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道教不為人知的故事

道教不為人知的故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7 02:25:25

道教不為人知的故事?兩晉南北朝人物志-(四十三)支道林,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道教不為人知的故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道教不為人知的故事(他身為名僧卻精通道教經典)1

道教不為人知的故事

兩晉南北朝人物志-(四十三)支道林

談到中國傳統的宗教問題,無非就是佛教和道教之間的那點事。曆史上,曆朝皇帝幾乎都有過尊奉一方而貶斥另一方的舉措;現在看來,這兩家也好像互相對立,武俠小說裡也動不動就是今天少林圍攻武當明天峨眉包圓三清的情節。雖然比不上西方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間混戰數百年的慘烈,道教和佛教間存在巨大分歧,卻也是不争的事實。

然而,在中國道教和佛教的幼年期,他們本是和平共存的。被後世尊奉為高僧的人,同樣也可以是著名道士,其代表人物就是支道林。

按中學曆史書的說法,佛教早在東漢就傳入了中土。這話不算錯,但是當時佛教還沒像現在這樣生根發芽,甚至還成了蠱惑民心的代名詞。翻開梁人作的《高僧傳》,可以看出,早期的高僧全部來自印度。反之,當時的道教倒是經過張角、張魯等人的發揚光大深入人心,再加上魏晉玄學的影響,使得強行和黃老之術扯上關系的道教市場頗廣。

因此,橫空出世一位支道林也就不奇怪了。

支道林本來姓關,後來因為隐居于支硎山才改姓的支。他出生于公元314年——正是五胡亂華最慘烈的年份。有關他的籍貫,有人說是陳留,也有人說是河東。就我個人觀點來看,我更傾向于後者——因為河東還有另一位關姓的名人。

不過這都不重要,因為長大成人的關遁一直生活在南方(不知是跟着衣冠南渡一起過來的還是本就出身在江東)。少年時的他因為形容俊秀,被多位名士稱道。而他不以為意,毅然決然在自己二十五歲那年舍身佛寺,成為一名僧人。

雖說成了和尚,但支道林可并不隻會苦念佛經。相反,他對道家的著作非常有研究。有一天他被邀請去參加清談,讨論的是《逍遙遊》。他作為其他宗教人士,本來不說話,而當别人得出“各自釋放天性就是逍遙”的時候,他卻舉手反對:

不然,夫桀跖以殘害為性,若适性為得者,從亦逍遙矣?

此語一出,立經四座。而後支道林又回家親自注解《逍遙遊》,其批注一出,在場的其他名士無不驚豔,由此,支道林也迅速名聲大振。就連當時一等一的名士謝安、王羲之,也不得不歎服于他對道教經典理解程度的精妙。謝安甚至公開表示,即使是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也得不斷精進才能有和支道林比較的資格,足可見他對支道林的推崇。

當然,如果支道林隻會注解《莊子》,那他也就不能稱之為高僧了。對于他來說,給《逍遙遊》作注是業餘愛好,真正的主業,還得是注解佛經。他先後注解了《安般經》、《四禅經》等佛經,又親自撰寫了《即色遊玄論》、《聖不辯知論》、《道行旨歸》、《學道戒》等佛教論文。他的佛學造詣,也被認為堪比古代印度著名高僧馬鳴、龍樹。

支道林的盛名也得到了朝廷的注意,在晉哀帝的多次征召下,他來到建康的東安寺,繼續講經說法。然而住了三年以後,他還是難以忍受京城的浮華和虛僞,于是堅持辭行,跑到東山和老朋友謝安一起隐居去了。謝安後來“東山再起”,而支道林卻再沒出山。從此以後,他就悠然地在江南各座山中隐居,直到五十三歲那年圓寂。

筆者不是佛教或是道教的信徒,對支道林的佛學或者道學造詣既不了解,也不感興趣。我比較欣賞支道林的,是他灑脫卻又不虛僞的個性。

魏晉時期的各種名士,雖然号稱“放飛自我”,卻不乏虛假僞飾之徒。而支道林對此類人物是深惡痛絕的,在他給皇帝的求歸表上就可見一斑。他自己在生活中,也是該咋咋的,既不過分壓抑,更不刻意狂浪。

有一次,别人送了支道林五十兩金子和一匹馬,支道林把金子施舍給了窮人,把馬留給了自己。别人納悶,說金子可以花,再不濟還可以放貸生利,馬卻還得吃你的草料,為啥要馬呢?支道林哈哈大笑:“我隻是喜歡它的清榮峻茂而已!”

得知此事後,又有人給支道林送了一隻鶴。然而,支道林凝視良久,卻把它給放了。别人又納悶了,鶴不比馬更清榮峻茂?支道林歎了口氣:“它本是沖天的飛禽,怎麼能和我一個地上的俗人呆一起呢?”

除此以外,支道林還為後世留下了一個俗語和一個習慣:

剡山隐居期間,支道林曾開壇說法,也收了不少弟子。面對有些弟子在學習上懈怠玩忽的問題,支道林寫下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座右銘》。自此,“座右銘”成為了人生格言的代名詞。

在支道林的時代,僧人吃葷與否尚不是問題,全憑自覺,支道林自己也是如此,至少他愛吃雞蛋,為此還常和自己的師父發生争執。而當他的師傅去世以後,他将一個雞蛋扔到地上,裡面的小雞破殼而出。這一刻,支道林頓悟,從此再不吃雞蛋了。

支道林的故事,我們也就講到這了。筆者首發此文,是農曆四月初五;而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四月初四,他圓寂于餘姚塢。因此,本文也算是為大師揚名的一篇拙作吧。

死後,無數名人為其哀悼作跋,而我最欣賞的,是宋朝一位詩僧的絕句:

忍寒騎瘦馬,雙眼碧於秋。

寄語王公道,無錢買沃洲。

講完了佛道雙修的支道林,就該分别講講專攻佛、道的宗教中人了。按慣例,先講講咱們本土道教的牛人。不過,那就是明天的故事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