方所為,但究竟是誰幹的,俄烏心裡顯然都有數。
俄方認為,紮波羅熱核電站被炸背後,是西方“鼓勵”所緻,意圖造成核災難,普京自然不會無動于衷。
俗話說,忍無可忍,無需再忍。西方的所作所為,終究還是惹怒了普京,至于後果是什麼,目前還不确定,但可以肯定,俄烏局勢将變得更劍拔弩張。
還是那句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沖突與對抗除了帶來悲劇和苦難之外,沒有任何好處,希望各方保持理智與克制,盡早通過談判與對話解決争端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