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殺三士還是一桃殺衆士?二桃殺三士,隻因三心二意,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二桃殺三士還是一桃殺衆士?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桃殺三士,隻因三心二意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曆史故事,最早記載于《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
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根據原文所述,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将: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分别各拿了一個桃子。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前二者;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後,也自覺不如,羞愧之餘便将桃子讓出并自盡。盡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别人為自己犧牲的醜态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隻靠着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後人以二桃殺三士一詞表示"運用計謀殺人"的涵義。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懼讒》詩中寫道:
二桃殺三士,讵假劍如霜。
衆女妒蛾眉,雙花競春芳。
魏姝信鄭袖,掩袂對懷王。
一惑巧言子,朱顔成死傷。
行将泣團扇,戚戚愁人腸。
詩仙李白關注的點是故事的反面——“讒言害人不淺”,并非運用計謀殺人或者借刀殺人。
漢代樂府詩也曾收錄《梁甫吟》,裡面這樣寫道: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裡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今日借用此典故,偶得一上聯,不甚恰當,請各位愛好者批評指正,并給出您寶貴的下聯:
二桃殺三士,隻因三心二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